郭艳辉 李书豪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上传与下载技术的迅猛发展,被带宽流量限制的视听内容,得到了与文字同样的不受时空限制的高速传播,人类图像社交的新生活方式由此形成。在此背景下,现象级节目高速发展,逐渐成为媒体矩阵的中坚力量。文章研究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特征,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说明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的内涵,其次结合国内外现象级节目发展状况,总结出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的特征,最后针对国内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原创;现象级;节目模式;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3-0227-03
近年来,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视听新媒体真正实现了“人的延伸”,视听内容产品不断通过记录或创建活动影像的方式来还原现实,并揭示出一种人类文化的“第二现实”,由此国内外现象级节目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一个注重知识产权且强调市场流通的大文娱产业环境里,现象级节目模式的生产研发更具全球视野与国际传播力,对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特征进行研究,能为创建“中国故事、世界表达”的原创现象级节目模式奠定基础。
一、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发展概述
“现象级”一词沿用在节目上,逐步具有了可参考的基本指标,本节旨在厘清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了解国内外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的发展状况,基于此研究国内外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呈现出的共性特征。
(一)现象级节目及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概念
现象级节目发展至今,虽无明确概念可以遵循,但也有一些指标作为参考。现象级节目从现象级电影中延伸,以高成本、高收视率、高收入(产出)为指标,并且在内容的制作、模式的构建、核心价值的认同、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和突破。
在对现象级节目的理解和定义上,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认为其包含收视率、影响力两个因素;《综艺报》也对现象级节目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如隋晓琳的《湖南广电台长吕焕斌:儒帅打造现象级创新》、胡里的《寻找“现象级”节目》等,都表明了现象级节目需要高收视率、高投入、高产出、高讨论、高关注度、好制作、好模式以及好的营销方式等;戴元初的《现象级电视节目的生产主体在扩容》一文提出了现象级节目应具备的一些特征:节目形态的深刻变革、对不同阶层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渗透力、具有收视率和话题讨论度、核心价值观的输出以及引导反思等。
在对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的认识上,也要对跨文化传播作基本释义。美国人类学者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首次提出“跨文化传播”的概念,探讨文化与传播的关系。中国人对跨文化的理解,重点在于“跨”,来自拥有的多元文化。杜维明在讨论多元文化时使用了七个维度,即族群、语言、性别、地域、年龄、阶级、宗教;单波、肖珺主编的《文化冲突与跨文化传播》提出,对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在于其边界、主体与传播上,并且认为在当前全球化、新技术背景中的跨文化,将是大范围传播支撑的、以混杂性为特征的、超越两元对立的、多元文化主体的文化实践。
跨文化传播基本是在陌生人之间展开的,跨文化即是主体要跨越自己所在文化与处在另一个文化中的他人交流对话,是不同文化群体、不同文化体系的分享、碰撞与交流。马勒茨克在《跨文化传播》中提出的跨文化传播,是指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活动。因此,理解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的过程,其实是关注现象级节目在处于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化群体中的传播与交流。
(二)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发展情况
现象级节目在英国、荷兰、以色列、韩国等国的发展较为成熟且规范,不仅在于节目本身的制作,更在于其能够抓住受众心理,能够制造景观标识加深记忆,具备创新思维,以及致力于打造无障碍的文化理解方式等,这是实现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的保障,也是其能够被引进的优势所在。
要对中国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发展情况进行了解,首先要对国内现象级节目的发展有所认知。中国现象级节目经历了市场化初期独自摸索、海外版权模式引进、全球模式复制克隆、原创研发本土化模式并反向输出四个阶段。
国内现象级节目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一方面,这与引进国外成功的节目及模式是分不开的,如《中国好声音》引自荷兰TALPA公司的《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则引自韩国,在引进过程中能够在国内收获如此热度,是基于国内观众需求与认知的本土化结果。另一方面,在于对综艺、文化、选秀、真人秀等节目本土模式的探索,引进阶段为国内现象级节目培养了大批忠实观众,同时也有意识地进行内容创新,为中国原创并反向输出做足了准备。
国内现象级节目国际化的道路还很长,不仅要不断建立文化自信,更应该把握现实基础,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调,进行核心价值观输出,了解观众与市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认同与文化接受说明内容本身即是跨文化传播的名片。
二、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特征
在梳理国内外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发展情况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国外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的重点和优势,结合国内外观众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接受,总结出在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中呈现的两大特征,即人性主題的故事形式与独特标识的景观视界。
(一)人性主题的故事形式
人性是指人的本质性基本属性。包括人对未知与死亡所具有的原始恐惧,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提到的自卑情结引发的童年焦虑以及蔓延开的社会性焦虑,荣格谈到的由遗传保留的同类型经验导致心理深层积淀产生的集体无意识,如渴望权利、爱与成长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探讨的被压抑的人性本源欲望,包括潜意识、性本能及攻击本能。普遍人性通常隐藏在人类的弱点中,而克服人性的弱点,构成了普遍性的故事内容主题。
故事是一种内容表达的信息技术,是对冲突驱动的递进事件进行信息铺陈,致力于展现人物转变并揭示人性,精彩的故事是生活的必备品,无时无刻不激发情感并折射人性。好莱坞编剧之父罗伯特·麦基认为,“精彩的故事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吊起胃口,并最终产生意义深远的情感体验。故事能够唤起情感,是因为故事中的人物让我们感同身受;而意义深远则是因为主角的行为使我们洞悉人性”[1]。节目模式采用故事技巧与受众沟通交流,是吸引观众注意力最立竿见影的方式。
作为传播娱乐与信息的媒体节目,很少揭示普遍人性,但在设计整体故事概念、切入方式、生产营销的过程中,却会考虑如何吸引普遍人性的兴趣,让其获得最广泛的传播。“400年前,培根就说过,好奇心(所有知识的种子)乃是愉悦的最纯粹形式的反映。不仅身体的每一种潜能都可以构成心流活动,心智的每一运作也都能产生独特的电流”。[2]
全球典型性现象级节目《好声音》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超高收视率、热烈讨论与广泛传播,不仅是其展现了独特的歌唱表演形式和极致的视听舞台,更重要的是,节目设置了一个音乐屌丝逆袭的成长历程,讲述了关乎追逐音乐梦想的草根故事。由选手、导师与观众的情感互动建构起的整体故事框架,填充了有关人性主题的丰富细节与想象空间。作为大众传播的内容产品,不管《好声音》最终呈现的是通俗励志的情节剧,还是关乎梦想的挣扎与求索,人性的主题符码在节目本体之中无处不在,其跨越了民族与文化的壁垒,引发了普通民众作为节目观众的高度认同与情感共鸣。
(二)独特标识的景观视界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为打破因不同国家及地域的语言文字差异而产生的沟通禁锢与障碍,采用视听符号刺激人类本能共通的感官体验,无疑是跨文化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手段。
现象级节目总是致力于打造独占鳌头的视觉奇观,以刺激大众消费者的眼球。正如法国学者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里所描述的新社会形态,“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3],可视的巨大景观建构起一个视觉体制,通过对真实的再加工与形式美化,愉悦观众并支配观众。现象级节目打造的视觉体系服从于居伊·德波的“景观逻辑”,依托模式概念背后的消费美学,致力于设计出一个高辨识度、具有鲜明特征、强记忆点的视听符号,能在最短时间内让观众认识并记住节目,直击用户心灵。
这些独特视听符号的设计灵感往往来源于节目的“模式眼”、故事概念或者核心戏剧动作,它就像是节目的景观名片,由此延展出一整套难以企及又无可争议的模式景观,创建大量具有强烈标识感、统一而直观的视听形象,刺激受众的感官认知,获取不受民族、语言和文化差异制约的景观流量。正如《好声音》独家打造的“红色转椅”概念,其不仅与《好声音》的标志一起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宣传海报当中,更成了这档节目跨文化传播整体叙事的关键性动作,对核心故事起到了强烈的视觉标识与戏剧延宕的作用。
“景观是这个时代的拜物教”。视听符号所构建的景观还将表现出强大的实证性和统治性,让观众趋之若鹜。在英国独立电视台才艺选秀节目《英国达人秀》的现场,如果评委不同意选手通过,提示灯就会显示巨大的红色“X”,每当节目现场有一盏红色“X”灯亮起,则意味选手距离离开舞台又近一步。这是一个精心设置的视觉图腾,评委每按一次“X”,都构成节目概念中的最强戏剧动作,创建了改变选手命运的决定性瞬间。在这一刻被仪式化的景观中,评委比观众和选手更具决定性,强大的视觉场景为这个特定的个性动作赋予了巨大的悬念。
三、中国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发展思考与启示
对国内外现象级节目的发展进行对比和特征总结可以发现,国外现象级节目具有许多优势可供思考与借鉴,国内现象级节目在跨文化传播当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不仅要考虑现象级节目本身的问题,更要考虑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不足,这能为国内现象级节目实现跨文化传播提供思路和方向。
(一)中国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出现的问题
节目类型单一、模式固化。国内现象级节目发展得如火如荼,一线与二三线卫视平台同时参与竞争,一方面,使国内节目百花齐放,为国内现象级节目的推出与制作打开了新局面。另一方面,利益驱使引发了节目类型单一、模式固化、同质化等问题。同时,节目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加持而产生的过度娱乐化,致使观众审美疲劳,缺乏新鲜感与记忆点,从而对节目丧失忠诚度。
节目创新不足、原创缺乏。国内现象级节目仍然依靠海外版权的引入,虽然国外许多现象级节目经试水后引进国内的风险降低,但也不可过分依赖,其发展仍要靠自身。在引进国外节目的同时,未能很好地结合国内观众及国情,将其进行本土化创新,甚至引进国内观众接受度不高、与其价值观念不符的节目。
节目内容缺乏普适性。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国内现象级节目在内容选择与制作上缺乏国际视角,局限于部分国内观众和市场。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观众有不同的文化接受度和认同度,国内现象级节目应在建立文化自信的同时放眼国际市场,整合营销传播手段,在国际化的视野中打造中国原创。
(二)中国现象级节目跨文化传播发展路径
增强文化自信,鼓励原创。中国现象级节目要实现跨文化传播,首先应在社会不同阶层群体中建立文化自信,在节目中注入中國优秀文化因子与意识观念,使其成为持续吸引和打动观众的内在力量,以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竞争力。鼓励原创,中国现象级节目要实现“走出去”,必然要创新,找准痛点与热点,提高水准和品质。同时,我国应在政策制定、团队组建和内容开发等方面对原创节目予以必要支持。
突破传播壁垒,打造核心记忆点。数字时代的到来,使节目建立起独特的符号与标识,这些标识可以时刻召唤节目的品牌记忆,满足观众的情感消费体验,成为打动“泛景观”时代的全球观众以及突破国界、地域与文化壁垒的传播“利器”。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为打破因不同国家及地域的语言文字差异而产生的沟通障碍,采用视听符号刺激人类本能共通的感官体验,无疑是跨文化信息传播与交流、核心记忆点打造的重要手段。
打造情感互通的节目内容。立足于现实的跨文化传播市场,各国不同的地缘政治、历史变迁、语言文化、思维习惯的差异导致彼此间必然存在文化壁垒,要实现节目故事在世界范围内无障碍传播,就要思考如何通过故事化的沟通突破文化鸿沟,这需要在故事内容与形式上选择更符合普遍人性的主题,激发观众情感并使其产生共鸣,以获得更广范围受众的理解与认同。这也是优质节目模式设定故事内容跨国界传播的核心逻辑。
四、结语
作为全球化市场中跨文化传播的市场尖兵,现象级节目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独特的方式。其节目内容能够在普遍人性中解读故事,也作为内核驱动力打动观众、发展市场;跨文化传播中具有普遍接受度的视觉符号的打造,在景观逻辑下成了承载模式的戏剧概念、大众传播的助推器。从这些共性特征出发,中国现象级节目在跨文化传播中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应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全球化语境中、国际化视野下潜心打造好节目,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魅力。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麦基,托马斯·杰雷斯.故事经济学[M].陶矇,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42-43.
[2]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M].张定绮,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373-374.
[3] [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张新木,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48-49.
作者简介 郭艳辉,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艺术管理。李书豪,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