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有效提升刊物品质,彰显办刊特色,当下越来越多的教育类期刊开始着手策划专题栏目。文章通过对办刊经验的总结和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指出在策划时,教育类期刊的编辑可通过聚焦实践、跟踪课题、关注会议、对接专家、回顾历史、选题征集等方式确定专题的选题。在策划过程中,可充分运用专题主持人制度,充分调动专题主持人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编辑的作用,全程参与策划。在专题的打磨加工过程中,应着力做好专题的内部设计,优化结构,让专题彰显统一性。专题完成后,还应做好专题的价值开发,如借助新媒体平台二次释放专题的影响力,孵化新的专题话题等。策划高质量的专题是一个考验,为此,编辑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关键词:教育类期刊;专题策划;选题;专题主持人;内部设计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3-0068-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期刊协会2019年度资助课题“大数据时代基础教育学术期刊品牌建设的整体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JSQKA06
专题是主题化组稿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说,是通过一组有结构性的文章呈现对某个问题、某项主张的实践和思考,或对某种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1]。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笔者注重对专题栏目的打造。基于此,笔者结合近年来《江苏教育》策划的专题,谈谈教育类期刊专题策划的实践与思考。
一、为什么:专题策划的意义
研究和閱读经验表明,读者往往对那些放置在显眼位置的文章有较高的关注度。因而对于读者来说,围绕某一主题集结一组文章,这种形式不仅能牢牢把控视觉注意力,还能够实现集中阅读和深度阅读。当然,若把诸多专题放在一起,将其视为一个集合的话,还有利于开阔读者的视野,增加阅读的广度。
对于刊物来说,专题是大栏目,具有“头部效应”,承载着浓度和质量都较高的信息,占据着刊物中显眼的位置,能够天然地获得读者更多的注意力,占据读者更多的阅读时间。因而专题在提升刊物品质、彰显刊物特色、提升刊物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等方面能发挥与其所占版面不成比例的作用[2]。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一本刊物的品质,可以看其有没有策划专题以及专题策划得怎么样。
由于专题栏目对读者的阅读品质和刊物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这就倒逼编辑在策划专题时需要多花时间和心思,因而能全方位锻炼编辑的能力。策划专题需要明确角度和方向,这能培养编辑感知信息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策划专题需要同一群作者沟通,这能提升编辑的社会活动能力;面对作者申报的专题,编辑需要遴选,这能提升编辑的判断能力。总之,一期专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策划成功的,其背后包含着作者和编辑的心血。
二、做什么:选题及内容的来源
“做什么”的问题是策划专题时首先要考虑的,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首先搞清楚专题选题和内容的来源。通常来说,教育类期刊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发现专题选题及内容的线索。
(一)聚焦实践
社会生产生活决定着刊物的内容,而刊物也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育类期刊专题的选题和内容首先源于教育大地上那些生动活泼的实践案例。当然,并非所有实践案例都能构成专题的选题,必须经过代表性、典型性、先进性等一系列“筛子”的筛选。例如,就连云港市赣榆区马站中心小学坚持了20多年的科学教育实践,笔者聚焦特色,提炼经验,挖掘做法,策划了一期名为“追求做思共生的科学教学”的专题。
(二)跟踪课题
教育类期刊往往发挥着分享作者教科研成果的作用,而教科研往往是以不同级别的课题或项目的形式存在的。如果说聚焦实践寻找专题的选题及内容,往往会因为教育实践的良莠不齐而耗费精力的话,那么跟踪课题则是寻找专题选题及内容的一条捷径,因为申报课题首先就要求研究有一定的质量,有一支研究队伍,且还要经过专家的多轮筛选[3]。例如,《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9年3月刊专题——“理解:走向文本意义的发现”就脱胎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理解教育:基于尊重观照下的教育哲学的实践研究”。当然,除了课题和项目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省级教学成果奖等高层次评选中的获奖成果也同样值得关注。
(三)关注会议
会议是一群人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交流和研讨的活动,这和专题有很多共通之处,都是一群人围绕某一话题展开研讨、分享观点,所以相关会议的成果可作为专题的内容。如围绕2019年9月召开的第三届江苏省STEM教育大会,笔者选取江苏省STEM教育体系这一个点,策划了专题“建设有江苏特色的STEM教育体系”。此专题从全景展现、细节聚焦及专家视线三个方面展现了江苏省STEM建设的实践及成果。
(四)对接专家
专家掌握着学术资源,拥有研究团队,引领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作为编辑,理应多同专家沟通、约稿。在寻找专题选题的过程中,多同专家对接、沟通,往往会有较大收获。有了专家的加持,专题的质量将能得到极大的保障。如就新编苏教版《科学》教材全面铺开的现实,笔者积极同教材主编南京师范大学郝京华教授沟通,商讨策划一期关于教材解读和使用建议的专题。最终,郝教授和教材的其他编委一同撰写文章,为读者奉上了一期题为“新编苏教版《科学》教材的解读和使用”专题。
(五)回顾历史
刊物最大的资源就是刊物本身。在多年的办刊实践中,刊物在不断地积累话题和作者,这些话题和作者其实就是专题选题的线索。因此,回归刊物本身,回顾办刊历史,回想办刊实践,对刊物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是获得专题选题的一条重要路径。所谓回顾历史,可从两方面出发。一是从所刊稿件中发现有价值的选题,然后将其或放大或深挖,将单篇稿件的选题进行专题化运作;二是从所刊专题出发,思考已刊专题是否有可以升级或更新之处,即在已刊专题的基础之上酝酿其2.0版本。
(六)选题征集
相较于以上主动出击式的选题及内容获得方式,选题征集是一种被动等待式的方式。以《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为例,编辑室每年都会于下半年发布选题征集的通知或举办选题组稿会。专题主持人须提交一份涉及选题背景、主要内容、主要作者的申请报告,拿到报告后,编辑会对其进行集体审议,若话题确实有价值,研究团队有实力,编辑会同主持人进一步沟通,以商量后续分工、撰稿事宜。
三、谁来做:专题主持人和编辑
解决选题和内容之后,就要确定谁来做的问题。当然,做什么和谁来做往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高度统一。此处主要阐述跟专题相关的两类人——作者和编辑各自的分工。
(一)设置专题主持人制度
专题的形成需要若干作者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研究和探索,因此,设置专题主持人并形成专题主持人制度就显得很有必要。专题主持人制度一方面能激发支持人的积极性,调动支持人的学术资源;另一方面能减轻编辑的工作压力,提高刊物的学术影响力。在专题策划过程中,专题主持人要就自身提供的选题构建研究团队,共同研究、撰稿,同时负责同编辑沟通、对接。此外,多年的实践表明,对专题主持人还须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选题要有实践性。对于那些目标读者是一线教师、教研人员以及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教育类期刊而言,面向实践应是这类教育期刊选稿、组稿的重要方向,这一点对于专题的申报及组稿同样适用。专题选题的实践性特征有两点。一是选题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所谓真问题,即该问题有一定的现象作支撑,而不是靠逻辑推演产生的。二是选题要有真实且扎实的研究过程,即研究的结论是用双手做出来的,而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第二,内容要有覆盖面。由于专题是用一组文章讨论一个问题,所以其主题明确,但这并不意味着专题的内容可以重复。不同的文章阐述一个问题,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专题主持人对专题的选题进行分解,然后根据分解后的小点分别撰写文章,这就保证了专题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当然,专题内容的覆盖面还跟专题的结构有关,下文將详细讨论。
第三,作者要有丰富性。不同的作者擅长不同的领域,因而有不同的工作分工。要求专题作者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就是要发挥不同作者的优势,进而优势互补,营造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局面。就《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策划的专题而言,作者通常由三类人构成:一是高校的专家学者,他们为专题提供理论指导或者点评;二是教学研究人员,他们一手牵着教学研究,一手牵着教学实践,起着桥梁的作用;三是一线教师,他们的专长是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把专家和研究人员的构想变为现实。此外,作者的丰富性还表现在作者的地域分布广,即同一个话题,邀请不同区域的作者来谈,这能汇聚不同区域的实践经验,同时避免专题主持人在选择作者时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
(二)编辑全程参与策划
专题主持人制度将专题的策划和组稿权部分性地移交给专题主持人,由主持人统筹专题,但这并不代表编辑不参与专题的策划。事实上,编辑自始至终都参与专题的策划过程。通常情况下,编辑的参与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选定角度。编辑要发挥自身的专长,同专题主持人及作者一起为专题寻找合适的角度。具体来说,要从带有某一区域或一个学校特性的课题中寻找其他区域或学校都能借鉴的具有共性特征的经验,从某一学科的经验和做法中提炼其他学科也能采用的经验和做法,从老生常谈的话题中找出创新点,从泛泛而谈中找出深化点等。二是介绍作者。编辑拥有众多的作者资源,知道相关作者的擅长领域。当主持人提供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时,编辑可向其推荐对该话题有过研究的作者。三是提示要求。专题作为一个栏目,有自身的要求,这些要求涉及专题结构、文章篇数、文章篇幅、版式要求等,这些同样需要编辑与专题主持人沟通。
四、怎么做:专题的内部设计
专题的内部设计就是要合理安排好这一组文章,从而使其分工明确、主次有序、各有侧重、有机统一。做好这项工作能让专题具有逻辑性和整体性。
(一)专题内部结构的类型
教育类期刊专题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总分总结构。这是最常见的专题内部结构,具体表现形式是一篇文章对专题的主题进行全景式呈现,两到三篇文章就专题主题的不同方面进行具体呈现,最后一篇文章进行收尾点评。此外,还有一种典型的总分总结构,即一篇文章为理论性文章,两到三篇文章为实践性文章,最后一篇文章为点评性文章。总分总结构作为一种经典结构,其在实践中还产生了总分结构及分总结构的变式,此处不再赘述。二是并列结构。所谓并列结构,是指专题的一组文章分别介绍某一话题的不同方面,文章之间是并列关系,如就人物类专题而言,一组文章分别呈现人物的生平、教学案例、思想传扬及教学风格等。三是递进结构。所谓递进结构,是指一组文章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地探讨某个话题,如就某一教学改革行动,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四个方面的四篇文章进行呈现。
(二)专题内部设计的要点
完成专题内部结构的架构,相当于给专题确立了骨架;确定专题的内容,相当于为专题丰满了血肉,这是专题策划的关键两步。除此之外,专题的内部设计还要满足一些要求,这能让专题呈现得更加漂亮。
首先,要把握文章间的有机统一。专题的一组文章是由不同作者撰写的,但都是围绕同一个话题,这要求专题文章之间彼此要有机统一,如在上文提到的“理论+实践+点评”的内部板块样式中,理论性文章主要厘清概念、背景(问题)、意义(作用)、策略(路径)等问题,而实践性文章则结合具体案例围绕具体的策略(路径)展开讨论,点评的文章可对上述理论篇和实践篇的内容进行点评或给出自己的建议。如此,专题就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如果理论性、实践性和点评文章虽然围绕主题,但各谈各的,那专题就会给人割裂感、拼凑感。此外,专题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表述也应保持一致。
其次,不同文章要各有侧重点。专题中的文章不是将一个话题重复地谈好几次,而是不同文章要有各自的任务和分工。这样,不同的文章就既有统一性,又各有侧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终,专题彰显出统一性、逻辑性、层次性。
五、怎么样:专题的价值释放
策划专题相较于编辑一般稿件而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因而专题中凝结着较高的劳动价值和学术价值,而只有读者看到专题、获得启发,专题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所以,作为编辑,我们应想方设法让读者看到自己策划的专题,从而实现专题的价值。在策划专题之初就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征稿启事,一方面可以获得丰富稿源,另一方面能提升选题的热度。其次,除刊物出版发行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专题推介,引导读者围绕专题进行话题讨论。以上是线上的方式,我们还可以通过线下的方式释放专题的价值。一期专题策划好后,还可以就专题的主题策划相关活动,或者就相关活动策划专题。当然,专题的价值除了体现在读者身上以外,还体现在专题本身。一个专题策划好后,编辑仍可以对其进行跟踪,看其是否有新的发展,从而孵化、孕育新的专题选题。
六、结语
拥有较大的作者群体为教育类期刊进行专题策划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断提升刊物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的诉求则明确了教育类期刊进行专题策划的必要性。策划一期高质量的专题对编辑而言是一个考验,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编辑主动作为,充分彰显自己的主动性、主体性、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参考文献:
[1] 顾明珠.期刊专题策划的运作与实践:以教育期刊学科教学研究专题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6(12):72-76.
[2] 邢建春,张亚晓.一流学术期刊专题策划的思考:以《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20(2):90-91.
[3] 郭爱民,孟颖.编辑策划选题的十大基本原则[J].编辑之友,2006(2):21-24.
作者简介 吕兴祥,硕士,编辑,编辑室主任,研究方向:教育类期刊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