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传播学视角,在分析国内气象影视节目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提升节目整体形象、提高节目质量、凸显节目特质与辨识度以及吸引受众关注等方面,阐述气象影视节目包装对气象影视节目传播效应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气象影视节目包装是提升节目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节目关注度、实现气象信息有效传播、树立良好节目形象的有效途径。随着大众审美趋势和节目呈现方式的改变,气象影视节目包装设计的局限性愈加凸显,并且已经成为直接影响节目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尽管气象影视节目的呈现形式和视听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为其在融媒体时代多样化拓展传播渠道奠定了基础,但当前的气象影视节目仍暴露出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气象影视节目发展遭遇瓶颈。融媒体时代,气象影视节目传播渠道增多,要求气象影视节目在内容和包装设计上更具创新性。如何将融媒体技术有效应用于气象影视节目包装领域?如何让服务性强、信息量大的气象影视节目赢得更多受众的认可和信赖?为推动气象影视节目发展,文章立足融媒体传播特征,探索融媒体时代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路径,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气象影视节目;包装;重要性;路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3-0058-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新疆气象局引导性计划项目“应用于气象服务产品研发的融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D202210
一、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气象信息传播过程是传播者向接收者传递气象信息的过程。基于气象频道多年来的专业化发展,气象影视节目日渐成为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伴随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多地来源于影视文化对美好生活的呈现。与所有影视节目相同,氣象影视节目的发展也面临着传统媒体时代向融媒体时代变革。受多重因素影响,传统的气象影视节目内容、形式均较为单一,节目特色并不突出。
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气象影视信息的途径从传统媒体过渡到互联网。基于互联网平台中影视新技术的应用,气象影视节目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往干巴巴的预报结论变为简洁、有针对性、全天候的气象服务信息。气象专业的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气象影视节目的亲和力明显提升。如今的气象影视节目用感性的语言传递理性的决策,用人性化的服务贴近受众生活,传统的播报形式拓展为脱口秀、访谈、纪录片等多种形式,节目制作实现了从传递结论向传递思维的跨越。
二、气象影视节目包装的重要作用
影视消费不是单纯的经济学与观众学的概念相加,而是集合了文化与美学的双重概念。传统媒体时代,气象频道运用全频道包装策略和差异化的信息服务形式,极大增强了频道的可信性和权威性,提升了吸引力和服务竞争力,树立起良好的媒介形象[1]。可见,影视节目包装在电视媒介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优质的节目内容与优良的视频包装能够赢得更多观众缘,使观众对节目产生好感,并引起他们对服务内容的兴趣和消费信心,甚至对节目呈现的信息、提供的服务产生较强的信赖感,使节目在点看环节占据优势。从这一层面看,节目形象是迎合受众审美需求,提高节目内容质量和受众关注度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节目形象能在传播中赢得受众信赖,继而深植于受众生活,这恰恰也是影视节目的独特竞争优势和无形财富。
融媒体时代,在电脑技术的驱动下,以往的媒介形式如文字、影像、声乐等,都正以数字化的形式汇聚或靠拢。其中,数字技术是信息传播与媒体融合的核心。影视节目包装的发展,反映了数字时代大众传播的视觉化趋势。换言之,在融媒体背景下,气象影视节目包装对树立节目整体形象、彰显节目风格特色、吸引受众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良好的节目形象能够赢得更多受众的认可和关注,符合气象信息需求的影视包装形式很大程度契合了气象影视节目网络传播的需求。
三、气象影视节目包装类别
根据节目板式的使用频率,气象影视节目的包装设计分为两个包装类别,一是以装饰为目的的包装设计,二是以承载节目内容为目的的包装设计。
以装饰为目的的包装,包含节目片头、转场、字幕版、站点板式、广告片花等,多为固定的节目包装模板。这类包装设计通常由节目定位、节目风格而定,是节目形象辨识的重要形式。通常,节目组会根据每期节目的具体内容调整包装形式,包括特定制作一些文字、符号、动画、图形等进行辅助性包装。由于每期节目内容不同,气象影视节目前期会设定一些基础性的包装形式,对设计整体定位、配色、动画特效等拟定清晰的设计思路。为达到视觉传播效果最优化,从节目整体形象定位到字体字版调整,每个环节都相当严谨。
以承载节目内容为目的的包装,是包装品质的细节体现。这类包装设计帮助制作人员排版文字符号等信息,修饰呈现的图像,对节目的观赏性和信息有效传播发挥重要作用。就目前的影视节目看,由视觉化包装产生的心理冲击力和视觉冲击力,充分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数字化为影像传播发展赋予新技术、网络、媒介、创新等重要发展动力。短视频时代,数字影像产业呈现创作流程化、媒介数字化、展示网络化、发展融媒体化的特征[2],媒介技术发展趋势越来越贴近人的感知,从感官上不断满足人们随时获取资讯、即时互动的需求。节目包装在达到自我宣传目的的同时,吸引更多受众,并强化自身在受众心中的形象。
四、融媒体时代气象影视节目包装面临的困境
网络用户的观看与消费,倾向比文字更直接的影像语言。如今,人们可以随时浏览大量影像作品。面对如此丰富的网络资源,受众对有效信息的判断力减弱,很难静下心关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这导致其从网络中获取的有效信息越来越少。融媒体时代,气象影视节目面临的困境主要分以下几方面。
(一)内容和形式单一
任何一类影视节目,若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这是由影视节目市场效应决定的。
由于气象影视节目的内容主要是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信息,因此内容和形式单一是气象影视节目包装最突出的问题。这导致气象影视节目较难吸引受众眼球。
融媒体时代,媒体技术的发展带动影视消费产品以个性化且具有形象美感为核心的消费文化发展趋势,人们对于影视节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破解气象影视节目包装单一、无趣,是当前气象影视节目包装亟须攻克的难题。
(二)新技术应用不足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影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传媒业的发展。从内容生产到流行文化,互联网不断延伸、渗透,直接推动影视节目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为气象行业及其他行业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就目前来看,很多新技术尚未引进到气象影视节目的包装制作中,气象影视节目的包装制作水平参差不齐。
(三)与新兴媒体融合力度不足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出有创意的直播、短视频等新兴载体,这些新兴载体为受众提供内容生产传播及互动观看等服务。融媒体时代,影视節目与电影、短视频、手机APP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一点无论是从视频产品包装制作技术层面,还是从受众消费和体验层面均可验证。
气象影视节目包装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独有的语言、实物、服装、人物等电视符号,节目形式越来越亲和、通俗、平民化。但细观气象影视节目包装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大多数气象影视节目仍采用传统包装形式,创新力不足,未能实现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媒体用户对气象影视节目内容的兴趣降低,导致其无法及时、高效地获取气象信息,气象信息覆盖面明显缩减。
五、融媒体时代气象影视节目发展路径建议
(一)“量体裁衣”式设计包装
要想真正提升气象影视节目包装的品质,首先要确保气象信息能清晰、便捷地传递给受众。气象影视节目包装制作人员应结合当前节目传播平台特点和受众观看终端的实际需求,对节目包装做出合理调整。比如,如今人们的收视习惯从大屏转向小屏,那就应对主持人的出镜构图做出调整。同时,手机端的字体及图像符号的大小也应加以调整,应采用更简洁、清晰的字幕,便于受众收看。
“量体裁衣”式的包装可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应兼顾呈现气象影视业务的时效性、多频道(平台)播出、短时长、专业性等特点;第二,针对气象业务运行过程中信息动态变化性强的特点,设计和开发的包装模块应具有可扩展性,便于使用者简易操作,提供可删减、修改功能。
伴随数字媒体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制作实现了创新性转变。主要体现在媒介传播渠道变化、预报理念转向服务理念、包装设计变化等方面。这种转变不只是设计板式的转变,还包括播放渠道、移动终端、大众审美趋势等多方面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制作人员将服务意识贯彻到节目包装制作的各个环节。
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媒介传播环境,气象影视节目需“量体裁衣”进行包装设计,在视觉、图形应用等方面力求多样化,创新呈现形式,如此才能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和节目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高效分发制作系统
在互联网碎片化的传播环境中,人们渴望更直观的视觉消遣,期待获取直白、简洁的信息。因此,为顺应网络视频生产和传播趋势,精准把握受众偏好,构建高效分发制作系统,已成为融媒体时代气象影视节目谋发展的必由之路[3]。
受众满意度是评判气象影视节目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气象影视节目应牢牢把握气象与大众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气息信息植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气象服务无处不在。一方面,应积极开发从定制到制作到合成都更高效的气象包装产品,建立高效分发制作系统。另一方面,应着力强化制作人员的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有效推进模版化的视觉包装库的研发,进而达到提升节目制作效率的目的。
(三)借力新技术,构建气象视音频制作的发展新格局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络用户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如今,短视频发展势不可挡,且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经济红利。在众多媒体纷纷布局短视频平台、短视频市场拉开群雄逐鹿的当下,借力新技术,构建气象视音频制作的发展新格局是推动气象影视节目发展的重要路径。
气象部门通过加强公众气象服务建设,履行防灾、减灾的社会职能,将监测和预报信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融媒体化的气象视音频产品广为传播,就是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水平的先决条件。换句话说,只有深入研究并逐步构建符合互联网属性、受众需求、技术创新和市场认可的融媒体气象视音频产品,才能使蕴涵丰富资源的气象融媒体真正成为受众心中亲近且信赖的服务窗口。
伴随媒体融合不断深入,气象媒体也应顺势而为,加强对气象数据的进一步开发,在全媒体开发服务方面发挥更大效益;应紧跟技术发展,创造性地开拓有利于气象媒体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在融媒体、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加持下,构建气象视音频制作的发展新格局,以实现自身功能,发挥社会价值,这既是对气象媒体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其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四)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节目交互性
融媒体的诞生与发展将科技、文化传播、人才、内容、消费、市场、创作等高效地连接在一起,其已然成为社会关系的纽带。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改变了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如今生活化的视角更能迎合大众社交网络的通信习惯。因此,网络化的气象影视节目更应基于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提升气象影视节目形象。
融媒体时代,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动态交互式体验。这要求原本看上去枯燥、单调的数据图形能够通过包装设计,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受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气象影视节目包装设计要遵循三大原则,即聚焦、平衡和简单。首先,要聚焦重点图像的包装设计,力求短时间内让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在重点图像上。其次,要平衡利用包装设计空间,尽量让重要元素位于设计空间的中心或中心附近。最后,包装设计要尽可能简单,避免混乱、复杂的图形元素,避免过于复杂的视觉呈现。比如,为了迎合当下受众碎片化的收视习惯,短时间内吸引眼球、节奏不拖沓、编排引人入胜、画面承接流畅的气象新媒体产品备受推崇。这些气象新媒体产品用互动方式提供气象服务,激发受众对天气、气象的兴趣,让其在了解天气的同时,有效强化自身预防气象灾害的意识[4]。
六、结语
融媒体时代,人们对气象信息的传播与服务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技术发展成为数字化影像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唯有独具风格的气象影视节目,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气象影视节目应积极创新,巧用丰富多样的视觉包装方式传递以专业性、时效性、公益性为特色的气象信息。同时,气象影视节目包装应顺应融媒体的分众传播趋势,充分彰显节目风格特色,树立节目在受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 徐实.“互联网+”时代中的气象影视发展新生态[C]//2015-2016年度中国气象学会气象影视与传媒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3-8.
[2] 李风亮.跨接融合与文化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289-303.
[3] 罗桂湘.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创新与发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S2):165-166,174.
[4] 彭莹辉,姜海如.气象传播学导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9:145-151.
作者简介 许宁超,硕士,研究方向:影视传播、新媒体传播、摄影、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