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与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探究

2022-05-09 13:23魏曦英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提升路径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基于对时代和国情的透彻认识和深刻把握,给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态势下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文章在观察和搜集近年来主流媒体融合实践案例,以及研读重大文献原著的基础上,分析主流媒体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现实依据,并以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精髓为指导,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可从正面宣传、互动分享、适时适度、新技术加持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巩固思想舆论阵地,旨在从新闻宣传工作的视角探讨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重大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提升路径;正面宣传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3-0052-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20年度立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FJ2020ZTB015

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强国重要思想高瞻远瞩、全面筹划,始终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要两手抓,二者不可偏废,一方面重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和前沿科技等“硬件”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也强调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建设风清气朗的绿色网络空间,巩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软联通”。网络舆论引导正是网络强国重要思想“软联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精髓对于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提出

(一)地方工作期的萌芽

习近平高度强调信息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早在河北正定工作时期,他就提出“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重视用信息化推进经济发展,开启了网络强国的探索征程。在福建工作时,成立了“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和省数字办,并制定详细规划,绘就了福建信息化建设的蓝图。数字福建、数字浙江和智慧上海的“网络强省”的实践,为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积累。

(二)党的十八大以后正式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后,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互联网阶段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共产党治网、管网、用网的治国理政经验的思考、总结与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网络强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并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度肯定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成就,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发展目标,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宏伟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4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网络强国重要思想概括为“五个明确”:明确了网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做好网信工作的基本原则,明确了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原则要求,并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国际主张[2]。“五个明确”对网络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目标和基本路径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和“如何建设网络强国”这两大问题,对网络强国重要思想进行了系统、完整、科学的总结和阐释,为做好新时代网络和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的新闻舆论观是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新闻舆论观把网络舆论工作视为关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的重大问题,强调占领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主战场的重要性,提出创新改进网上宣传,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以凝聚社会共识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二、移动互联时代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引导力的现实依据

(一)网络舆论场亟须主流媒体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

“舆论是社会行动者关于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所表达的信念、认知、判断、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3]由于特定的社交群体和多个媒介的同时作用,网民个体的认知、情绪和意见随时可能触发舆情,当下的网络舆论生成态势凶猛,发展迅速且多变,带有更多的突发性、偶然性、无界性,容易形成极端意见和社会意见分裂。以党媒为主的各级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与社会化媒体比较,拥有体制优势、资源优势和长期培养起来的专业人才队伍优势,理应发挥自身的权威优势,承担责任,扮演好把关人角色,过滤不实虚假信息,提供客观真实的资訊,在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场中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

(二)主流媒体舆论场中传统的主导权旁落

社会化媒体平台微博、微信、抖音和今日头条等新闻聚合类媒体平台,能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感染说服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强,在网络舆论场中的影响力巨大。主流媒体大多吸引力不敌新兴媒体平台,普遍存在受众流失、信息到达率低、影响力式微的问题。《2021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党报微博账号的平均转发量、平均评论量、平均点赞量的均值分别为4.8次、2.3次、34.7次,中位数分别为0.2次、0.1次、0.7次”[4]。微博账号平均转发量、平均评论量、平均点赞量数值偏低,主流媒体平台与用户互动匮乏,黏性不足,导致用户转发意愿不强,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小,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传播。传播力和引导力是实现舆论引导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式微,主流媒体舆论场中的传统主导地位面临挑战。

三、以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为指引,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

(一)正面宣传,凝聚形成社会共识

1.注重正面内容报道

着力于正面的内容报道,主要表现为有意识地加大重大主题报道、典型人物报道、成就报道的比重,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宣传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能量的内容形成强势议程设置,占领网络舆论空间。

2.敢与错误舆论正面交锋

在网络空间里,立场偏激的言论易于传播,除了仇官、仇富、极端民族主义的舆论,还有敌对势力制造的谬论,容易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与正面舆论形成对峙。主流媒体依托权威的优势,专业内容生产的优势,要敢于发声,对恶意攻击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及贬低中华文化、歪曲历史的谬论,予以驳斥,同时也要讲究方法,善于发声,要以科学的理论、权威客观的信息,答疑释惑,要做到以理服人,起到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作用。

(二)互动分享,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1.打造双向交流式的叙事语态

主流媒体在信息资源稀缺时代养成的语态,属于单向式的“我说你听”的说教模式,很难与受众形成互动交流,只有遵循双向互动传播模式,以平等、亲切、接地气的语态,与受众交流,方能建立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比如央视《新闻联播》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短视频,竖屏构图,用1分多钟时长、第一人稱的个人化叙事视角点评每日时政要闻,分享所思所感,原本正襟危坐的主播们,与观众面对面,娓娓而谈,仿佛朋友拉家常般随意自然,化解了重大时政新闻固有的高冷感,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2.引导受众参与新闻生产

具体到每一个新闻作品,可以借助高科技创新产品设计,吸引受众参与作品生成,引导受众成为内容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如2017年人民日报推出的H5互动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就借用人脸识别、人脸融合技术等黑科技,让网民亲自参与内容生成,从中获得参与感、归属感和“强国、强军”的认同感,进而促使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分享内容。还可以考虑主动发起议题,组织受众参与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内容生产,提供多角度、原生态的新闻素材或新闻作品,调动了用户参与生产内容的积极性,还加强了用户和主流媒体的连接强度。

3.持续打造多元化的全媒体平台

近年来,各级主流媒体遵循顶层设计的规划,适应信息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觉化的发展趋势,着力建设全员媒体、全息媒体、全程媒体、全效媒体的“四全媒体”。据人民网发布的《2021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在考察的366家党报中,党报在微博、微信、聚合新闻客户端、聚合视频客户端的入驻率均接近90%。综合各级党报客户端,百万级以上党报客户端总计达到70个,占比22%,比上一年增长5个百分点,传播力和影响力有所提升[4]。在“两微一端一抖”平台开通自己的账号,持续打造多元化的全媒体平台,和社会化媒体合作举办大型活动或进行突发事件的报道,是主流媒体形成破圈效应,扩大自身影响力的两大基本路径。

(三)适时适度,提升舆论引导水平

1.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

新闻报道要把握报道的最佳时机,首先要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在瞬息万变的舆论场,以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零时差、零距离为基本要求,在“第一时间”以权威信息有效回应公众关切,以速度赢得先机,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领的关键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快速反应的同时,还要兼顾真实准确,避免因报道不够严谨而产生负面效应或触发次生舆情。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某主流媒体微博发布的“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引发哄抢乱象,就是前车之鉴。

2.把握舆论引导的力度、分寸

媒体要站在受众的立场,换位思考,预判报道可能产生的传播效果,恰如其分地掌握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尤其要避免“低级红”引发的舆论风暴。所谓“低级红”是指进行正面宣传时,过分拔高、美化,使新闻事实与人伦常理相悖,报道缺乏人文关怀,不仅没有收到预想的宣传效果,反而引发了相当一部分受众的反感和吐槽,引发负面舆情。典型人物报道是产生“低级红”现象的重灾区,比如个别广受诟病的人物报道,有裁剪事实、伪造事迹、制造苦情之嫌,继而引发大范围的负面舆论。

(四)技术加持,实现舆论引导的精细化

1.依靠大数据,跟踪监测舆论场

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时跟踪、预测舆论场的状态,有助于改善主流媒体依赖直观感知的简单粗放的舆论引导状态。在舆情爆发初期,借助大数据和自然语言识别技术,对媒体数据和舆情热点进行监测,关注热点关键词和敏感关键词,对社交媒体舆情信息与行为进行精准的评估与预测,在及时感知和发现舆论热点的基础上,进行舆情预判,回应社会公众的重大关切,突出呈现权威信息,平衡非理性表达、疏导负面情绪,以此抢占先机,抢占话语权制高点,把握舆论回应的最佳时间窗口,尽可能获得网民的心理认同。

2.结合智能算法,精准发布新闻事实

运用数据治理思维,结合智能算法,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在客观翔实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舆论引导策略,可以纠正舆论引导主观、随意,以及效果差的弊病。利用数据智能化,加强对静态数据的存贮转化和对动态数据的精准捕捉,利用网络爬虫工具收集舆论事件数据,对网络文本进行情感话语分析,利用大数据智能技术提取用户的点赞、转发、评论等,可以挖掘受众的情感和心态,对网络舆情热点进行深入研判,精确了解受众和受众需要,进而采取精准的舆论引导对策。在报道内容上,可把握社会舆论的正负节点,以新闻事实支撑正向舆论,对负向舆论实现权威解读与正面回应。在报道形式上,应考虑到适应大多数网民娱乐化、碎片化、形象化的阅读需求心理,调整理性化、系统化、结构化的刻板话语表达方式,创新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传播的语态。

3.运用“算法推荐”,精准匹配信息

主流媒体要借鉴聚合类媒体平台的做法,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推送机制,利用“算法推送”技术,精准画像、智能推送,实现信息与用户的精准匹配,满足受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和私人偏好,增强与受众之间的黏性,扩大平台自身的吸引力。但是也要警惕算法推送流量第一,一味迎合受众,可能造成的低俗信息泛滥、公共信息被屏蔽、信息窄化等现象而消解主流价值传播的严肃性、深度性的问题。因此,要在算法设计中体现出主流价值理念和倾向,在算法运用中注入正确的价值导向内容,将算法推荐向正能量内容倾斜,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加大对主流价值内容的分发、推送力度。此外,在信息分发过程中,不能将算法系统的内容决定权全部交给算法技术,还要依靠人工编辑加强把关,过滤掉肤浅、低俗、有害的信息,以置顶或弹窗的方式优先展示重要信息。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不仅指出了网络舆论引导应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导向、提高意识形态斗争警惕性等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指出了推进媒体融合、运用新技术、创新话语表达以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等具体路径,体现了党对新媒体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规律的透彻认识和深刻把握,为各级主流媒体在严峻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把握主导权,有效进行网络舆论引导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导致的更加复杂多变的网络舆论场,各级主流媒体要在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制定科学化、精细化、动态化、规范化的舆论引导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8(1).

[2] 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N].人民日报,2018-04-22(1).

[3]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6.

[4] 罗华. 2021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EB/OL].人民网,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6059677,2021-12-29.

作者简介 魏曦英,硕士,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舆论引导。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提升路径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