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G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博物馆的视觉表现力愈来愈强,博物馆的艺术展示思路开始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这些要素的汇集为博物馆市场带来新的生机。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博物馆展陈,能够不断增强受众与博物馆展品的互动性,有效提升博物馆展陈的艺术效果。但目前来看,博物馆对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尚未成熟。针对博物馆展陈如何有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议题,成为学界当前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5G时代博物馆展陈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为重点研究方向,分析博物馆展陈如何合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呈现的艺术性及其他显著特征。
关键词:5G;虚拟现实技术;博物馆;互动性;艺术表达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3-0031-04
一、5G时代来临及其带来的影响
在通信技术发展史上,2G产生数据,3G将数据进行衍生,4G阶段数据获得发展,5G实现数据融合。
5G技术全称第五代通信技术,是当前最新的移动通信手段。因其具备高速、低延、全覆盖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5G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不同设备端口间的联系发生突破性改变,实现了同一实体空间内多种设备互联的可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5G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则借由算法技术,模拟出如同真实世界一样的虚拟场景,给受众带来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使受众完全投入其中。
5G网络和移动终端与虚拟现实(VR)设备的结合应用,是近年来图形领域中出现的一种高新技术融合。在当前新型数字化科技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博物馆纷纷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展陈设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情境,并通过三维立体图像展示展品信息。相较传统方式,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界面更具立体感,不仅能丰富受众的视听体验,而且能全面展示展品的细节信息。尤其在5G技术支持下,高速的信息传递能给受众带来更流畅的审美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受众在传统方式下观展的时空观念。同时,审美方式的变革也使受众对展品的体会更加深刻。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保障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运用中的实时交互,需在同一时间内满足如下条件:所构建的虚拟三维空间具备真实感;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需保持同一空间位置;为保证虚拟空间的一致性,真实环境下的色彩和照明条件不能变动。
总的来说,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博物馆展陈,能够改变受众与博物馆的传统互动方式,使互动方式更简单、高效,交互性更强[1]。同时,虚拟技术在博物馆中的运用与发展,极大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使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均有所提升,增强了文化的艺术性和影响力。可以说,虚拟现实技术与博物馆展陈合理且高效结合,已然成为当前博物馆展陈形式拓展的一大创新之举。
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博物馆艺术特性
某种程度上来说,虚拟现实技术的艺术理论是数字艺术的一部分,只不过虚拟现实技术和数字艺术产生于不同时期。伴随数字艺术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数字艺术理论体系建立并发展壮大。历经二维绘画、三维动画时期后,数字艺术步入虚拟现实技术时期。
虚拟现实技术是将数字、科学与艺术美糅合在一起的全新的艺术表达手段,不仅保留了传统美学概念,还传承了三维空间、四维时间等要素。其本质是一种数字化的艺术表现形态,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能够实现主体与客体的交互。博物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展陈设计,可谓真正做到了将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
(一)沉浸:虚拟现实的交互性和真实性
虚拟现实技术为实现受众与作品的互动提供可能、创造环境,根据受众体验进行即时反馈。不同于传统观赏模式下的单一观赏行为,受众往往能获得较深层次的互动体验。不仅如此,虚拟现实技术还能给受众带来较强的沉浸感,主要体现在交互性和真实性两方面。
1.交互性
虚拟现实技术最重要的特质是交互性,交互性是其核心要素和灵魂。交互性是早期数字艺术作品、传统艺术作品缺乏的特质,也是受众得以走进虚拟空间的桥梁和纽带。
交互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可操作程度和即时反馈上,在头显设备建构的环境中,展示作品的完全虚拟性,并伴随作品在虚拟空间的自由展示和互动,将虚拟空间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即时作用于受众的个人感受,进而实现真正的交互。
2.真实性
良好的交互性有助于感受反馈的真实性。凭借VR技术打造的无边界性空间,受众的体验满意度倍增。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打造具有真实感的时空,让受众在走进虚拟空间后的行为、触觉、听觉均高度接近处于真实时空时的状态。也正因如此,受众会产生强烈的沉浸感。通过角色扮演、环境演变和情境推进,虚拟世界带来更多可能性和随机性,帮助受众在获得真实体验感的同时沉浸其中。
(二)在场:虚拟现实的非物质性和时空性
受众在虚拟空间中的交互行为和获得的沉浸体验,使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即“在场感”。在场感是指在经由技术创造的虛拟环境中具备的主观心理感受,往往体现在与虚拟对象互动时产生与真实对象互动时的心理相似性[2]。事实上,虚拟现实技术展示的目的就是营造沉浸感,让受众完全沉浸在虚拟空间中,通过虚拟现实的非物质特点及时空变换的真实体验,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与愉悦。
1.非物质性
不同于传统艺术载体,虚拟现实艺术最重要的特质是非物质性。因为数字影像本质上是虚拟的、非物质化的,客观层面与物理层面均不存在,是电子视觉影像。这一电子视觉影像始终在模仿真实空间,甚至在模仿真实空间的基础上打造新的时空环境,由此形成现实与虚拟的交错,刺激人们的感官、激发人们思考。不仅如此,虚拟时空还一定程度打破了物理和真实的限制,在时间、空间上具有更多自由,使创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实现。简言之,技术的进步给艺术创造带来更自由和广阔的空间。
2.时空性
虚拟现实技术借助计算机技术,打造与实体博物馆相同的环境,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且,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受众可按自身需求自主调配和操控虚拟空间,打破固有时空的限制,从而获得良好的体验感。
由此看来,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三维空间可被视为对客观真实世界的复刻或人为建构的新世界。客观真实世界里的时空限制被虚拟现实技术打破,在计算机技术的加持下,虚拟时空可以被延展、扭曲、放大或缩小,可最大化实现艺术想象。
(三)移情:虚拟现实的多感知性和情感性
虚拟现实技术使受众能身临其境、多层次、多方位体验各种场景,并产生全新的视听语言。相较传统艺术而言,虚拟现实技术可刺激人们多方位的感官,将人们直接置于叙事环境中,并且由于自身具有极强的交互性,人们的记忆将不断加深,认知不断强化[3]。
此外,虚拟现实还被视为极具潜力和商业价值的交互式叙事媒介。这是由于新奇的艺术探索体验更易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通过激发受众认同感产生移情,进而为更多受众所接受。
1.多感知性
多感知性是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时,参与其中的不仅包括视觉,还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等。為使受众在体验时产生与现实世界相似的感受,虚拟现实技术模仿人的感官感知,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使受众完全沉浸在虚拟情境中。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产生的沉浸感是其他技术达不到的,远超电影、游戏等。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产生的沉浸层次是感官的沉浸,多感官的沉浸能有效激发受众的积极情绪和探索行为。
2.情感性
人的情感与认知是互相促进发展的,博物馆展陈若想达到提升受众认知的目的,就要充分重视受众的观感感受与情感诉求。虚拟现实技术在诞生初期就将受众的情感体验作为重点,所构建的虚拟情境对人的情感影响幅度较大。
在虚拟环境中,由于情节的未知性和真实性,受众的情绪会被放大。例如,在虚拟跳伞等剧烈运动中,人们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但若将这类运动设定在游览名胜的情境中,则会使受众产生轻松愉悦之感。
此外,与博物馆播放的影像不同,虚拟现实技术给受众提供主观视角,受众不再只处于屏幕外进行观赏,而是真正成为影像的一部分。
三、5G时代博物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必要性
5G时代,博物馆积极探索,将诸多高新技术运用于展陈设计。其中,虚拟现实技术是最为关键的技术,能够极大地增强博物馆展品的真实感,同时还能为受众提供导航服务、电子设备等。并且,电子设备间具有的交互性,使展陈更具趣味,展品得以更全面、细节、直观地展示。因此,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博物馆展陈而言,十分必要。
(一)填补信息缺口:信息展陈的海量性
传统的博物馆展品展陈方式须考虑场地大小、展陈时间等,因而极大限制了展品信息的传播效率。5G时代,虚拟现实技术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通过云端储存技术,实现了随时获取信息的可能。通过视频、音频、画面等方式展示展品信息,不仅突破时空局限,还帮助博物馆减轻场地等方面的压力。
例如,湖南省博物馆和湖南移动共同打造了全球第一个5GXR博物馆,这是一种线上数字平台技术,也就是“博物馆在移动”平台[4]。
XR拓展现实技术是结合5G、3D全息投影和VR穿戴设备的技术,打破其原本的物理空间限制,只要受众佩戴设备,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真实的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被广为推崇。
从XR博物馆可以看出,可视化呈现是博物馆信息精简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借助图像化的表达,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将不同内容统一管理,再凭借信息技术的无限量储存功能,以交互式的数字展陈设备和空间提供给受众更自由的选择,营造个性化的交互体验。
(二)丰富表现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观览展品
如今,新媒体已然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其独有的审美方式帮助博物馆更好发挥审美价值。例如,采用虚拟3D影像展示展品内部难以被直接看到的质地和结构,通过翻转文物或扭转观看视角来呈现展品的各个侧面,即便是肉眼难见的细节,也可通过全息技术进行动态展示[5]。
虚拟展品与受众的交互,是博物馆展陈设计的新颖之处,受众可自主在屏幕前点击选择,全方位、多角度观览展品。相比以往静态观看而言,更具趣味性,体验感明显增强。
此外,在展品修复方面,虚拟现实技术还可在不损坏展品的前提下,还原展品的原貌。通过结合360度全景漫游技术,对展品进行集中展示,帮助博物馆构建大型虚拟场景。并且,展品的各细节都能通过VR技术或AR技术来呈现。受众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分解展品的细节,实现超清观看。简言之,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展品艺术价值而言,就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相当重视受众的体验和感受。
例如,为弥补受众无法到场观看的缺憾,故宫推出“V故宫”项目。通过不同视角,让受众获得传统参观方式下无法获得的体验,如“V故宫”推出的龙椅观看视角,配以音乐、讲解和引导,使受众产生强烈的沉浸感。
(三)符合互动趋势:交互设计展示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展陈设计师日渐认识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性。虚拟现实技术在不变更服务功能的同时,重视受众的体验感,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不仅给受众带来趣味性和真实性体验,而且帮助信息传播与储存。
基于5G的物联网技术,将5G超清晰、低延时等特质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自然而然催生出5G智慧博物馆。前文提及的5G智慧博物馆,就是让受众打破时空限制畅玩的博物馆。不仅如此,该5G智慧博物馆还开发了相应的APP。移动APP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图片+文字”的传播形式,将诸多珍贵文物打造成3D仿真展品,借助语音、视频、虚拟现实技术等,使受众只需佩戴设备,就能真正沉浸式观展[6]。
此外,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博物馆展陈,有利于整合博物馆信息,有利于根据受众需求进行个性化展示,帮助受众在与展品的互动中,加强对展品信息的理解与感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更迭,受众需求也将发生相应变化,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将越来越凸显。未来,博物馆不仅仅用于储存、展现历史,还将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更多样、生动的变化[7]。
四、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艺术表达:5G下的现实美感
5G、“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带给博物馆巨大机遇,博物馆应培育互联网思维,树立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综合运用高科技手段对静态的展品进行数据采集和仿真,并通过视频、游戏、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展现,基于既有信息产出更多新信息。如此,展品最终呈现出来的艺术价值将是多方面的。
(一)艺术审美视角:营造整体之美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博物馆展陈中的数字艺术系统架构能够拓宽视野,营造一种整体美感。具体来说,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展陈设计,经由虚拟环境的声音、光源、电子等媒介,打造真实物理空间的效果,构建一个虚拟世界中的博物馆展陈空间,这样有虚有实的博物馆形态无疑能提升人的审美想象力。
拿展品展示来说,倘若展陈是某种特殊形式,那展品就是这种形式的符号,其整体性影响信息能否被准确、有效地传递,以及展陈形式能否凸显展品的艺术性和审美特质。展陈设计应考虑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类感官。
例如,有些展品含有独特的听觉信息,如自然博物馆展陈的鸟叫声;有些展品含有味觉信息,如香氛;有些展品含有觸觉信息,如瓷器。这些展品整体营造的氛围,深刻影响着受众对展品的理解和博物馆展览整体的审美表达。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基于仿真特性,让受众以较低门槛与展品“近距离接触”,对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审美表达和表达效果均能起到良好作用。
(二)艺术创意思维:虚拟的现实艺术感
以往所指的虚拟现实技术往往是对客观现实的复刻,通过复刻现实提升博物馆展陈的审美表达。那么,虚拟现实技术是否只能复刻客观现实?是否只能靠不断强化真实性来呈现展品的艺术性?答案显然不是。
事实上,想象的现实往往比真实的现实更具艺术性。科幻片大受欢迎,也正因为如此。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特性不只是对客观现实的复刻,而是超越了客观现实,建构起客观世界所不具备的环境,拓展了人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呈现的是受众与虚拟现实碰撞的感官思维,受众的心理活动与虚拟环境产生互动,进而审美体验被不断激发,这正是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独特审美和艺术体验。
就艺术层面而言,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不断超越过去,创造新的体验或产物。虚拟现实技术的动态表现力无疑展现了这一点,即改变静态的、二维的传统方式,实现多维形式的有机结合。艺术创意思维的探索性是博物馆整体艺术呈现的重要特质,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对传统展陈方式进行改革创新,还拓展艺术创意思维的发展方向,呈现出一种虚拟的现实艺术感。
(三)艺术传播价值:时代发展的诉求
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是收集人文、宗教或自然环境层面的物质,进行储存或研究,并向大众展示。博物馆将具有各种意义的人文或自然痕迹保存下来,对当今社会、人的精神文化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博物馆展陈不仅展现历史文物的制作工艺,还体现不同时代的精神文化,有助于大众更好地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文物展示的新技术手段,具备明显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其独有的审美方式,能有效帮助历史文物发挥审美价值。虚拟现实技术颠覆传统以物为主的静态展览方式,更加重视受众的感受,无论是文物保存还是文物信息传播,均有了极大改进。
此外,博物馆自身具备的独特社会资源,有助于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运用,用好的方式培育、影响观众的精神世界,给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提供重要平台。
从更高层面来说,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强化博物馆的文化意识作用至关重要,能够提升我国各类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各民族、多国家间的交流,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真正做到将我国精神文化推广出去,为全世界的精神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五、结语
5G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信息技术和艺术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博物馆独特的社会资源有助于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该领域的运用。两者的结合,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提供重要平台。
相较传统的静态艺术展览,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博物馆展陈,更具趣味性和实用价值,既能给展品的陈设建构可被感知的环境,又能通过附加的数字信息帮助受众更容易、直接地理解展品的信息和价值,激发受众实地观展的好奇心,同时也创造性地为无法前往现场的受众提供新的观展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虚拟现实技术本身不具有任何审美特征,其多元化的复杂性使得这种艺术呈现形式存在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作品的艺术性传达。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艺术是精神和思想的艺术,而作为艺术展示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所构建的展览体系,应将展览的客观规律和审美情趣、受众审美感官等整合起来,而非本末倒置,使形式大过内涵。
参考文献:
[1] 霍成伟. 5G技术下的移动博物馆新探讨[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6(Z1):122-126.
[2] 纪晓宇.沉浸、在场与移情: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20,12(19):120-122.
[3] 倪立,宋军,林灿.浅谈虚拟现实(VR)技术在博物馆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20,12(1):93-94.
[4] 杨淑华.全球首个5GXR博物馆:湖南移动和省博物馆带你“玩转”历史[EB/OL].红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3942083928057864&wfr=spider&for=pc,2019-05-19.
[5] 谢竹青.博物馆展示中的新媒体艺术多维度表现例举[J].文存阅刊,2020(14):49.
[6] 卢翠玲.现代VR科技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J].文化月刊,2020(11):138-139.
[7] 杨拓.新技术视角下博物馆发展实践与趋势[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11):146-152.
作者简介 蒲璐,硕士,助理编辑,研究方向:影视艺术与技术、新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