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2022-05-09 13:54杨正喜倪楠冰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

杨正喜 倪楠冰

摘要  以乡村振兴为背景,聚焦产教融合对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发展的作用,介绍我国乡村人才振兴储备现状,分析我国人才振兴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产教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路径,为打造“一懂二爱”的“三农”工作队伍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教融合;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8-026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8.07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n the Training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YANG Zheng-xi, NI Nan-bi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Based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focuses on the role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 reserve,analyzed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revitalization and training of talent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th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and training of talents in rural areas, and provided reference ideas for building a “three rural” work team that "understands and love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乡村要振兴,“产业旺”是前提,“人才兴”是关键,培养农业农村专业化人才,增强农村基层干部专业化素养,是人才培育的使命担当,也是关乎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开展的环节。但我国农村场域基础环境差、育才能力弱,普遍存在人才流失快、引进难、育才弱等问题,难以为农村发展的持续性提供有力支持。笔者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分析我国乡村人才振兴储备现状,聚焦产教融合对乡村振兴人才发展的作用,为打造“一懂二爱”的“三农”工作队伍提供借鉴。

1 產教融合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作用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在2019年7月审议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产教融合的战略性举措。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性的合作工程 [1],是经济制度、产业制度和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 [2]。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从不同维度全面发展,利用教育培育人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产业发展进程,从而带动经济持续发展。产教融合模式拥有丰富的专业资源、及时创新培养模式,且能够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可有效解决基层场域基础环境差、供需结构偏差、育才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并有效改善当代高校基层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精准输送所需专业能人。

整合平台资源,有利于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目前高校的产教融合模式多集中于农村场域,拥有丰富的专业资源,满足各类人才培养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形成共享共友机制,可有效缓解农村场域由于基础环境差难以培养专业人才的劣势。产教融合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率 [3]。产教融合模式将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要求与现代农业产业有机融合,在实践教学深化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源源不断地向农村场域输送短期或长期人才,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培育“添砖加瓦”。

培养模式创新,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产教融合模式下,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创新性作用。从不同的实施主体出发,开展产业与教育的深度结合,其中包括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等多方配合发挥作用。各类高校通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契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各级政府通过人才引进战略及各类岗位实践,发挥专业人才作用,致力于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规划。企业与行业同政府一道,深化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加强联系,密切合作,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从而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好发展态势。

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校自我发展和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4]。产教融合能整合多方资源,推动高校科技服务专业队伍的建设。产教融合模式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政企农校人才输送链条,整合多方资源,加大产业创新在农业科技中的力度,在产学研方面,突出发展结构化、一体化。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要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更加凸显其有效性、适用性和实用性;有效改善院校中“职称科研”“考核科研”等倾向严重的现象,达到共赢共享局面。44408694-A99A-469A-8ABF-C367F6BEB473

2 我国乡村振兴人才储备现状

乡村一直是我国最基本的国家治理单元 [5]。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著缩小城乡差距、迈向共同富裕,必须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人才振兴,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类型人才上山下乡,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乡村建设作为国家治理中的重要部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人才引进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人才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产生阻力,还会使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遇到逆流。因而,农村场域应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入各领域人才,突出人才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推进提供保障。

而我国乡村振兴人才储备现状不容乐观。第一,农村人口数量逐年递减。依照国家统计局年末人口情况统计,2018年,全国总人口139 538万,其中农村人口56 401万,占总人口的40.42%;2019年末全国总人口140 0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5 16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39.40%,农村人口及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人才能力不足,技术落后。从往年文献及数据分析,当前乡村人才队伍仍以种植业为主,造血能力弱,较少形成高水平专业化种养模式。第三,缺乏提升合作渠道。当前乡村人才缺少与社会的紧密联合,输血途径少,人才储备类型单一且数量少,无法满足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总体而言,我国农业农村人才仍面临“引培留”难、供需结构存偏差、未形成培养合力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急需扎实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与社会加强联合,发挥产教融合优势改善农村人才储备现状,以人才振兴逐步推动乡村振兴前行发展。

3 我国人才振兴培养面临的问题

3.1 资源不足和意识固化:人才流失快、引进难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青壮劳动力对土地的依赖性明显下降。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住房、医疗、收入、环境等多个领域,城市和乡村居民的待遇有很大不同,致使更多的乡村劳动力选择离开乡村发展,因而出现了农村“空心化”现象。乡村人才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 [6]。一方面,是因为乡村与城市相比,可支配资源有限,缺乏发展空间,高素质乡村人才大多进入城市选择就业创业,一旦“走出去”很难再回来;另一方面,受社会对三农问题固有的观念影响,人们往往认为农民并不是一种职业,回乡就业创业是“大材小用”,这种观念促使个体的乡村居民“背井离乡”,从长远来看,很大程度地加剧了人才的外流,导致乡村振兴农村人力资本整体水平偏低。

3.2 人才政策不健全:乡村资源和人才需求不匹配

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农村发展的巨大空间,并纷纷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到农村场域开拓新事业。但基层资源的供给很难满足基层创业者的需求,成功者很少,能够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共同致富更是少之又少。基层提供的现有资源对于创业者而言没有价值,创业者所向往的发展态势又难以与农村现状契合,不适宜当地的发展趋势,于人才、资源、时机都形成了浪费。

在镇村一级鲜有设置人才管理机构或管理体系。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居民对本地区专门人才机构组织并不了解甚至不知其是否存在。由于人才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人才库缺失数据,人才机构很难深入到基层的各个角落,与之相关的各项人才政策法规也都无法落到实处,不利于各地配置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复合型实用人才。

3.3 未形成合力: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途径与乡村发展需求不一致

目前对于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仍处于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各类高校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乡村发展的需求不一致,导致更多的人才流失,难以应用于乡村建设中去。同时,农业院校缺乏以“农”为主的思想,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部分涉农专业的学生缺乏农村实践的经历和机会,对知识停留在条框以内,未能跳脱到田间大地去思考,与乡村实际需求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对于人才考核途径与乡村发展需求不协调,致使更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研究课题、发表专著文章,而不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难以做到真正投身于乡野之中,从而无法满足人才振兴乡村的战略要求。

4 产教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路径

4.1 汇聚专业资源,提升乡村振兴专业能力

产教融合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 [7]。校企合作(行业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 [8]。培养高等教育人才,需要认清“为谁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也是培养农业专业人才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而衡量培养人才质量的关键标准,则在于人才培养水平。如何优化专业布局、汇聚专业资源、营造传帮带氛围,是其重要的手段:

4.1.1 优化专业布局。各高校拥有丰富的专业资源,为实现产业升级转型需要,要对标产教融合的全过程,从多角度入手,实现以点带面、多元模块化分析,将专业布局不再拘泥于理论学术分类,可与需求相结合,明确农村场域需要怎样的技术,需要怎样的人才,对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调整,不断优化专业布局,为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育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

4.1.2 集聚专业资源。高等院校除拥有与“三农”发展相关的专业资源,还汇聚了经济管理、法律文秘等专业力量,但不同类别不同派系的专业往往很难挂钩联合,产教融合便可为其提供路径桥梁。产教融合应发挥其范围广、需求大的特征,将其影响力扩张到更多领域,吸引到更多专业人才,使高校师生学有所长,长有所发挥,不断提升乡村振兴人才专业能力。

4.1.3

营造“传帮带”氛围。农村基层缺少鄉村振兴人才,且育才能力较弱,对于人才需求难以进行有效供给。产教融合深入农村基层,高校人才进入农村场域进行交流学习,城市场域理论技术与农村场域实际经验进行碰撞,长时间的互动沟通有助于二者相互影响,逐步营造“传帮带”氛围,使人才培育从输血向造血不断发展。44408694-A99A-469A-8ABF-C367F6BEB473

4.2 创新办学机制,形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合力

产教融合是以市场为导向,在高校办学和产业、企业之间形成融合共生的合作创新机制 [9]。培养具有创新和创造力的人才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因素 [10]。通过加强政产校企紧密合作,建立高效有序的办学机制,从而有效实现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各高校相关专业应精准定位为农服务的实际需求,因需制定为农服务计划及实施方案,组建专业化团队,建立乡村振兴实践课程,带领师生进行田间课堂专项培训,并进行入户指导,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11]。关注并主动申请承接政府服务项目,与社会各大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加强对外沟通协调关系,不断创新办学机制。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形成合力,是产教融合模式建设的重要目标及关键环节。高校需联合农业主管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行业协会等单位定期开展交流学习讲座,实时汇报工作进度,协调各类问题。多方实施主体共同合作,协同育人,以政府引导为主,学校育人为先,企业行业共同指导为辅,形成全方位、多学科的思维体系,使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落到实处。

4.3 整合多方资源,夯实服务乡村振兴基础保障

坚持科教融合,整合多方资源,突破原有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研究为目标,深度融合“农”的特色,促进政产校企合作育人。创新组织布局,走向多元参与 [12]。同时,以模块结合项目的方式突出和强化实践性探索,以研促教,构建协同育人、就业创业孵化平台,共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

4.3.1

共建专业协同育人平台。整合政产校企力量,提供多方优质资源,从咨询研究、教育培训、社会实践和成果展示等多个方面,实现产教融合模式的建设,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汇聚乡村振兴智慧、展示乡村振兴优秀成果,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4.3.2

共建就业创业孵化平台。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为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 [13]。为高校师生提供平台,与农业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合作建设就业实习基地,鼓励和引导师生到农村场域进行实习和就业创业,使知识不再拘泥于课本,将理论付诸实践,助力其在涉农领域成功创业。产教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学做合一 [14]。让广大师生在产教融合模式中作贡献、受教育、长才干,努力培育涉农领域创业典型,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俊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8):88-91.

[2] 和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38-142.

[3] 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4] 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5] 于禾,尤伟.乡村振兴战略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与优化[J].职教发展研究,2020(1):43-48.

[6] 蒲实,孙文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建设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90-93.

[7] 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8-10.

[8] 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9] 程晓农,杨娟,袁志钟,等.以“产教融合”为内涵的“全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8(S1):63-65.

[10]  易红.高校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1-4.

[11] 李振陆,叶琦,尹江海.农林院校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8(3):10-14,92.

[12] 祁占勇,王羽菲.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变迁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8(5):40-45,76.

[13]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14] 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44408694-A99A-469A-8ABF-C367F6BEB473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