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占比对产业经济的影响研究

2022-05-09 04:23甄新武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产业经济回归分析

摘要 基于国家数据(National data)1960—2019年的年度数据,构造预测模型和回归模型,利用SPSS 23统计软件,使用两阶段回归方法研究农村人口占比对产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人口占比对我国的产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农村人口占比越大越利于第一产业发展,农村人口占比越小越利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时间和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均小于农村人口占比对产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新二元经济的结构与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人口;产业经济;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S-9;F 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8-018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8.05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Rural Population Proportion on Industrial Economy

ZHEN Xin-wu (College of Science,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1)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nual data of national data from 1960 to 2019,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prediction model and a regression model, uses SPSS 23 statistical software, and uses two-stage regression metho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rural population proportion on industrial economy. The analysis shows that:The proportion of rural population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China’s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which, the larger the proportion of rural population is, the mor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and the smaller the proportion of rural population is, the mor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The impact of time and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on the industrial economy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proportion of rural popul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new dual economy.

Key words Rural population;Industrial economy;Regression analysis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产生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有数据显示, 1982—2018年流动人口由 660 万增加到2.41 亿,城镇化率从 21.1% 提升至59.58%,人口的大量流动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随着改革深入,户籍政策的放开,使得大量的农村户口人员落户城市,促进了城市化率的快速提升 [1]。伴随着乡—城人口的转移,使得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2-4]。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城乡间的收入差距是当今主要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研究城乡人口变迁,对我国产业经济结构影响显得很有意义。

我国人口流动、迁移路径出现多样化趋势。刘金菊等 [5]利用2010—2015年CGSS合并数据,分析了1950—2015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势及社会经济差异,并得出乡—城迁移宏观上与我国的经济政策高度相关,受过高等教育及未婚迁移的人群迁移率越来越高。沈君等 [6]通过1998—2018年CSSCI中文文献分析得出:学者集中研究新二元结构、新型城镇化、新经济地理学等。林李月等 [7]指出,我国的人口流动形式已经形成,城—乡流动开始增加,省—省间人口流动此消彼长,城—城流动在增速,户籍城镇化在加快。

人口迁移带来了经济发展,改变了城乡人口结构,缩小了城乡差距。乡—城、城—城间的人口迁移,必然会影响当地的居民消费。人口的迁移促进了消费的多样性,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刺激了消费倾向 [8-10]。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少儿抚养比可以缩小城镇化差距,老年抚养比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3,11]。

1 理论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爱和归属感、相互尊重和自我实现5类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产业经济也存在由第一、二产业经济向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第一产业解决吃饭问题,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当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会追求更多的物质需求,以求获得更多、更大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向第二产业经济发展;当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们获得了相互尊重,开始实现自我,推动向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业开始快速发展。产业经济的递增发展是满足马斯洛需求理论的。

1874年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创建的一般均衡理论,认为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给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量。劳动力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商品,当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出售不能获得相应的价格收入,必然会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需求市场更大的城市转移,提高劳动力出售的价格以期获得更高的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不仅为第二产业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丰厚的收入,同时也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由上面分析得出,农村人口变化对产业经济的递增发展有重要影响,探究农村人口变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作为该文的研究内容。

2 可视化分析

该研究中的数据来源于国家数据(https://data.stats.gov.cn/)中年度数据、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中统计公报整理得出。该研究选取1960—2019年的年度数据。

我国人口变迁的过程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见证史。由图1、图2可知有两次城乡人口显著的变化,分别是1978和1996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同时释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20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由于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粗放式经济管理,使得我国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经过不断地调整,在90年代中期才得以控制。1996年左右第一、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下降,工业增加值占比持续上升,出现了第二次人口大变迁。说明人口的变迁与产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3 建模与分析

3.1 变量选取

城乡人口的变迁对产业经济的影响,主要考虑人口数量变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由可视化分析可知,人口变迁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这是时间效应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这种变迁是一种主动的变迁还是被动的变迁。人口变迁的结果就是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二元结构,因为这两者间的紧密联系,只选取农村人口来衡量人口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农村人口的变化,选取农村人口占比(VRF)来衡量人口的变化。城乡人口的变迁一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一部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作用,所以选取时间(TF)作为政策因素反映。农村子女考取大学后,绝大部分留在了城市工作,他们为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人力、技术,甚至带动一批人进入城市,推动了经济发展 [12],因此选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UEF)作为反映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因素。产业经济(IUEYi)以第一、二、三产业经济增加值占比(%)来衡量各类产业经济变化。

3.2 模型建立

为了消除变量间的多重线性关系,该研究选取变量的一阶差分来构建模型,文中数据描述均指差分值变化值。农村人口的变化与人口出生率(PBR)和人口死亡率(PMR)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由此建立两阶段回归模型,研究农村人口变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

ΔtVRF=αt+α1tΔtPBR+α2tΔtPMR+α3tΔtTF+α4tΔtUEF+εt(1)

ΔtIUEYi=αi+b1iΔtVRF+B2iΔtTF+b3iΔtUEF+εi(2)

模型(1)为对ΔtVRF进行预测的预测模型,将其预测值代入模型(2)中分析计算对ΔtIUEYi的影响。Δt表示第t期变量的差分,ΔtIUEYi(i=1,2,3)表示被解释变量产业经济第t期的差分值,i=1,2,3时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差分值。αi是常数项,随机误差项εi~N(0,δi 2)。

3.3 预测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该研究数据分析使用的是IBMSPSS 23.0。对模型1分析得出,决定系数R 2=0.732,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 2=0.702,说明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变量。D-W值为1.512,说明模型1拟合程度较好,具有线性关系。方差检验F值为35.170,在0.0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VIF值均小于5,变量间不存在多重线性关系,模型的建立是有效的。各变量系数见表1。

由此可以建立预测模型:

ΔtVRF=0.503+0.001ΔtPBR-0.001ΔtPMR+0.000ΔtTF-0.041ΔtUEF+εt(3)

从式(3)来看,出生率的提高会使得农村人口占比增加与死亡率提升会使农村人口占比减少机会相等。考虑到农村在生育方面比城市更宽容,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大部分,这说明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普通高校畢业生人数对农村人口影响较大,毕业生人数越多,农村人口占比就会越少,相应地城市人口占比就会增加。时间对农村人口占比影响不大,说明城乡人口变化主要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

3.4 农村人口变化对第一产业经济的影响

农村人口占比对第一产业经济增加值占比分析。由模型2分析得出,决定系数R 2=0.524,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 2=0.505,说明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变量。D-W值为1.749.说明模型2拟合程度较好,具有线性关系。方差检验F值为6.946,在0.0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VIF值均小于6,变量间不存在多重线性关系,模型的建立是有效的。各变量系数见表2。

ΔtIUEY1=-172.599+412.395ΔtVTF+0.088ΔtTF+0.024ΔtUEF+εi(4)

从式(4)来看,农村人口占比增加一个单位,第一产业增加值会增加412.395个单位,农村人口占比会极大地影响第一产业增加值,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第一产业增加值会增加0.024个单位,时间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第一产业增加值会增加0.088个单位,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影响主要是农村人口的占比,政策的干预影响较少,高技术型人才的干预较少。说明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的发展。

50卷8期    甄新武 农村人口占比对产业经济的影响研究

3.5 农村人口变化对第二产业经济的影响

农村人口占比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分析。由模型3分析得出,决定系数R 2=0.376,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 2=0.351,说明模型能基本解释变量。D-W值为1.683,说明模型2拟合程度较好,具有线性关系。方差检验F值为3.186,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VIF值均小于6,变量间不存在多重线性关系,模型的建立是有效的。各变量系数见表3。

ΔtIUEY2=218.947-337.642ΔtVRF-0.111ΔtTF-0.004ΔtUEF+εi(5)

从式(5)来看,农村人口占比的增加一个单位,第二产业增加值会减少337.642个单位,农村人口占比会极大地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第二产业增加值会减少0.002个单位,时间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第二次产业增加值会减少0.111个单位,农村人口的占比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是相反的,说明农村人口滞留于农村会极大地阻碍第二产业的发展,政策的干预会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带来影响,高技术型人才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小。说明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需要大量劳动力来支撑的发展阶段,处在工业蓬勃发展的阶段,同时也说明我国工业处在一个需要密集型人员的低端产业阶段。

3.6 农村人口变化对第三产业经济的影响

农村人口占比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析。由模型4分析得出,决定系数R 2=0.515,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 2=0.451,说明模型能基本解释变量。D-W值为1.716,说明模型2拟合程度较好,具有线性关系。方差检验F值为6.613,在0.0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VIF值均小于6,变量间不存在多重线性关系,模型的建立是有效的。各变量系数见表4。

ΔtIUEY3=-47.863-71.219ΔtVRF+0.024ΔtTF-0.021ΔtUEF+εi(6)

从式(6)来看,农村人口占比的增加1个单位,第三产业增加值会减少71.219个单位,农村人口占比会极大地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增加1个单位,第三产业增加值会减少0.021个单位,时间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第三产业增加值会增加0.024个单位,说明政策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农村人口的占比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是相反的,说明农村人口滞留于农村会极大地阻碍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会为交通、房产、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刚需化需求,进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政策的干预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高技术型人才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13-14]。

4 结论

通过分析可知,年农村人口占比越大越能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为交通、房产、金融、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带来刚性需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策起到引领作用,更主要的是市场需求带动,使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说明我国的市场化经济正在健康快速发展。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促使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但对产业经济的发展均没有表现出较显著的作用,对于此问题还需深入研究。总之,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促进了第二、三产业占比的发展,但阻碍了第一产业占比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康顺,范君晖.农村人口与乡-城迁移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0(10):64-66.

[2] 汪剑清.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2005—2017年31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当代经济,2020(10):20-25.

[3] 杨志海,刘雪芬,王雅鹏.县域城镇化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1523个县(市) 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2-48.

[4] 周楚慧,李林.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农村社会发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7):337-339.

[5] 刘金菊,陈卫.中国人口的迁移转变:基于迁移率的考察[J].人口与经济,2021(1):37-49.

[6] 沈君,刘晓含.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前沿动态分析[J].劳动经济评论,2020,13(2):138-155.

[7] 林李月,朱宇,柯文前.城镇化中后期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转变及政策应对[J].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2):5054-2067.

[8] 邓克龙.人口迁移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0(21):42-47.

[9] 杨松,王爱峰.城市化、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5(32):136-138.

[10] 张凡,方大春.中国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基于面板VAR模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31(2):9-14.

[11] 孙永健.北京市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7.

[12] 花亚州,刘昌平.教育对城乡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平等与效率视角[J].社会保障研究,2018(1):58-69.

[13] 丁玉龍.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104-113.

[14] 吕红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33):5-6.

猜你喜欢
产业经济回归分析
广西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浅谈我国电信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产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新进程
土地资源与产业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产业经济发展分散化和均衡化研究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山东蔬菜产业经济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