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与时俱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1]要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很关键,而心理调控尤为重要。
这种心理调控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心理调控,对教师也有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组织课堂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宽容心,在上课前和上课过程中要心无杂念,排除琐事干扰,要情绪饱满、积极乐观。要善于营造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
一、语文课堂教学心理调控的特点
(一)互动性
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教学心理,才能有计划、在步骤地组织、实施教学。调控过程本身存在着互动变化的特点。学生心理活动不可能一节课都没有什么变化,他们内心有波动,教师应该随时相应地调整调控方法,尽量使学生心理趋于稳定,使其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学生的情况在变,教师的调控也在变。调控得有效,学生就会兴趣大增,提高听课效率,同时也能改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二)瞬时性
大多情况下,这种调控只是针对某些学生暂时的心理状况。学生偶尔一走神,心不在焉,看外面经过的车辆、行人,看工人师傅锄草,看操场上打球的……这时候,教师就需要立即实施合理的调控。使走神的学生尽快收回心来,重新全神贯注地听课。这种调控不宜持续时间长,否则会影响其他学生,使更多学生分散注意力,结果适得其反。有时采取的用小故事或幽默来放松神经、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时,不宜太多太长,否则会影响正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难以静心学习后面的内容。教师也是人,也有在课堂上走神或注意力分散的时候,例如遇到家庭事务杂乱、身体有病时、社会事务与教学有冲突时,難免心烦意乱。这就需要果断地瞬时调控,马上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教学,以免影响学生。
(三)综合性
调控手段具有综合性。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会通过积累自己的经验或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总结出许多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的心理调控方法。这些方法往往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向他人的请教,在教学科研中的探索,在教师培训中的学习,都会使自己获益非浅,最后形成一整套综合性调控方案。
(四)自主性
调控的自主性,既是指教师的自主性,也是指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对课堂出现的非理想化的、与教学期望有悖离的事件,有自主调控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单纯依赖他人或教务领导。而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非正常心理活动也有自主调控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自主调控能力强,就会给教师的调控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五)后续性
有时,单靠课堂上的调控只能起瞬时作用,等以后再上课时,出现过什么问题的学生又会重复自己的心理活动或行为,例如,有的学生总想睡觉,并不是之前缺乏休息,是一种习惯性心理在作怪。对此,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心理调控要考虑后续性,想得严密周到些,争取给学生深刻印象,使之以后再想重复时,有一种预警心理,能告诫自己改正错误。另一种情况是面对全体时,如果教师能有令学生深感趣味的心理调控方法,令其在身心愉悦中学习,充满兴趣地听完课,还意犹未尽。那么,调控就有后续性了。学生会怀着期待心理期待你的下一节课。
(六)阶段性
心理调控很大程度上是隐性调控,对学生的任何工作都不能操之过急。课堂的心理调控也是如此。特别是学习教学目标中的疑难点时,学生很难理解消化。心理调控就要分阶段进行,先使他们克服畏难心理,增强信心,避免茫然失措的状态;再放松神经,联系基础,温故知新;最后集中注意力,一鼓作气,攻克难关,皆大欢喜。教师调控自己的心理时也要分阶段进行,例如在教学成绩不理想时,应该分阶段调控,先克服悲观情绪和失落心理,再坦然面对,总结教训,拟定改进计划,然后积极应对,大力实施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成绩。
(七)差异性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学习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心理调控也具有差异性。
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课堂教学的心理调控应该交往沟通多、合作探究多、实践活动多、问题情境多、互动点评多、表扬鼓励多、赏识激励多。在宽松民主教学环境中,在轻松愉快心情中,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二、语文课堂教学心理调控的原则
(一)外显性与内省性相结合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判断其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就迅速分析学生心理偏离的原因,结合其个性、性别采取不同的心理调控手段。通过自己的语言、手势问询、提醒、告诫时,就具有外显性;通过自己的目光、微笑或双关语言暗示给学生时,就具有了内省性。“内省性是指自我反省、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内省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最佳品质。”[2]
(二)个体与整体相结合
学生的课堂心理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联想力、想象力、记忆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从众心理、个体表现心理等。有时需要教师对个体学生的一种或几种心理现象进行调控,例如个体朗读课文、个体展现才艺等;有时需要教师面对全体学生的课堂心理进行整体调控,例如齐读课文、观看影片、欣赏音乐等。
(三)目标与评价相结合
课堂心理调控要有调控目标,还要有调控后的评价。例如对一个好动并分散注意力的学生,想使其集中注意力,带着兴趣学习,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待其改正并投入语文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时,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即恰当的评价,一定会有成效。
(四)时间与空间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进行到高潮,有个体学生心理偏离课堂,注意力分散,困恹欲睡甚或搞小动作时,如果当即实施调控,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时就适合暂时放一放,等解决完学生的疑难点,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时,再调控那个学生的心理,予以纠正。这就具有了调控的选择性;有时,调控需要在讲台上实施,有时需要单独走到个体学生面前实施,有时则需要下课后到办公室实施。这时,心理调控就具有了空间的选择性。
(五)约束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有些学生心理失偏严重,甚至会影响他人,就需要进行带有约束性的强制调控,但实施这种调控时,也要注意分寸,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其恼羞成怒,当堂顶撞,要让他(她)在觉得老师也尊重自己的情况下心服口服地接受心理调控。从而自发地调控好自己的心理,重新投入到集体学习中。这就使调控具有了一定的人文性。人文精神,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关怀,尤其应该对人的价值取向、潜能开发、灵魂塑造、身心愉悦等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进行关怀与探索,而教师就应该不失时机地体现这种关怀。
(六)实查与假想相结合
要调控好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就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应提前通过善意沟通,直接座谈或侧面了解,调查好全班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状况,做到熟悉他们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那样。上课前在做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惑、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大小,对课文的难度评价,对作文题目的评估,根据自己的假想来准备解决预案,以应对意外问题。
语文课由于本学科的特点,在某些学生看来,不像数理化那样,容不得分散注意力,否则对教师讲解的综合习题根本不能理解。这些学生认为语文课即使有一点没听讲,也不会影响其成绩。这就要求老师有必要运用一定的调控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控。
三、语文课堂教学心理调控的方法
(一)结构调控法
“课堂结构,指课的组成部分、联系、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叶圣陶阅读教学程序:预习——课内报告和讨论——练习。”“魏书生课堂教学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钱梦龙的语文自读课设计步骤是“认读——辨体——审题——问答——质疑——评析”。[3]课堂结构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师的技能水平确定,不能盲目模仿名家模式,选定好结构后,还要依据课堂实际情况(主要是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合理调动其学习兴趣,稳定课堂学习心理。
(二)节奏调控法
课堂教学节奏按教学内容特点,有快有慢。进行较快,会调动学生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学生因教学内容难以理解而有些紧张时,教师就要适当放慢节奏;如果教学内容简单,节奏又较慢,学生已经有些懈怠甚至心不在焉时,教师就得加快节奏,使学生进入状态,积极思考。调控好课堂教学节奏,有助于营造张弛有度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写作调控法
由于作文在试卷中的分值很高,学生们都重视写作,然而又因不能明显提高而困惑不已。所以抓住学生心理,引导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很重要。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最担心跑题的话题。利用时事热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可以采取口头作文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与其他同学交流。同时,利用写作能调动学生思维、集中注意力的特点,使那些对通常课文学习觉得单调、注意力分散、精神懈怠的学生集中精神,投入写作中而不觉。
(四)阅读调控法
学生对课本上的名家名篇很少产生怀疑,相反,学生对同学的作文则经常持怀疑态度,这两种心理可以称之为“仰视心理”和“平等心理”。为矫正两种心理认识,老师可以结合一些篇目和学生一起研讨。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鲁迅的《灯下漫笔》,通过找出病句,使辩证看待名家名篇。然后找一些高考满分作文如《赤兔之死》《永远的苏武》等,推荐学生研读,让他们知道,中学生一样可以写出美文。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五)媒体调控法
据特瑞奇勒研究,学习者的学习成果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因此,最好的教学手段是视听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联想力、想象力,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生动、丰富,可以让板书更快捷、美观、清晰,可以增大课堂内涵,便于学生在乐中学,体味学习的快乐。例如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利用多媒体,放映作者简介的影视资料、本文的朗读视频,制做、播放图像逼真美观的五幅秋景图的相关动画,再配上相应的音频,如雨声、驯鸽的飞声、秋蝉啼鸣声,放映秋景的系列图片。使学生在视听感觉的刺激下,兴趣大增。此时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心理正常,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利用多媒体能更有效地调控好学生心理。
(六)示意调控法
遇到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可以用表情的变化、语言的突然变音或停止、目光的暗示、手势语言、无声地走到跟前(短暂停留同时不中止讲课)、直接提问、顺水推舟(如传来飞机声、汽车声、工地盖楼声,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可以就势让学生写对偶句或描写片段)、语义双关法(例如某同学在打盹,可以讲文言文中的“睡”的近义词,以同学们会意的笑声友好地提示该同学)。这些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学生、具体情况而定。
(七)鼓励调控法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书法、作文、日记、演讲等),公开表扬。鼓励学生,给予其赏识感,强化其学习欲望,增强其自信,能够调动学生的内驱力。鼓励一个,能激发其他学生内心羡慕、不服气的竞比意识,形成全班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但是,鼓励表扬要适度,注意避免使学生产生唯我独尊的骄傲情绪。
(八)冷却调控法
如果有的学生情绪冲动、失去冷静、表现极差,教师不宜强制调控,否则会使学生更失去冷静,从而产生或激化矛盾。此时,教师就应该用冷处理的办法,先安稳两句,放一放,给那个同学安定情绪、冷静思考、调整心态的时机,同时也不影响其他同学的课堂心理,下课后,再找这个同学沟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稳定情绪,压抑怒火,冷静处理。
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合理方法,不拘一格,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让每一位學生知道你在关注着他(她)。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随机应变地调控好学生的课堂心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2]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课程与教学论[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2):218.
[3]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207.209.215.
董翔宇,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省级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