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要求语文教师注重塑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鼓励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文言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及行文创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及影响,范仲淹《岳阳楼记》作为中学散文必学文章之一,在新的课改背景下,更应该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岳陽楼记》的教学内容
范仲淹为回应好友滕子京之托,在文章开头以岳阳楼修缮一笔带过,转而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志向结尾。因此,从作者的写作思路出发,正确理解作者写作目的的转换是理解文章的关键,也能够让学生从形式和内容上对文章进行双重把握。
从内容上讲,文章将记叙、写景、抒情和议论相互融合。《岳阳楼记》是作者受人之托所写的一篇记文。从记叙上讲,文章第一段开头,作者用“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记述滕子京的政绩斐然,对修缮岳阳楼的经过则用“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简要概述,为作者下文劝慰好友和抒发志向做铺垫。从写景上讲,作者以阴晴两种天气展现洞庭湖的两种状态,以“若夫淫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等表明时人“以物悲喜”的心理起伏,用恰到好处的三个小节为下文做好过渡,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完成了由记楼到劝勉的转变。从抒情上讲,作者借景抒情,将迁客骚人的“以物喜悲”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比,既表现了作者的劝诫之情,也抒发了自己的胸怀壮志。从议论上讲,作者在第五小节以统领全篇的高度对前之所述进行点评概论,既直抒胸臆,又极富说服力与感召力,同时也表明自己的写作态度,劝勉好友和抒发志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体阐明作者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精心编排,即整散句式的结合形式是为写作内容和写作目的服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作者在形式上之所以这样安排,并不是单纯地展示高超的写作技巧,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内容,服务于自己的写作目的。因此,教师可将写作特点和句式特点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呈现。
从手法上讲,作者将对比手法娴熟运用。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参读材料的引入,将作者的生平、文章的创作背景有目的介绍,通过对比时人的“以物悲喜”和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处事态度,从而树立范仲淹的高尚形象,即呼吁好友抛却“小我”,关注“大我”的高尚精神。
二、教学以诵读为主,品味文本精妙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高效的朗读和吟诵能够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品味文本的魅力。因此,有效诵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盛宴和情感的渲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写作情趣。为此,诵读的趣味性调动是教师应该着重关注的问题。首先,教师示范,以身践行,用声情并茂的诵读吸引学生的关注点。其次,对文章中出现的虚词如“嗟夫”“然则”等强调诵读语气的变化。再次,对文章中骈文句式的语言凝练要重点关注,尤其是写景的句式,特别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例如在领读第三段景物描写中,让学生体会知识迁移的效果,即第四段与上一段类似的诵读方法。最后,对长句的诵读,要理解作者蕴藏在其中的感情升华,强调作者为民请命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要构思好导入,设置有效讨论
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实现导入效果的最大化,可结合实际生活举例成功引起学生兴趣。例如,结合最近新闻报道中舍己为人的实例故事引出即将学习的课文。通过实例中舍己为人的天下为公精神引出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民情怀。既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会使学生对这种高尚精神产生新鲜感。同时,以文化常识进行导入,以岳阳楼为契机,引导学生能够知晓江南三大名楼并作出比较,让学生明白岳阳楼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并让学生找出本文的千古名句,并指出本文的主旨,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在课堂讨论环节,为全面调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可适当设置问题进行讨论。例如作者为何不直述主旨,而要安排二三四段描述?该问题兼具逻辑性和直接性两个特点。从逻辑上讲,作者之所以通过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再揭示主旨,其主旨提出会显得水到渠成。从直接性上讲,倘若直接像初中生写作文般直入主题,往往会显得突兀和唐突。由此,在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特色之后再去反思本文的主旨,能够使学生更好在品味文本中理解主旨。再如,作者为何要提及迁客骚人?该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对迁客骚人情随景迁的人生观,继而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观加以肯定。其次,作者提及迁客骚人的目的是引起公与私的比较分析,进而引出作者“先忧后乐”的为民主旨,进而达到深化主旨的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将“先忧后乐”的精神赋予新时代特色。
四、构思特色教学,重点领会文章写法
正如前文所述,作者将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等文体融于一体。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要求。因此,对写作形式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不仅能够彰显作者的写作特色,也能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全面挖掘文本教学价值,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技巧。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既学文章与《岳阳楼记》进行“记”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这种文体的理解。例如人教版的《岳阳楼记》编排在《小石潭记》之后,语文版也将《岳阳楼记》编排在《桃花源记》之后。《小石谭记》是作者借景抒情的情景交融式散文,通过对比两者的语言运用,引导学生品味两者的区别,尤其是体会《岳阳楼记》骈散相间的句式运用方式。同时,《岳阳楼记》还运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两者的比较分析引出本文除了情境交融之外,还有情理交融,继而引出本文记事、写景、抒情、议论相融的写作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找出文章中四种手法相对应的内容,并初步思考作者是如何将其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帮助学生对文章脉络进行全文把控,对作者的写作手法予以领会。同时,创设情境教学也可以引入到写作特色的分析中去。教师可以通过跨越时空的真实情境模拟,让学生分享各自喜欢的句式,并穿插提问,让学生思考文章中哪些句式运用了记叙,哪些句式运用了议论等表达方式,作者又是如何将其有效衔接起来的。
列表法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表达手法和写作脉络的理解和升华,让其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逻辑中。通过列表法中表达手法、具体内容、作用体现的梳理,理顺文章脉络,使学生通过表格对文章结构了然于心。同时,将这种填表法进行知识迁移,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让学生在熟悉文本后自主填表,尤其是将表达手法和具体内容进行具体阐述后,让学生对作用体现进行填写,帮助学生从写作角度把握文本,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要着重对这一写作特色进行探究和分析。同时,情境创设教学法也可以与列表法结合运用,将作者当时的创作情感让学生主动体会,从而解决了创设情境教学法中对写作特色分析的遗漏问题。
五、教学中做到呼应现实,深化主旨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目标给出新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学积极吸引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为导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岳阳楼记》作为中学语文的经典篇目,从作品的思想魅力到作者的高尚情操,无疑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经典素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文本的品德教化功能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为此,在呼应现实中深化主旨成为引导学生感悟思想的重要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全面分析文章主旨,另一方面也能通过结合实际发挥主旨的教育功能,进而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结合《岳阳楼记》的文本特点,教学中对文章独特的艺术手法及深邃的思想内容做了全景式梳理解析,并根据学情设计课堂内容,提出诵读、领会和与现实结合的教学新思路,本次教学对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版.
[2]王智民.巧借互文,中心开花——《岳阳楼记》新教一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1).
[3]张凝玉.《岳阳楼记》的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确定[D].上海师范大学,2014.
[4]余映潮.《岳阳楼记》说课[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9(11).
马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