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
摘要: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不断改善,反倒使有的学生忘记了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精神,部分留守儿童学生,缺少家长关爱,一些同学因家长溺爱或家长表率不好、或受不良环境影响,养成任性、自私、专横、懒散,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攀比心强,别人有的他都想有;有的同学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有的沉迷于电视、网吧中,整天不思进取,不学无术,养成在家是小皇帝、在校是小霸主、在社会是小流氓。造成这些不良现象,有家庭方面的原因,社会环境方面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只有找到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矫正这些不良现象。
一、现状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學生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不断改善,反倒使有的学生忘记了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精神,部分留守儿童学生,因缺少家长关爱,一些同学因家长溺爱或家长表率不好、或受不良环境影响,养成任性、自私、专横、懒散,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更有少数同学在校自称一霸,拉帮结派,打骂同学,谁不听他的话就打谁,不尊重老师,不遵守纪律;上课随便讲话、玩东西,损坏学校公物;要吃好的、穿好的;有的逆反心理严重,专门与别人对着干;有的攀比心强,别人有的他都想有;有的同学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削苹果吃;有的沉迷于电视、网吧中,他们玩的是电脑游戏、看的是言情剧、武侠戏、枪战片,整天不思进取,不学无术,养成在家是小皇帝、在校是小霸主、在社会是小流氓。
二、学生不良品行归因
(一)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指来自学生自身以外引起学生品行不良的原因。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又不具备道德标准,所以客观原因是学生产生品行不良的主要原因。客观原因分为家庭方面的原因、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生从小生活在家庭里,父母、长辈对于女有耳濡目染的作用。
(1)父母、长辈的溺爱、迁就,很容易造成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任性、自私、专横、懒散、依赖、攀比等不良现象,并渐渐发展成不良品行。在我校四年级有一个叫徐培志的同学,家里有钱,生活条件很好,又是个三代单传的独生子,由于家长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家长不给就发脾气,现在不爱学习,经常打同学,是班上的老大。
(2)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望子成龙心切,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使子女没有家庭温暖感,认为家长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继而转向外界寻求友情,或离家出走。这时他们就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诱惑走上邪路。在五年级还有一名叫何志红的学生,很聪明,成绩也很好,但其家长对其要求很高,平时不许他错一道题,考试必须得满分,否则就会遭到家长的拳打脚蹄,造成该生经常离家出走。我校五年级一个学生叫吴正兴,该生好奇心特强,只要他感兴趣的东西,他都要化整为零拆散后看一看,所以总把家里的东西弄坏,每当这时家长不是打就是骂,该生经常带着伤痕到校上课,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现在该生经常与同学打架,经常偷别人的东西,甚至趁一店主不在把其电风扇偷走。
(3)家庭成员有恶习或缺乏表率作用,家长忽视自己言行,有偷、赌行为,两面三刀,让孩子在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不良影响。
(4)家庭结构巨变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如父母离婚、家长因违法乱纪而判刑,使孩子心灵受到创伤,产生怯懦、胆小、性格孤僻等心理障碍,导致品行不良。
(5)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父母在外打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家里的爷爷等隔长长辈,只知给孩子吃穿,不知心里和品德教育。使孩子心灵得不到健康成长。
2.社会环境方面原因
社会环境是指除学校、家庭以外的邻居、社区以及影响学生的影视、网络、文学作品、各种各种社会活动。形形色色的社会环境的作用,腐朽思想、不正之风的侵蚀不能低估。
(1)腐朽思想、不正之风、甚至品行不良的人与学生的接触,都会使学生受到不良影响,使学生产生拉帮结派,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不良品行。
(2)社会允许但不许孩子接触或不宜接触的信息,如:影视节目、文学作品中的性爱情景、恐怖行为、暴力行动等会使学生过早产生性爱神秘感而早恋,易使学生产生动辄打人等武力解决问题的思想。
(3)网络文化的负作用。一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各种游戏、赌博,几天几夜不离网吧,身上没钱就去偷;也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中色情节目,或虚拟的色情对话。使学生厌弃学习,生活迷失方向。
3.学校方面的原因
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学生群体的不良行为,不良的班风、学风、校风等都会导致学生品行不良、,
(1)教师教育观念偏颇,只抓升学率;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使成绩好的学生认为只要分数高就行,而放弃品德养成;使成绩差的学生认为反正老师不管我们,就破罐破摔,导致品行不良。
(2)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或处理问题不正确。如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低;不了解情况就武断处理,使学生产生厌烦、不公正、反感等情绪。有的教师不了解品行不良的纠正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或对品行不良的学生置之不理,发现问题不及时解决,结果使品行不良学生更加严重。
(3)学生群众中的不良品行相互影响。由于班风、学风、校风不好,使品行好的学生也慢慢变坏。
(二)品行不良的主观原因
除上述客观原因外,造成学生品行不良还有自身的因素。
1.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学生道德认识上的错误和无知,如:把违反纪律视为“英雄行为”,把打架认为是“勇敢”,把欺负同学认为是“好玩”,把出风头视为“聪明”,他们一旦在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下就会走上邪路,或养成品行不良习惯。
2.道德意志薄弱
有的同学是非、善恶的判断是清楚的,正确的,但意志薄弱,个人欲望在外界诱因下占了优势,就会违背道德规范,而侵犯他人,损害别人或集体利益。
3.某些需要长期没有得到满足
人有很多需要,不论在家在学校,这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他就会转向外界求其需要满足,学生就有可能上当受骗,走了邪路。
4.性格上的某些缺陷
性格是人对己对他人、对事物的態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学生旦形成这种性格,就制约着他的行为。
(1)逆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同学,总是与别人对着干,总是想方设法与别人不同,无视别人和他人的利益,甚至破坏集体、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德。
(2)破坏满足感。具有这种心理的同学,总想破坏原来的东西、或气氛。如有的同学总想摘下花草来玩,总想在书桌上、凳子上留点痕迹,在鸦雀无声的课堂上突然大声讲话。
(3)自我中心。部分学生心中容不下他人,没有团结、合作的意识,不与他人接触,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与成功的喜悦。这种学生思想偏极,行为粗暴,
三、学生品行不良的矫正
对学生品行不良的矫正,必须先了解产生不良品行的动机及原因,采取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说理教育与适当体验相结合,榜样示范与品德评价相结合,要优化育人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配合,达到矫正学生不良品行的目的。
(一)、了解不良品行的动机、原因
一种不良行为有多方面的原因、动机,如:损坏了学校公物,有的是好玩,有的是想占为已有,有的是破坏满足,有的是恶作剧,有的为逞能。只有了解不良品行的动机、原因,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优化家庭环境,注意早期教育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对于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故家长要起好表率的作用,言行一致;不要溺爱孩子,对子女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对子女要求适当、宽严适度。给孩子以健康的亲情、友情,这样才能给孩子以健康的心理,完整的人格模式。
(三)、规范社会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我国的社会环境总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但封建思想,不正之风,学生不宜接触的信息,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社会上张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奉献精神,消除封建迷信思想及各种形式的赌博,严惩违法犯罪,规范影视文学作品,给儿童以健康的精神食粮。
(四)、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是学生知识、身心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教育观念偏颇,教育方法不当,也会造成学生品行不良,因此,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扎实搞好校本教研,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和品行不良行为,搞好学生品德评价,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品行不良的学生体会到自己的错误,注意不良学生的转变有醒悟、反复、巩固、更新的过程,抓住机会,促进转变。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是身体健康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通过学习多种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注意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破坏满足心理、自我中心心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正确对待网络文化
计算机网络加快信息的交流,可以说是一所综合的学校,家长、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文化,学生可以上网查寻知识,交流信息,切不可沉迷游戏,参与赌博,或看黄色内容。
(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学校、社会多组织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可让老师、社会爱心人士等任领留守儿童,社区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留守儿童活动,家长在寒、暑假可接孩子到家长身边生活。让学生到学校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在社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回家享受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