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主场地,评价一节课的唯一标准,绝不是课堂被演绎得有多热闹,而是孩子们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得。随着教学手段及辅助工具的不断丰富,现如今很多小学语文课堂在情境的创设上可谓“千姿百态”。适当而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有助于孩子们沉浸其中,加深孩子们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与理解。不过,形式的演绎要怎样把握这个度,怎样做到让语文课堂的本色不被浮夸和繁乱的枝枝蔓蔓所掩盖?这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深思的。
一、呈现“真”的本色
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立足点都应该是“真”。对此,我们应该做到“六个不必刻意”:一是不必刻意挖掘人文精神;二是不必刻意体验作者的情感;三是不必刻意过多穿插画面、游戏、采访和表演;四是不必刻意插入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五是不必刻意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六是不必刻意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多面开花。
语文课堂“真”的本色,一切互动源于学生的基础,一切生成均是真实流露。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巧妙点拨;这样的课堂,该精讲的就精讲,该不讲的就不讲;这样的课堂,也许不那么流畅,但一切都是真的。
例如《桂花雨》的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找一找课文里向我们传达快乐的句子。/生:我找到了,第五自然里: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师:(投影呈现:“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句话是喊出来的,谁来喊一喊。/生:(读)啊……/师:你是读出来的,谁会扯开嗓子喊出来?/众生:(扯开嗓子喊)啊……/师:大家喊了以后,有什么感受?/生:我感受到桂花很香很香,特别快乐!/生:我感受到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特别兴奋……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读悟体验,让课堂呈现“真”的本色。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应循序渐进,照顾到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有一定梯度的教学情境,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期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呈现“实”的本色
让语文课堂呈现“实”的本色,应该抓住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体现语文味,把学生引进文本的广阔天地里,品尝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对此,我们需要努力做到“四个应该”:应该寓情于读,感知课文内容;应该深入文体,感知表达方式;应该演绎文本,感知生活场景;应该适当拓展,感知人文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积极、可靠的情感体验。
例如《黄山奇石》第一课时中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请大家初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生:(初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号。)/师:下面请大家先在课文中圈画生字,再用字典查找生字的字音,并自读生字。/生:(圈画生字,查找字音,自读生字。)
片段二:
师:(课件呈现文中的生字)请大家根据这些生字的结构,将这些生字分类。/生:左右结构的字是“部、仙、位、狗、形、状……/师:好!刚才根据生字的结构,对生字进行了分类。对于有些新字,大家能用熟字记住吗?/生:少+目=省,禾+乃=秀,日+京=景,门+人=闪……/师:真棒!大家不但会用“加减笔画”来记住生字,还会用编字谜记新字……
在分享的这两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为学生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的进程中,基于学生实际,步步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呈现出了语文课堂“实”的本色,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呈现“趣”的本色
正如卢梭所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的东西。”要使学生喜欢你的东西,你的东西就得有美味、有滋味、有趣味。语文学科,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学生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尽情驰骋,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首要的就是要让语文课堂呈现“趣”的本色。对此,通常需要做到“五个力求”。
一是力求課堂导语的有趣。好的课堂导语如磁铁,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课堂导语似电石火花,给学生启迪,催学生奋进。
二是力求教师语言的有趣。教师的语言应该生动形象、运用自如、饶有情趣,能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
三是力求课堂练习的有趣。课堂练习既能反馈学生学的效果,又能反馈教师教的效果,也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是力求设疑提问的有趣。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设疑提问,恰到好处地设疑提问,能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觉得语文课堂有趣。
五是力求教学手段的有趣。可以适当让学生听一听声情并茂的录音,也可以适当让学生看一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品一品生动形象的词句,助推学生产生学习情趣。
为了让语文课堂呈现“趣”的本色,课的开始部分要“激趣”,课的进行之中要“持趣”,课的结束部分要“增趣”。关于课的进行之中要“持趣”,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灵活多样地读,恰当、贴切、巧妙地问,适度地即兴表演等。
例如《桂花雨》第二课时中的教学片段:
师:在作家琦君心中,一切都是家乡的好。(投影呈现:鸡鸭鱼肉是家乡的鲜,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自然风光是家乡的美。)/生:(自由读)鸡鸭鱼肉……/师: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表达过这样的情感。(投影呈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请读一读这句诗。/生:(齐读)露从今夜白……/师:母亲不是诗人,只能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她的思乡之情。当年,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每天都要在院子里走一回,她说——/生:(齐读)可别来台风啊!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师:当年迈的琦君奶奶回到故乡,站在旧宅院子里,她仿佛又一次听到母亲在说——/生:可别来台风啊……/师:每当我从外地回家,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时,母亲总是说——/生:(齐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师: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生:(深情朗读)这里的桂花再香……/师:每当听到母亲朴素的话语,就会勾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同学们!一起深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联系实际、吟诵经典、说话练习,让课堂呈现“趣”的本色,激活的是本属于学生的巧思妙想,体现的是语言的情趣和思维的乐趣。其中有七处朗读,有自由读,有齐读,还有深情朗读,读出了母亲心中的桂花香,读出了母亲心中的故乡情,读出了“我”甜甜的回忆。整个教学片段动之以“情趣”,悟之以“理趣”,促思砺智,雅俗有致。愿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广大同仁,也有自己的一份坚守,让语文课堂呈现本色。
(魏丽红 苏州市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