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社会重新审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防疫、抗疫成为了各国间合作的又一重要主题。公共卫生一直以来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所关注的重点。中国和东盟国家作为彼此间密切的合作伙伴,双方在公共卫生合作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从药品到医疗技术都在不断交流合作中孕育出新的生机,为抗疫、防疫工作持续助力。
东博会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防护服、护目镜、负压救护车、核酸检测车,从防护用品及设备到防疫消毒及清洁用品逐一展示——这是公共防疫及卫生展区首次在第17届东博会实体展的亮相。这些重要的抗疫物资、产品,受到了众多企业和参展者的关注。
同时,此次东博会还邀请到了新冠疫苗研发生产企业——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武汉明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展,丰富了公共防疫与卫生展区的内容。
第18届东博会公共防疫及卫生展区也持续助力疫情下的区域卫生合作,助力疫情中的各项公共卫生工作。
在东博会的框架下,许多论坛、会议凭借着早期在药品监管、中医药贸易等合作方面的积累,对疫情防控及中国—东盟抗疫合作迅速做出了响应。
2020年11月,以“团结合作,共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主题的第3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广西南宁开幕。同时,结合大疫情时代的背景和中国—东盟合作需求,论坛新增“卫生应急合作”“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合作”2个分论坛,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嘉宾围绕疫情防控、口腔医学、传统医药、医院管理、卫生应急、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等领域展开交流研讨搭建良好平臺。
从展览到论坛,东博会关切公共卫生合作这一热点,为助力中国—东盟抗疫合作贡献了自己的平台力量。
守望相助共推卫生合作跨上新台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暴发,世界公共卫生面临严峻考验,中国和东盟国家秉承着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信念,互为对方最可靠的抗疫、防疫伙伴。
中国抗疫最困难的时候,东盟国家为中国人民抗疫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访华,是中国出现疫情后第一位访华的外国政府首脑。当时中国遭受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武汉收到的第一批外国援助抗疫物资,也来自柬埔寨。
在东盟国家疫情严峻、急需帮助时,中国也第一时间做出响应。为帮助东盟国家尽快控制疫情,中方克服自身困难,积极推进对东盟疫苗合作与援助。中国迄今已向所有东盟国家提供了数亿剂新冠疫苗,并分享防疫抗疫技术和经验,支持各方共同打造区域疫苗生产和分配中心。
2022年3月7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疫情期间,中方率先向印尼提供抗疫援助,率先同印尼开展疫苗和新冠特效药研发合作。迄今已向印尼提供疫苗2.9亿剂,是对印尼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下一步,中国将深化同印尼疫苗的全产业链合作,助力打造区域疫苗生产中心,共同构建地区抗疫的防护盾。
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为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注入新内涵,也将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上更高台阶。
而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以及东博会的永久举办地,也在不断发挥“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不断协助完善中国—东盟卫生合作机制,深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
基于地理相近的优势,广西倾力打造东兴“国门医院”,与越南边境四省建立跨境疫情防控沟通机制,组建医疗专家组奔赴柬埔寨援助抗疫。除了医疗物资,抗疫设备等方面的援助外,广西还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各国间的抗疫经验分享交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启动“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面向柬埔寨、马来西亚、老挝等东盟国家先后开展了7场疫情防控经验技术交流分享和远程会诊,积极与东盟国家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和防治模式,助力东盟国家防疫抗疫。
展望疫后卫生合作新态势
在第2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表示要共同落实好“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倡议”,着眼后疫情时代需求,强化在传染病防控和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同时,还倡议成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推动科技赋能公共卫生合作。
实际上,公共卫生的合作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东盟,甚至世界各国开展公共卫生合作的意愿更为强烈。但新冠肺炎疫情不是我们遭遇的第一个疫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中国与东盟应该以当下抗疫合作为立足,以提升区域公共卫生综合能力为远谋,统筹规划好未来的合作,并依托好东博会等既有平台机制,让各方关切落到实处,让我们今天的努力,筑牢明日区域人民健康的共同防线。
相信在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的大框架引导下,东博会及其框架下的论坛活动,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后疫情时代的药材贸易往来、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不断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的道路,促进双方在公共卫生国际协作中迈出新的步伐。
·联系编辑:4706945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