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祠堂万年台考说(续一)

2022-05-07 02:00汪同元
黄梅戏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腔蒋氏桃李

□ 汪同元

编者按: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作为非遗(黄梅戏)项目保护单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戏曲的保护、传承与理论研究等工作,古戏楼(台)是戏曲演出的专门场地,从最早出现的“露台”到金代三面观的戏台,至元代,戏台分前后场已经非常普遍,这是戏曲完全成熟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与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戏曲艺术的兴起和演变,是鉴证和研究中国戏曲史、剧场史的一个标本,也是十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挖掘、去调研。《黄梅戏艺术》作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将陆续推出关于古戏楼(台)的介绍,旨在吸引当代年轻人对戏曲的关注,培养他们对戏曲研究方面的兴趣。

五河镇河南村蒋氏支祠(六行堂)万年台

蒋氏支祠“六行堂”,位于五河镇河南村(原茅山乡小河南上畈)傅家岭脚,坐北朝南向,占地约2000 平方米,规模宏大。首建于清嘉庆年间,竣工于道光元年(1821),因火灾于道光六年(1826)重修,由江西工匠承建。1939 年再遭火灾后,又曾予大修。

祠堂万年台居大门厅二楼,离地3 米,台呈“凸”字形,三面向观众,台宽6 米,进深6 米,面积达36 平方米;有雕花木屏隔出前后台,上、下场门有扇形额匾,上书以“金声”“玉振”;上下场门后木壁板分别绘有手捧如意、身着红袍、头带相帽的伶官画像。台上空高3 米。万年台两侧有副台(供化妆服装室用)和厢房(供演职员住宿)共四间,共约80 平方米;后台有1.5 米过道相通两侧。台两侧建有“看楼”共40 平方米,可供族中头面人物及眷属观戏。台下天井及中厅各约200 平方米,总体可容观众1000 人左右。

戏台屋上为平脊山顶,两角饰飞鱼;戏台前额枋、台檐挂落、立柱、隔扇、栏杆均有雕刻装饰。天花藻井为八方穹窿式,24 根鹅颈档攒尖;穹顶绘有太极图(原为五子图);档间绘满天蓝色仙草海水纹,八方边角绘“八仙”,外圈绘以“八卦”,体现“天圆地方”的朴素世界观。天花板绘龙凤花草,海水江牙绘彩图。戏台中木屏原绘寿星,手捧寿桃,两旁偎依几个小童,寓意“多福多寿”。台柱曾有戏联:“托古人提醒今人,借虚事指点家事。”道出万年台演戏的社会功能。

当地是岳西高腔的核心地区之一,该台昔为小河南戏曲演出中心,本地的双河、永乐、河南等几个高腔班,经常活动在万年台,外地徽班(如怀、桐[大四喜班]、[长春班]和潜岳黄梅戏(如[良友班]、[良友堂]、[四喜班]均在此演出过)。

小河南“六行堂”有着骄傲的红色历史,1935 年前后,28 红军军长高敬亭、政委何耀榜先后在祠堂驻较长时日,并召开过具历史意义的“小河南会议”,动员、组织革命武装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省第31 处工作团曾于此处做抗敌救国宣传演出;解放战争时期,此处为刘邓大军驻当地办事处。随军记者、军旅作家曾克在所著《挺进大别山》书中有专节描写;1947 年刘秀山领导的“土改工作队”亦活动于此,在其所著纪实性小说《在大别山上》也有大量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内专业、业余剧团常来此献演,岳西县剧团在此演出过《白蛇传》《三打白骨精》《破洪州》《女驸马》《荞麦记》及现代戏《白毛女》《杨立贝》《红霞》《怎么谈不拢》《送肥记》《鱼水情深》《喜相逢》等。

“六行堂”曾为小学驻地(已迁出),戏台木板结实,保存较好,是现今当地的“聚合堂”高腔剧社活动基地。2014 年,日本明治大学教授、东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福满正博一行3 人,来岳西考察岳西高腔。岳西高腔传承中心在该台主办专场“岳西高腔展演”,福满一行观剧、考察后,对岳西高腔城乡共同联手保护传承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2015 年,国家水利部老干部处,组织30 余位老干部摄影家到岳西采风、休养。岳西高腔传承中心安排4 个民间高腔剧社在该台表演。古腔古韵的岳西高腔与古色古色的万年台,风格协调、珠联璧合,令水利部老干部、老专家们赞叹不已,他们举起“长枪短炮”在台前幕后尽情创作,十分尽兴,古老的万年台还在当今的文化旅游事业做出独特的贡献。蒋氏支祠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已成为红色旅游景观之一。

小河南蒋氏支祠外景

小河南蒋氏支祠万年台

央视四套“北纬30°远方的家”拍摄万年台

小河南蒋氏支祠万年台天花藻井

五河镇桃李村崔氏支祠万年台。

崔氏支祠位于今岳西县五河镇政府(原五河区公所)东南一华里处,占地1200 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据《崔氏族谱》和崔姓老年人提供资料:该祠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历时十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由崔余庆总管,仿照小河南“六行堂”的建筑结构形式(稍小一些),由同一班工匠施工(也用了蒋氏支祠的备剩材料),面阔一轴三重带左右跨院。万年台建于祠内前重,面向东北。整个前重居中为大厅,两侧80 多平米的活动空间场地,未建用房。两侧楼梯通二楼,二楼为戏台区,中为万年台,两侧有副台,备用房共4 间,约80 平米。台离地2.5 米,呈“凸”字形,突出1 米,三面向观众;主台空高3 米,台口宽5 米,台深5 米,面积25 平方米;后台1.5 米通道,贯通左右副台;木制天花,藻井凹进,呈大方块形,原绘有“白虎图”,四周12 个小方块绘以“八宝”及花卉图案;台正中隔有木屏,绘“紫薇高照”,左右屏门上悬有“阳春”“白雪”扇形小匾。戏台立柱斜撑雕有“鱼化龙”等吉祥物;戏台立柱、正屏戏联为五河知名文士王挹春等作:“调追白雪阳春和,心会高山流水音”“月色平分金玉相,秋声杂唱太平歌”。屋顶为平脊,角饰飞鱼,上额枋不存,油漆剥落,然台板尚牢,仍可使用。台前有50 平方米天井,中厅200 余平方米,可容纳观众800 人左右。

桃李万年台戏曲文化遗存丰厚。五河、桃李一带是岳西高腔的核心传播地区,当地群众对岳西高腔有一种特殊的执着,“闲暇无事,唱唱高腔”是当地民众的“口头禅”。为了唱高腔,桃李崔氏支祠万年台还有一段佳话:

清同治末年冬,桃李的崔氏支祠落成,以建祠总管崔余庆(军功六品)为首的崔姓人士,请上五河一班能唱高腔的文士,前来为祠内建成的万年台“采台”(即首演)。这班高腔围鼓唱曲大佬,有名鼓师王达三和刚从湖南永定知县位上退休的王曰修等人应约前往。在途经祠堂旁的小河石桥时,桥下洗衣的一群妇女惊喜大呼:“上五河唱高腔戏的来了,快去看戏哟!”大佬们一听说他们是“唱戏的”极为恼怒,即刻折回。崔余庆不知何故罢演,亲自登门询问,才知是桥下洗衣的妇女们口中闯了祸,便赶忙赔礼道歉。王曰修念及与崔余庆有师生之情,才又动身去崔氏支祠,当晚在万年台上围鼓坐唱了《三星赐福》《郭子仪上朝》《九世同居》《点元》《报喜》等高腔吉祥喜曲。

这次“罢唱”风波,反映了戏曲艺人在传统社会倍受歧视的残酷历史:“戏子”被贬为“下九流”,那些职业艺人(所谓“戏子”)生不准进祠堂拜祖宗,死后不准收入家谱。而“唯有读书高”的文士们是不屑与“戏子”为伍,也不染指民间戏曲(如黄梅调、采茶调等)。然而在清代,岳西高腔被视为“雅调”,官、民都予尊崇,文士们将唱高腔围鼓当作高雅文化娱乐,视岳西高腔为自己的领地,称唱高腔为“唱曲”,从不称“唱戏”。所以桃李洗衣服妇女们一声“唱戏的”就惹得文士、大佬们大动肝火。

嗣后,桃李万年台既是当地五河、桃李、沙岭高腔班的活动场所,更是外地来五河巡演的戏班必演之台。在万年台的后台墙壁、板壁、两侧台柱留下的戏班“题记”,密密麻麻,相互叠盖,惜大部损坏模糊难认。当时对尚可辨认并抄录的有:“清光绪四年[长春班]”(怀宁一带老徽班);“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王为贞、储茂佬、王宏元……”(即天堂衙前地区的[葛大权班])等;清末“[同升班]在此一乐也,老板王金祥、王宏元、储加才、朱开吉……”(此为岳西来榜地区黄梅戏班);民国初年“[三元班](1912)(即[储加和班],岳西汤池地区黄梅戏班),艺友储加和、方见田……(不清),《天仙配……”等;“民国十一年(1922)[长春班]《借赵云》……”(怀宁徽班);另一佚名徽班演出“《借赵云》《取西川》《骂闫罗》《双合印》”等;“[良友堂]五月十五日,二次开演一乐也(岳西来榜地区早期黄梅戏班,班主汪伯华),头本《上天台》《陈氏劝夫》《劝姑》……”等;“崔尊荣拜诸位老先生(崔尊荣,桃李人,高腔、徽调、黄梅戏职业名伶)”;岳西撞钟张畈黄梅戏名班[良友班]“民国十五年(1926),[良友班]在此一乐也,四月中,汪伯华书,班主张廷翰”,该班在此大演大红名声大振;“民国十六年(1927)九月二十[皖潜同德班]到此一乐也。班主余德礼,刘仿尧、吴汉周、章礼云、刘金魁、程友儒、杨永宽、汪伯华、储为贵、储美高、储宗刘、储德清”等;“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月十二日到此一乐也,方利堂、王学升、余学恒、王玉才、王宏剑、储茂才……(不清)在此……”此即[方立堂班];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有“[合义班]在此一乐也”(此为怀宁郝季球班);还有[四喜班]、[新良友](均为[余德礼班]),艺人为本县汪治安、胡名高、程志顺、王琼林等。

建国后有岳西县农村剧团(1949 —1951 由岳西县民主政府组建)。艺人有余德礼、王琼林、余学纯、汪治安、杨永宽、胡明高、程志顺等20 多人。1955 年后有岳西县峰声黄梅剧团、岳西县剧团青年队,1965 年有岳西县剧团一队。该台是五河地区演出最多,接待高腔班、徽班、黄梅戏班最多的祠堂万年台。此上为1986 年实地调查时的现场记录与事后考证的综合资料。

该祠自1950 年代初交由五河区钟形小学使用。为改善办学条件,钟形小学于1986 年改建,万年台也面目全非。数年后小学搬出,崔姓族人在原址依原祠堂结构再建支祠,于2015 前后竣工,万年台有所扩大,形制亦有变更,“凸”形台变为平行三间(两侧副台可供表扬)更适用于当代文化旅游活动。桃李万年台历史悠久,其戏曲文化内涵更为深厚,原祠堂万年台条目释文已入《中国戏曲志·安徽卷》,为研究地方戏曲史留下宝贵资料。

桃李村崔氏支祠

桃李崔氏支祠万年台旧貌

桃李崔氏支祠万年台新貌

猜你喜欢
高腔蒋氏桃李
时代主题与传统文化的“高腔”
清女诗人庄盘珠外家蒋氏家族考
植树节
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论高腔在川剧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缘由
素材积累·词语
鲜明的对比 逐层的揭露
《捕蛇者说》中的“异”字辨析
肥瘦
常德高腔的发展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