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董建萍,谭佳慧,李金刚,尤 磊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于 亭
(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当今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睡眠障碍的患者日益增多,其中失眠比较多发和常见,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发,已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并且是各种精神疾病的主要诱因[1]。顽固性失眠是一种长期慢性重症睡眠障碍,往往由情志因素产生,长期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了疾病与意外的风险。在临床治疗通常采用的镇静催眠药物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次日的工作和生活,且长期应用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大部分药物有成瘾性,易发生戒断反应,远期疗效差,一些重症失眠患者甚至需要应用一些精神类药物,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中药因其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持久,成为顽固性失眠患者的新选择。中医认为顽固性失眠是久病经治不愈,病久入络,日久成瘀,血行不畅,致使阳不入阴而成。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活血化瘀的名方;针刺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的方法,配合经验效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显著。本文将针刺结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探讨其临床可行性,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本院针灸八科门诊收治的顽固性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 18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8.31±11.56)岁;病程为12~32个月,平均病程(18.47±5.89)月。观察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为27~63岁,平均年龄(47.18±9.74)岁;病程12~26个月,平均病程(17.58±4.50)月。两组患者年龄(P=0.351)、病程(P=0.572)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中诊断标准;2)病程大于或等于12月;3)近1月未服用安眠药或其他安神药物;4)年龄18~65岁;5)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药物、环境等外界因素导致的失眠;2)妊娠期、备孕期及哺乳期妇女;3)过往或现存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害、免疫功能障碍;4)传染性疾病;5)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11137规格:1 mg/片)治疗,2 mg/次, 日1次睡前口服。间歇给药,每周按需选择[3]3~5 d服用。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采用桃仁12 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 g,赤芍、枳壳、甘草各6 g,川芎、桔梗各5 g,柴胡3 g,以上为方制成汤药,400 mL为1 剂,早晚分温服,治疗20 d;针刺取穴为百会、四神聪、神庭、双侧本神,平刺1.2 cm,平补平泻,针刺后留针40 min,日2次,10 d为1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2.2 疗效标准 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不寐”的相关标准判定。
2.3 睡眠质量评价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表[5]进行评分,包含7 个因子,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人之寤寐,受控于心神,赖于人体阴平阳秘,而阴阳的正常运行是心神调节的基础,任何原因导致的阴阳失衡,阳不入阴均可导致失眠的发生。其总体病机为思虑过度,忧郁气结,气血运行不畅,而成血瘀气滞之候;内耗精血,心神失养,神不内守,阳不入阴,久病不愈而成顽固性失眠,治以行气活血,解郁安神。选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本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全方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瘀去气行,气血运行通畅,阴阳平衡,从而改善睡眠。针刺穴位选择百会、四神聪、“额三针(神庭、双侧本神)”;百会为督脉穴位,位于巅顶,头顶正中,又名巅上穴、天满穴,为百脉之会,通达阴阳脉络,贯周身之经穴,阴阳相汇于此,对调节周身阴阳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主治包括失眠在内的各种神志病症;四神聪是位于头顶部的经外奇穴,神庭和双侧本神穴均有“神”,三穴均有“聚神”的作用,且位于额叶的投影区,可以改善情志,调节元神和心神的正常活动;改善失眠以及由于失眠导致的不适症状。本文结果可见: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3.3%),PSQI评分改善明显,表明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结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