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隽,胡惠映
(临安区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1300)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以颅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头痛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剧烈性和发作性的一侧或双侧交替性血管搏动性疼痛。该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学习和生活[1]。目前西药治疗该病主要有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盐酸氟桂嗪等,止痛剂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血管收缩剂如麦角胺咖啡因等,控制头痛疗效明显,但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药物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2]。中医药在头痛治疗方面历史悠久、疗效明显。2019年6月—2020年7月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20年7月门诊收治的92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分成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观察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7.86±5.24)岁,病程0.5~9年,平均病程(4.17±1.14)年,左侧头痛26例,右侧头痛12例,双侧交替头痛8例;对照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8.04±5.39)岁,病程0.5~10年,平均病程(4.52±1.33)年,左侧头痛27例,右侧头痛13例,双侧交替头痛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制订的血管神经性头痛诊断标准[3],且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偏头痛的辨证分型标准属肝阳上亢兼血瘀型[4];2)年龄>18周岁;3)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加入。
1.3 排除标准 1)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者;2)药物性、鼻源性头痛和三叉神经痛者;3)精神障碍者;4)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5)过敏体质患者;6)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915,20 mg/片)治疗,40 mg/次,3次/天,口服,3 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方药组成:石决明、生牡蛎、川芎各15 g,天麻、钩藤、桃仁、红花各12 g,菊花、栀子、全蝎、僵蚕、甘草各10 g,日1剂。上述药材水煎煮两遍得药液300 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服150 mL,疗程同对照组。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4]。
2.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程度:头痛发作次数以次/月计,头痛持续时间以h/次计,头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评估[5],0~10分,0分表示无头痛,10分表示剧烈头痛;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2.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分析,本组计量资料均满足正态分布,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两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临床治愈9例(20.0%)、显效12例(26.1%)、有效15例(32.6%)、无效10例(21.7%),总有效率78.3%;观察组临床治愈18例(39.1%)、显效17例(37.0%)、有效8例(17.4%)、无效3例(6.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2例胃肠道不适、2例血压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4/46);观察组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2例血压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3/4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患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6]。尼莫地平是神经性头痛中应用较广泛的药物,属双氢砒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扩张脑血管并增加脑部血流,同时拮抗大脑皮质和神经突触中的5羟色胺作用,可以防止脑血管痉挛,但尼莫地平单独使用时其镇痛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7],且停药后易复发。
血管神经性头痛在中医学中属“头痛”“头风”范畴,病位在头,与肝脾肾关系密切,“风、火、痰、瘀、虚”为致病的主要因素,证型上有肝阳上亢、痰浊、肾虚、瘀血、气血亏虚等之分[4],文中笔者观察的为肝阳上亢兼血瘀型头痛。该类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多素有肝肾不足、肝阳偏亢,或患者情志不遂、精神刺激等原因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失调,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为风木之脏,风阳上扰清窍,清窍不利,引发头痛;头痛日久,久病入络,脉络不通,脑络滞涩,又致“不通则痛”。笔者自拟中药汤剂中石决明咸寒质重,平肝潜阳;牡蛎益阴潜阳,生用治阴虚阳亢之头痛眩晕;天麻、钩藤平肝息风;肝气郁滞日久则化火,栀子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菊花疏风清热平肝;川芎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全蝎、僵蚕搜风通络止头痛;甘草调和诸药。药理学研究显示,川芎中含有大量川芎嗪,对中枢神经有明显镇痛、镇静作用[8];川芎主要成分如挥发油、阿魏酸、川芎嗪等可以透过血脑屏障,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脑细胞供血缓解,头痛缓解[9]。全蝎中蝎毒具有明显的中枢镇痛作用[10]。本文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或缩短,头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加用自拟中药汤剂的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自拟中药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证属肝阳上亢兼血瘀型,可以显著改善头痛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