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精神研究综述

2022-05-07 02:27梁家贵蒲学红
苏区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别山弘扬红色

梁家贵 蒲学红

提要: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别山精神研究在内涵阐释、历史定位、时代价值、传承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形成了立意深远、现实性强,成果丰硕、参与面广,视角新颖、内容广泛等三个明显的特点。但也应看到,大别山精神研究在内涵、研究深度和广度、研究视角、时间跨度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乃至不足之处。梳理大别山精神研究现状,分析其特点及不足,并作出深化大别山精神研究的思考和展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和人民群众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用革命激情、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以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价值取向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意识、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总和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有关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以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领域研究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大别山精神研究却起步较晚。近年来,这一领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学者们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呈逐年增多趋势,大别山精神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与此同时,还形成了一批有关大别山精神研究状况的综述性学术论文。这些综述性学术论文为进一步推动大别山精神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但在研究成果的梳理、考察点的细化、研究现状的分析,以及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思考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针对已有综述性研究成果存在的薄弱环节,笔者不揣浅陋,拟对2007—2021年上半年大别山精神研究现状作一梳理,分析其特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就进一步深化大别山精神研究提出建议。

一、大别山精神研究现状

整体而言,学术界迄今关于大别山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大别山精神的内涵

截至目前,关于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学界还没有较为统一的观点。目前较流行的有六安版、信阳版、黄冈版,以及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同时,学术界从不同侧面解读了大别山精神的内涵。

1.精神核心。学术界有关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或者内核方面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在具体表述上有差异。例如,吴世儒指出,坚守信念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所在。张果认为,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是坚守信念、风格是胸怀全局、根本保证是团结一心、勇当先锋是革命品质。赵东云、颜莉认为,大别山精神内涵丰富,其内核是坚定信仰、全局意识、坚毅品质以及爱民情怀。还有学者突出了“对党忠诚”这一内涵。例如,胡遵远、李业坤等认为,大别山精神的内涵是坚贞忠诚、牺牲奉献、永跟党走。陈陆阳认为,大别山精神的精髓是英勇无畏、百折不挠,核心是坚定信念、对党忠诚,支柱是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体现是无私奉献、敢于牺牲。詹祝圆提出,“朴诚勇毅”是大别山精神的主要内容,“一心向党”是大别山精神的支柱,“艰苦奋斗”是大别山精神的品质,“不胜不休”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刘明涛认为,大别山精神的突出特点是朴诚勇毅、不怕牺牲以及不胜不休;灵魂思想是永跟党走、坚定信念、必胜信心;核心是团结群众、共同奋斗、军民同心。

2.精神特质。由于观察角度不一致,学者们在大别山精神的特质,即大别山精神的品质、品格方面的表述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李乾远指出,大别山精神是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精神,是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的精神。王春亮认为,勇于担当是大别山精神的鲜明品格,主要表现在坚守使命、心系民众、顾全大局、迎难而上、不怕牺牲、勇于纠错等方面。李庚香则认为,大别山精神包括坚决彻底的革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

3.时间跨度。学者们在有关大别山精神的时间跨度上还有一定的分歧。杨文超基于抗战时期的歌谣认为,大别山精神的内涵是矢志不渝的坚守抗战、胸怀大局的担当奉献、团结一心抗日救国、勇当前锋的杀敌报国的总和。蔡潇则认为,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不忘初心、不怕牺牲、不惧艰危、不胜不休的精神品质。蔡典、汪季石认为,大别山精神涵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是这一时期大别山地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紧跟党走、不胜不休”的精神。

(二)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地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学术界从不同侧面对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巴杰认为,大别山精神是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28年红旗不倒”是其历史地位简明概括。石仲泉认为,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将中国革命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战争经典,而在大别山孕育出来的大别山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晨光指出,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根本宗旨、政治本色的集中反映,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郭倩指出,大别山精神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是指引社会发展坚强的精神动力。李平认为,大别山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大别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跨越时空的伟大力量,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1.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张晓路认为,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对于我们执政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树,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孙可兴、李泉豫指出,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为新时代进行的伟大斗争提供实践范例,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提供思想启迪,为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价值遵循,以及为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信念支撑。张州认为,大别山精神是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的精神之源,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良渠道,是我党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良方妙剂。汪勇指出,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政党本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指向,是推动中国共产党事业进步的精神动力。杨蕾联系具体工作,认为大别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丰富滋养,注入强大动力。

2.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大别山精神的当代价值在于大别山精神是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是“强烈的使命感、有责任有担当”的集中体现,是不等不靠、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精神,也是团结一致、鱼水交融的协同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因此,学者们探讨了大别山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价值。朱贵平指出,弘扬大别山精神,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杨玲、余维祥认为,大别山精神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理想信念教育价值、文化自信教育价值以及价值观教育价值。

3.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汪季石、陈永典认为,大别山精神是“四个自信”的重要体现,它在历史上证明了“四个自信”,也必然在促进“四个自信”传播和弘扬上发挥重大作用。张果指出,大别山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蔡典、汪季石认为,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应包括政治价值、人民价值、社会价值;其中,政治价值在于大别山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基石,也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力支撑;人民价值在于大别山精神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指针所向,也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的根本保障;社会价值在于大别山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也是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还有的学者联系脱贫攻坚战具体工作展开分析,例如石磊指出,弘扬大别山精神,汲取大别山革命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能够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四)大别山精神传承及开发利用路径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还对弘扬大别山精神以及开发利用大别山红色资源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1.从红色记忆传承角度。杨蕾认为,弘扬大别山精神就要坚守大别山精神的政治性,做到“两个维护”;坚守大别山精神的人民性,巩固执政基础;坚守大别山的时代性,砥砺初心使命。曹新博指出,要传承弘扬践行好大别山精神,首先要忠实守好大别山精神,打造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区;其次要传承弘扬好大别山精神,创造一批红色文艺精品;再者要自觉践行好大别山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大别山精神所蕴含的初心和承载的使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张贤裕指出,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党性教育资源有课程开发、科研课题和开展专题学术活动等开发路径。刘小力、何则易认为,新时代弘扬大别山精神首先要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最后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践行大别山精神。

2.从中国梦角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学者们结合具体实际工作,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大别山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陈华林指出,要从大别山精神中汲取改革强军动力,一是牢固树立矢志不移、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为改革强军的伟大实践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二是牢固树立胸怀全局、甘于奉献的大局意识,坚定不移的推进强军兴军的伟大事业;三是牢固树立依靠群众、携手共进的团结意识,在改革强军的伟大实践中铸就辉煌;四是牢固树立不畏艰苦、勇当前锋的进取意识,向改革强军的伟大实践交出优秀答卷。胡遵远指出,用大别山精神点亮金寨脱贫攻坚路必须始终坚持“坚贞忠诚”核心本质,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硬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紧抓不放;必须始终弘扬“牺牲奉献”这个优良传统,全面落实脱贫攻坚的各项措施;必须始终扭住“一心为民”这个根本,千方百计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必须始终紧扣“永跟党走”这个永恒主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战。

3.从党员干部意识角度。舒成科认为,弘扬大别山精神就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积极传承作贡献、履职为民转作风,以及要率先垂范当表率。陈秀洪认为,弘扬大别山精神要坚定信念、武装头脑,着眼大局、担当作为,严于律己、提高素质。王春亮指出,弘扬与传承大别山的担当精神,必须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增强领导干部的担当底气,提高领导干部的规矩意识,完善勇于担当的用人制度,建立保护担当者的容错机制。

4.从革命老区建设角度。刘泽双、赵毅认为,大别山精神的弘扬和推广,既能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也将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的优化以及优秀革命传统的教育产生积极影响。蔡潇认为,在大别山精神研究中,鄂豫皖三省要发挥领头雁作用,从革命老区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层面进行学术研究,重视问题意识在大别山精神研究中的优先作用,把脱贫攻坚、老区发展、精神传承有机统一起来,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大局。

5.从文化、旅游相结合角度。邢璇认为,弘扬大别山精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一是以红色基因库建设为重点,强力打造大别山红色文化品牌;二是以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为抓手,着力提升大别山精神影响力;三是以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全力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陈陆阳认为,大别山精神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弘扬大别山精神要始终把理想信念作为创新创业的精神支柱;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的精神是创业创新的牢固根基;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魏微认为,在弘扬大别山精神的背景下新县全域旅游发展应当做好以下三点:改善住宿环境,发展夜色经济;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新县旅游名片;借助大数据,打造“互联网+旅游”。黄丽、史梓谭认为,新时代弘扬大别山精神的途径主要有红色旅游资源、互联网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6.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同时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探讨如何将大别山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是实践路径探讨。王琛指出,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学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二是弘扬大别山精神,为中原崛起培育时代新人。陈陆阳认为,弘扬大别山精神可从建立完善理论系统、加强基础教育、拓宽特色宣传形式等方面着手。陈思、高瑞阔认为,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四个:一是结合大别山当地红色文化特点,落实到具体的思政课堂教学中;二是大别山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深化佐证理论教学的学理性、科学性;三是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四是打造红色文化传播的平台和架构。杨子泉、唐辉认为,大别山精神融入大学生优良学风培育的途径主要有五点:一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二是抓住大一这个关键时期,三是改善课堂教学,四是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五是守住网络平台,弘扬大别山精神。郭生纺、谢语蔚认为,通过加强理论研究、转变教育方式、营造教育氛围、加强师资力量等有效路径,能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邓然认为,大别山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培养路径中有五个:一是加强思政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将大别山精神培育融入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三是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五是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二是培育方式探讨。张莉认为,以弘扬大别山精神为导向,可从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就业指导四个方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实践。闫梦莲、郭立场认为,新时期大别山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培育方式要努力实现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国内外形势教育、发展红色旅游、师德师风建设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刘金艳、张瑞敏认为,依托大别山精神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主要有把大别山精神纳入思政理论课教学之中、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大别山精神理论转化为实践、把大别山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以及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展大别山精神教育资源。梁家贵、黄晶慧指出,开发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可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是廓清研究分歧,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二是服务“课堂教育”,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服务“社会教育”,践行红色文化自信。

(五)大别山精神与其它革命精神之间的联系

从搜集整理到的资料来看,亦有学者注意到大别山精神与其它革命精神之间的联系,并进行了比较。

1.与延安精神的比较研究。刘明涛认为,大别山精神和延安精神这种革命老区精神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大法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资源,也是培育新一代青年的重要资源。二者相辅相成,又各有不同。相同之处在于:一是精神内涵的共同基础和共同核心是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二是创造原则都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独特的解读,三是创造源泉都来自于团结互助、艰苦奋斗、努力创造、勇于探索。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时间背景不同、地域不同以及核心内容不同。

2.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的比较研究。袁继道认为,大别山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共性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二是具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三是具有艰苦奋斗光荣传统和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四是具有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彭润娜认为,大别山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的相同点在于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不同点在于二者的时间背景不同、地域也不同。

3.与长征精神的比较研究。田青刚认为,一是大别山革命优良传统与长征精神具有共同的文化、理论与实践基础,也有着共同的载体;二是鄂豫皖苏区革命优良传统是长征精神的基础和重要源头;三是长征精神为大别山革命优良传统注入了新内容新活力。

(六)大别山精神哲学层面的思考

部分学者创新研究视角,从哲学层面思考大别山精神。吴昊认为,大别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哲学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否定观的直接体现,大别山精神所坚持的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具体要求。王立兵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视角,从整体与局部、历史与现实、普通与特殊、“方言”与“普通话”等四个关系进行辩证思考,对大别山精神内涵进行凝练。刘欣认为,大别山精神的灵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大别山精神的根本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以及大别山精神的法宝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性。

二、大别山精神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薄弱环节乃至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大别山精神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并由此形成了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意高远,现实性强

大别山精神研究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关于“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重要指示精神,从不同侧面对大别山精神进行了深入而全面地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对于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人民爱国热情,传承革命精神,树立良好社会风尚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大别山精神研究成果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大别山精神所蕴含的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品质,也是在大学课堂中学习和弘扬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学者提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弘扬大别山精神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同时,学者们还将大别山精神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基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学者们针对不同的领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建议,如对党的建设的重要借鉴、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注入强大动力,以及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外,就笔者所在的安徽省而言,安徽省委党校、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等高校还组织大学生深入大别山区,搜集文献资料,对老党员、烈士家属进行访谈,对革命遗址遗迹开展调查,形成了一批研究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大别山精神研究,为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成果丰硕,参与面广

据中国知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有关大别山精神研究的学术论文已近200篇。如果再加上“大别山红色文化”“大别山红色资源”“大别山红色基因”等,这个数据将是很可观的。同时,围绕大别山精神研究还形成了一批学术专著,其中三部具有代表性:一是由田青刚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大别山精神》。该书系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之一。该书以大别山精神孕育形成、基本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为主线,史论结合,通过典型事例生动展现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发展进程,深刻阐释了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并结合实际论述了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二是由大别山干部学院编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大别山革命精神与党内政治文化》。该书以大别山革命斗争为切入点,着眼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贯通历史和现实,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寓教于史、以史鉴今,饱含锤炼党性的营养,蕴积砥砺奋进的精神,诠释群众路线的真谛。三是丁同民等主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此外,大别山干部学院还编写了《大别山革命简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该书共十二章,采取历史专著的体例,按大别山的革命历史发展的过程,记述大别山的革命历史,论述大别山革命的特点,反映大别山地区为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

大别山精神研究参与面广,主要体现在:从大别山精神研究者的结构来分析,既有高校(含部队院校)、研究机构,以及干部学院的学者,也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爱好者。从地域来看,研究者主要来自鄂豫皖三省,尤其是大别山周边区的地区;此外,还有其他省区,如北京、上海、河北等省市区,多达20余个。从刊发研究成果的期刊来看,既有高校学报,也有报纸,以及其它各类期刊,种类多达30余个。

(三)视角新颖,内容广泛

研究视角决定着研究成果的研究层次、研究侧重点。据中国知网刊载论文分析,大别山精神研究成果主要采用了历史学研究方法,此外还有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文化学、教育学等,涉及学科多达20余个。研究主题则体现研究成果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据中国知网刊载论文分析,大别山精神研究成果涉及红色基因、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以及与其它革命精神的比较等,多达37个。

大别山精神研究尽管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或者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涵方面,官方以及包括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界还未达成共识

正如前文所述,官方以及包括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界还未就大别山精神的内涵达成完全的共识,另见下表:

表1 大别山精神内涵表述(部分)

显然,这不利于大别山精神的弘扬及其时代价值的开发利用,也减弱了大别山精神在全国的影响力。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六安地区考察时强调指出: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要提炼好、弘扬好‘大别山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这实际上指出了进一步提炼“大别山精神”内涵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可谓一语中的。

(二)研究深度、广度方面,专题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

就笔者目力所及,有关大别山精神方面的学术专著还比较少,相关研究课题立项也明显少于其他如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山精神等精神的数量。此外,就学术论文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刊发的学术期刊多为地方院校学报,并且除《黄冈师范学院学报》开辟有“大别山红色文化”专栏、在十余年时间内刊发8篇文章外,其它期刊大多零星刊发,没有形成系列,影响力较弱。二是刊发的报纸除《解放军报》《中国社会科学院报》等少数报纸外大多是地方性报纸,很难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三是研究内容多为大别山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路径等,不少研究成果每个方面都有涉及,难免有泛泛而谈之嫌。

(三)研究视角方面,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视角较为单一

当前已有研究成果未能对大别山精神的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研究,需要进一步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实现研究视角的创新。一些学者以独特的视角开展大别山精神研究,如吴昊、王立兵等从哲学角度、蔡潇从一体化机制建构角度思考探讨融入红色基因。然而,类似研究成果还不多见,迫切需要创新研究视角,不断开辟新研究领域。

(四)时间跨度方面,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当前学术界研究大别山精神,主要着眼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谓“四重四地”,即“中国人民革命武装斗争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培养治党治国治军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显然忽略了大别山区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援国防建设、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事实上,大别山区人民在新中国后的三线建设、淮河治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研究思路,着眼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开展研究。

(五)时代价值方面,已有研究成果与现实的联系还不够密切

一是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发展结合不够密切。当前,大别山区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应该看到仍存在薄弱环节。比如,各红色景点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大别山精神作为大别山红色景区的灵魂,或是中心线索,其关联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再如,一些革命遗址遗迹年久失修,缺乏必要的保护,也鲜有人参观,未能按照大别山精神的内涵特质进行规划,并与其他革命遗址遗迹有机串联起来。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大别山精神可以发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的功能:就学校教育而言,可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就社会教育而言,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就目前而言,已有大别山精神研究成果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大别山精神所具有的育人价值还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进一步深化大别山精神研究的建议

大别山精神是对大别山红色资源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凝练和升华。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大别山精神研究,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进一步凝练大别山精神内涵,力求在学术界至少是鄂豫皖三省学术界达成共识

鉴于大别山精神内涵还存在分歧,各省区尤其是鄂豫皖三省应该密切合作,协同推进。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11月3日,由河南省信阳市、湖北省黄冈市、安徽省六安市及安庆市四市党委宣传部举办、大别山干部学院等单位承办的大别山精神研究座谈会谈论了如何构建大别山精神研究协作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年9月28日,由河南、湖北、安徽三省党史研究院、中共信阳市委共同主办了鄂豫皖三省大别山精神研究联席会第一次会议暨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学术研讨会。这些活动为进一步凝练大别山精神内涵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要指出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干部学院及科研机构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加强学术交流,搭建学术平台,汇聚研究资源,产出研究成果,不断扩大大别山精神的影响,务求在大别山精神内涵上达成共识。

(二)进一步创新大别山精神研究视角,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构建大别山精神研究的理论体系

大别山精神研究涉及多个时期、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军事等领域,显然,单一的研究范式、单线条式的叙述很难完整地反映其全貌,无法全面深入地开展研究,进而影响了大别山精神内涵的阐释。研究大别山精神,不仅要注重整体分析、宏大叙事,还要注重中观、微观乃至个案研究。要针对大别山精神研究领域的空白点、薄弱点、疑难点等方面展开有针对性地研究,如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的关联,以及与改革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等。要不断创新研究视角,融多学科视角于一炉,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性地对大别山精神予以透视,从而得出一系列新观点,进而建构新的理论框架,实现理论视角的创新。与此同时,要注重与其他革命精神的横向比较研究。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别山精神的研究,要与其他革命精神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同时,加强与其他革命精神研究专家的交流切磋,经常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开展相关的专题学术研讨,把大别山精神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进而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三)充分发挥大别山精神的育人功能,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因此,首先要让大别山精神活起来,从宏观上提炼其内涵和外延,归纳出其特征和发展规律,使之准确、凝练、通俗和简洁。在此基础之上,编写红色资源系列学术著作,为充分发挥大别山精神的育人功能提供必要的前提、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着手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编写红色资源系列读本,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和选择,使广大受众得到的不仅仅是红色历史文化知识方面的进一步充实,更有深刻的历史思考,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普及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效果。二是建设适合不同层次尤其是大中小学学生的红色资源系列网站,突出主旋律,弘扬红色基因,使学术性和通俗性相结合,努力实现“寓教于乐”。三是相关研究者与文艺工作者相合作,创作大别山精神方面的歌曲、电影、电视、动漫等文艺作品,并使之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四是各部门合作,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资源传扬的实践平台,科学规划革命纪念馆、博物馆、遗址地等红色文化载体布局,并使之不断优化。同时,科学设计、规划纪念活动、民间庆祝、大小文艺晚会等红色文化仪式,并结合文艺演出和文化讲演等方式,使之成为大众教育的重要渠道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加强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增进大众的红色文化自信。

(四)高度重视资料的搜集整理,为进一步深化大别山精神研究提供坚实的史料基础

翔实的资料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不断深化科学研究的必要基础和保障。大别山精神研究要立足于翔实的资料,或者是实物,或者是文献、图片,也或者是民间流传的歌谣、故事、传说等等。客观地讲,有关大别山精神方面的资料、实物以及遗址遗迹等搜集整理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领域仍有大量的遗失材料,而这些遗失材料对进一步深化大别山精神研究可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进一步发掘新的资料,并注重理论层面的参证、提炼和升华。

(五)继续加大大别山精神研究的投入,进一步深化大别山精神研究,不断扩大其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

应该说,大别山精神相比于其他革命精神,无论是研究的力度,还是学术、社会影响力,都是略显薄弱的。因此,鄂豫皖三省相关部门理应当仁不让,肩负起深化大别山精神研究,扩大大别山精神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的重任。首先,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大别山精神研究的支持力度,重视研究队伍建设,搭建研究平台,开展学术交流,产出学术精品;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省外乃至国外学术机构及研究爱好者的交流与合作,汇聚各方资源,推动大别山精神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大别山弘扬红色
弘扬百年少年儿童运动的历史经验
走进红色大别山
红色在哪里?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追忆红色浪漫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