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逸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深入下,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呈现出来,初中语文教师也应适时作出变革。“少教多学”是新课程下的主要观点,也是遵循“尊重学生主体”的关键体现,通过该模式在阅读课程中的构建,让教师回归到引导、辅导地位,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展开学习,既有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观点去解析文本,帮助其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
引言:在“少教多学”视域下,需要教师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设计课堂任务、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以自主学习或者学习共同体的形式阅读、分析、理解文本,进而让学生迅速把握文本的内涵,掌握重点知识,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因此,如何基于“少教多学”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天赋,发展其思维品质、探究能力及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的意义
“少教多學”式教学注重“引导、指导、辅导”,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是一种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学在导前”为核心的全新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教师最大程度上弱化自身的主导作用,发挥其引导作用,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从根本上从“填鸭式”“满堂灌式”教学中脱离出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限制,助力学生实现多元发展。“少教多学”也倾向于学生的自我导向和教师的以学定导,在师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一次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不仅能促使学生多项能力的提升,还能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促使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二、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的路径
(一)注重预习,实现课前导学
为实现“少教多学”阅读课堂的构建,教师方面要结合文本制定教学目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层次性、系统性地展开预习工作。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初步阅读文章,找出文章的生僻词汇和优美片断,理清文章的写景手法,能够流畅地阅读文章。在预习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直奔主题,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就可以再次自行阅读教材或者同学相互讨论,直至完全理解为止。
(二)任务驱动,给予学生“多学”的空间
教师在构建“少教多学”阅读教学模式时,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只是作为引导者。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只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即可,组织任务设计和问题设计,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以小组探究、自主学习等形式加以完成,无形中发散其思维,促进其对文本的掌握。比如在《猫》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让学生结合“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这一段后进行思考:“为什么它会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死前它又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是这只猫,你在生命弥留之际,想要对主人说些什么?”问题提出后,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交流探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文本的内涵,最大化优化阅读教学效果。
(三)基于微课构建翻转课堂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少教多学”背景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取得了广泛运用,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阵地、空间。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将知识结构强化输出给学生,帮助学生自主理解。在此基础上,课堂的教学活动开展就能更加高效进行,学生也能结合教材、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因而,为实现“少教多学”模式的有效构建,教师要积极运用“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结合微课自主学习,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多做多学。比如,在教学《香菱学诗》这篇课时,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香菱是一个喜爱读书之人,但难以了解香菱的背景、身世以及遭遇等,从而对人物的赏析比较片面。对此,教师可运用微课对香菱的信息进行精细化讲解,并引入古筝曲《叹香菱》,让学生自主观看微课,在微课的精讲下对香菱的身世、遭遇有所了解。比如香菱被拐后,被薛蟠强买为妾,遭受无数折磨,最后落得难产而死的结局。在微课的讲解和古筝曲的熏陶下,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学习,深刻体会到香菱的不幸遭遇,并且对于香菱处于逆境依然不忘学习的精神而感到由衷的钦佩。
(四)提倡新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益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过于被动,教师也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不仅学习效果不佳,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会遭到极大的限制。为此,教师要加大学习方式的传递,让学生能够有目标、有计划、有方向、有方法地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除去利用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外,还要传授学生一些背诵、记忆、速读等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技巧。教学从来都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而是教师语文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只有传递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办法,才能够让学生在“少教多学”中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同样,教师在“少教多学”模式下,不能在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后,就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进度不管不顾,而是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辅导职责,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于一些不专注学习同学,也要发挥出监管作用。在学生学习完成之后,要给予学生发言和提问的空间,如对哪些片段理解不到位,哪些语句理解存在偏差等,教师再就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帮助学生进行重点、难点突破,如此才能真正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益,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开小差”,做“无用功”。
结束语: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师也要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实现更新,意识到学生才是主体,学生的终身化发展才是根本教育目标。在课堂中,要秉持“学生为本”这一核心原则,积极采用“少教多学”式教学,注重引导、辅导及指导,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阅读、分析、探究和思考的过程,既有力实现学生多项学习能力的发展,也能发散其思维,促进其深度掌握文本内涵,突破重难点。
参考文献
[1]丁一. 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之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8):1.
[2]苏亚平. 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