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格拉底之教育有感

2022-05-07 05:45刘振菲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8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苏格拉底美育

刘振菲

摘要:本篇文章通过阅读有关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对其教育哲学思想进行理解且将其与教育、美育进行连接。从苏格拉底的教育哲学思想,如认识自己,美德即知识以及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引发自己对教育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苏格拉底,艺术教育

在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中,我对他的教育哲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苏格拉底在当时并不是正式的教师,而是一个“随性教师”。在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中,他并没有规定自己要在一个什么样的教室里上课,也没有规定自己要给什么样的人上课。但是他却带出了一个个了不起的学生。甚至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本文中我以他的教育观念为中心,从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三个方面来展开。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最兴盛的时期。那时候权利和知识向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开放。这十分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出现了用辩证、论战的形式来解决政治上的问题。人们普遍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这一个历史背景,我认为是苏格拉底可以展开教学的重要条件。同时,当时的的美德标准正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些都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完善起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社会这个大背景的影响之外,家庭的支撑和帮助不可或缺。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雕刻匠,在苏格拉底与父亲进行雕刻学习的时候,他收获最多的就是做一件事的耐心与毅力。只有将每一步做好,才能雕刻出一件完整的雕刻作品。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助产士。父亲母亲的着重培养也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家庭、社会背景下长大的苏格拉底,可以说他的思想非常独特且具有超越性。在当时学者们把研究的问题放在天上以及自然的规律的时候,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自己”这样一个观点。认识自己,把问题放在探求真理,解决实际问题上面来。这一点,我觉得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有点像。注重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

认识自己,很多哲人都说过这样的观点,比如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我们在不断进步了。认识自己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承认自己的无知。人总是有自己的骄傲,所以,同学们在上完一节课后,不愿意去向老师请教问题,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都懂了。他们有时候也不愿意向在某一领域超越他们,但是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请教,因为他们不承认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无知”。而教育中,我们反而要去更注重降低他们在学习上的羞耻心。只有不断前行,才可以得到进步。

同样,现在将“认识自己”的这个问题延伸。在我们今后的教学课堂中,我们应该给学生们定什么样的学习标准呢?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如果这个标准过高,那么达不到的同学只能望而却步。如果这个标准过低,那么已然超过的同学会沾沾自喜,然后止步不前。所以教师如何将认识自己这个重要的观点贯彻到课堂的教与学中,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完善以及成长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为什么呢?长期的战争打破了雅典繁盛的局面,使原本的民主政治陷入了混乱。在这个时候,苏格拉底勇敢的出现了。他希望有一个有丰厚知识和有出色之国能力的人来当这个城邦领导人。但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永远也比不上一群人的影响力。他希望通过教育来引领出这样一批人。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美德即知识”。知识是道德的基础。

“美德即知识“这句话将人的教育和道德相联系。这正与我们现在所看重的美育有非常多的相同点。美育可以陶冶人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塑造美好心灵。学校美育正是我们教育中所缺乏的东西。在关于学校美育的工作重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教育是美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但是从我们的小初高的课堂上来说,我们的艺术教育往往占比非常小。那么我们如何从这方面着手去改善的我们的教育呢?

第一个是可以去提高艺术教育类课程在课程设置中作战的比重。一个星期两至三节课,增强艺术课之间的连接性。

第二个是注重艺术老师的培养与发展。艺术类的老师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的媒介之一。拿音乐来说,中国乐器的源流发展,中国音乐的发展趋向以及大时代中产生的音乐,中国戏曲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研究的范围。同样,我们也可以将它们教给下一代。但是这同样面临着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就是音乐老师的培养。从老师的培养培养方面来说,老师必须有着扎实的文化底蕴,精彩的授课技巧,稳固的课堂的运用能力。

第三个是重视艺术教育的普及,积极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美育不断被重视的趋势,要促使从事艺术教育方面的老师与学生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量,巩固好自己的专业能力。美育的发展希望在给学生们带来解压和放松的前提下,再渗透我们的知识。

从目的、内容的方面分析完后,我们来着重看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也是我在这里想提到的重点。

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在于,中国的教育强调“外铄”,强调的是通过外界的手去陶冶和塑造,从外部向人的内心输入各种知识。但是西方的教育强调“内发”。强调顺其自然,将人天生或潜在的素质、能力由内而外的引发出来。其实也说明了中西方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强调老师的主体作用,一个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总的来说,这里要引出的是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他的“学生”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让他自己去不断尝试着去解决错误的言论,然后发现真理。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更注重的是在解决难题中积累的经验。是鼓励跳跃性思维的。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和老师共同探讨问题,也可以团体或者去图书馆搜阅书籍解决。

中方的课堂更偏向于“完美”教育。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们都摄取一样的上课内容。老师们讲授出来的知识,学生们

但其实在大学里,我从某些学科中感受到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在课后,老师会给予学生一个乐曲听辨的作业,而这个作业需要小组四个人的协作。在乐曲中,我们必须根据音乐进行的旋律来想象故事的发展情节。在这个时候,每个人的想法都不相同。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这个观点。而是要他根据音乐发展的细节来向我们详细解释他得到答案的过程。

也许这样的方法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教育局面。但是我认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们或许可以将授课内容与“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让我们的课堂更富有跳动的思维。

关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中,我认为他的幸福观也可以应用于教育中。

苏格拉底的幸福观有一个更通俗的说法——快乐的苏格拉底。为什么说是快乐的苏格拉底呢?众所周知,苏格拉底的爱情并不太美好,他的另一半是个非常暴躁的人。几乎每日,苏格拉底都会受到来自老婆的谩骂。但是苏格拉底并没有跟着一起生气,而是以幽默去化解。当他的得意门生柏拉图为此不解的时候,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就像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 马,骑惯了烈马再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了。我如果能忍受这样的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相处的人了。在艰难的生活中尚有这样乐观的心态,那么在学习中的老师和学生又当如何呢?从作为学生的角度来说,我们遇到学习中的难题时,我们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坚持的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点。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正可以体会到如何去快乐的学习。不断认识,不断完善同时也在不断收获,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从老师的方面来说,就是教育中的快乐。在启蒙时,老师受到小朋友们的喜欢,看着小朋友们不断地长大,学会说一些话,这就是做启蒙老师的快乐。在中学时,老师最大的快乐是自己的课被学生们所认可,自己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高中时期,老师最大的快乐是自己把自己的学生送上通往大学的列车上。但是在这些快乐的结果中,老师总会碰到自己痛苦的时刻。就像是不听话的小孩,学生们不懂的知识点,还有成绩不好的学生。

老师们需要更多去培养自己对学生的耐心。在这个时候,老师也在不断发现自己的容忍度在放大,心态越来越平和。当痛苦过去了,幸福就油然而生了。

在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学生的路上,我也在思考如何做一名老师。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那么我们第一要务就是去传授知识。所以做一名好老师的基础是做一个好学生。学到老,活到老。人是“无知”的,但是这个词却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当自己的知识范围越广,我们才会意识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更多。所以无知胜过有知。同时,一名好老师还要具备好的价值理念。苏格拉底曾认为善是最高的真理。本着自己的初心去做事,本着人原本的善去做事,我们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林鹏.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0):164-165.

[2]马刺.苏格拉底的幸福生活[J].中学生百科,2004(05):38-39.

[3]韩世豪.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北方文学,2018(17):141.

[4]羅龙祥.苏格拉底助产术与哲学教育的实践方案[J].教育学报,2016,12(05):25-31.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苏格拉底美育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说话前,请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论中国养生文化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美育教师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
苏格拉底的遗憾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