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艾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品德教育
前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是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除了完成基础教学任务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加强品德教育,完善课堂环节,实现初中生的综合发展。
一、品德教育对初中生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发展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1]。常言说:“人性本善”,又言之:“人性本恶”。人性的善恶是极难分辨的,身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向善的价值观念。而在初中阶段开展这项工作是尤其重要的,初中生正处在性格叛逆的青春期,经常会出现头脑发热、做事偏激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引导纠正,将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影响。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加强品德教育,让初中生能够正视自己的青春期,建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品德教育的路径
(一)渗透生活元素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若想加强品德教育,渗透生活元素是必要环节。利用生活式教学法,能够使课堂充满趣味性,改变传统单一、固定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当然,将生活元素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堂还能够有效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以《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片段和情景呈现在课堂上。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政府会组织我们做核酸,做核酸的时候需要排队,人与人间隔一米。但是在实际核酸队伍内,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人插队,有人距离过近,甚至在一起聚众聊天。这些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秩序,还会为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教师可以将这一场景呈现在课堂上,然后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授课。这样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秩序感。
(二)结合真实案例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结合真实的案例,能够给予学生最真实地感受,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许多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忽略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自己只要完成基础教学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应该是自己的责任,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品德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应当将品德教育作为自己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比如,在讲解法制相關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真实的案例,带领学生一起就案例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增强课堂的灵动性,还能进一步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以《法律在我们身边》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上我们身边的法治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抖音上的一些警察办案时的视频在班级内播放给学生看,然后与学生就该事件进行讨论。比如,交警实时查酒驾的视频,教师要向学生提问:酒驾属于什么行为?酒驾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看了这个视频你能想到什么?教师融入真实案例进行法制教学,能够使课堂更加高效,也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知识,培养初中生的法律意识。
(三)开展实践活动
对初中生开展品德教育单纯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德育教育也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任务,需要动员社会、家庭等隐性教育力量。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锤炼中磨练学生的道德意识,让学生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3]。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渐形成自觉遵守规则规定的意识,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可以在周末的时候组织学生去孤儿院、敬老院、残障学校等社会福利场所。以孤儿院为例,教师可以先将活动计划告知学生,让学生拿出一些自己不玩的玩具、看过的书籍、穿小的衣服等作为自己的爱心物资,将这些物品带到孤儿院内,通过献爱心的方式将这些物品捐助给孤儿。同时,学生还要对孤儿做一些爱心活动,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写作业。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结论
总而言之,品德教育不仅是家长的任务,更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渗透生活元素,结合真实案例,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活力意趣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春燕.以思为径 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对分课堂模式建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6):21-23.
[2]王紫玉.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与国家的价值——基于初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分析[J].大陆桥视野,2021(09):116-117.
[3]王磊,刘军伟,张雪梅.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特质与建构[J].人民教育,2021(1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