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研训机制助推区域课堂变革

2022-05-07 17:48王敏文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2期
关键词:成长型四位一体全区

王敏文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教师进修学校是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育技术于一体的区域教育教学业务综合管理服务机构,这种“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办学机制在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学校“四位一体”的机制优势,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是新时代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赋予我们的重要命题。对此,我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導,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开展了以“三有三声”为特征的“生命成长型”课堂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三有三声”是指“有趣、有序、有效”和“笑声、掌声、辩论声”,这是对课堂教学状态的一种简单描述。以“三有三声”为基本特征的“生命成长型”课堂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内涵、表征、范式、课例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益。近年来,我们依托“四位一体”机制,以“三有三声”为基础,在“实践样态”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分层研学,探索学生生命成长规律

要推进“生命成长型”课堂建设,必须要让包括教育行政干部、研训员、校长、业务校长、任课教师在内的全体教育人对生命教育理念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为此,我们通过分层研学的方式,探索学生生命成长规律。

理解生命教育理念,做好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顶层设计 在提高生命教育的“观念水位”上,教育行政领导、校长至关重要。其中,校长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识高度,关系到对学生生命成长的顶层设计。为此,我们邀请李政涛、陈如平等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让全区教育行政干部和学校领导对生命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有明确的认识;两年举办一次校长课堂教学改革论坛,主题就是关于“生命成长型”课堂建设,让校长对生命教育理念有更深刻和清醒的认识,做好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顶层设计。

理解生命教育理念,促进落实生命成长的组织管理 在推进“生命成长型”课堂建设中,分管业务的副校长扮演着组织落实者的角色,是重要的执行力量。对此,我们通过建立业务校长沙龙研讨机制,围绕学校如何落实“生命教育”理念进行观点分享,思维碰撞;汇编了业务校长《现代教学观》微文集,供全区教学管理者学习借鉴,进一步在全区营造了重视生命教育的氛围;组织全体研训员认真学习“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外,共读南京师范大学博导冯建军教授主编的《生命教育教师手册》,让研训员首先对生命教育的理念有更客观理性的认识;各学科研训员在设计培训项目时,把生命教育理念的培训融入每学期常规培训项目。

理解生命教育理念,开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实践探索 推进“生命成长型”课堂建设,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最终需要每位任课教师落到实处。我校利用研训一体的优势,近年来所开展的学科培训,均把“生命教育”理念落实作为研训主题。在落实理念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们体验“生命成长型”课堂,明确努力的方向。近三年,全区各学科共开设“生命成长型”课堂建设相关的培训项目60多项,共有2600多人次参与培训。全区各校在开展校本研修的时候,我们也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理念的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真正认同并践行“学生立场”,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加强对全体教师“学生观”的培训,让“学生立场”深深嵌入全体教师的认知,落实到行动里。

专题探究,洞悉学生生命成长的内涵

在加强对全体教育人的生命教育理念的普及教育的基础上,我校教科研部门通过组织开展“啃读挑战”、征文比赛、专项课题等活动,引领教师围绕生命教育理念和“生命成长型”课堂多做些研究,进一步探索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

啃读挑战,让更多教师理解生命成长的价值所在 自2018年以来,教科研部门依托“研之乐”读书会向全区发起的“每月啃读一本书,用心写就千字文”的“啃读挑战”活动,吸引了很多教师参与。为更好地让教师了解生命教育理念,“研之乐”读书会把冯建军教授的《生命教育教师手册》、国家督学成尚荣的《儿童立场》作为共读书,并积极组织教师观看成尚荣在宁波教育大讲坛的直播,以更好地确立科学的学生观。

征文比赛,让更多教师思考促进生命成长的可能 为了让更多教师把学习生命教育理念和探索“生命成长型”课堂建设结合起来,我校教科部门专门开展了“生命教育与课堂建设”专题征文比赛,在此基础上,开展镇海区教育系统“生命教育”专题论坛暨《生命教育教师手册》读书分享会,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代表结合自身的实践,分享了自己对生命教育理念和“生命成长型”课堂的感悟,全区共有100多位教师参与了本次论坛。

专项课题,让更多教师以研究推进各类课堂实践 教科研部门注重课题研究重心下移,设立“生命教育与课堂建设”专项课题,鼓励各校通过课题研究来推进“生命成长型”课堂建设。全区共有30多所学校申报,23个课题获奖。通过“生命教育与课堂建设”专项课题的研究,一线教师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对生命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探索了不同学科的“生命成长型”课堂的实践方式。

“有声”课堂,构建学生生命成长的绿地

生命教育的理念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为此教研部门在以“三有三声”为特征的“生命成长型”课堂落地上下了很大功夫,让“有声”课堂成为构建学生生命成长的绿地。

凝练课堂规律,为教师“有声”课堂指方向 在前期的学习、教研和培训的基础上,我校教研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凝练生命教育课堂规律。首先发挥学科研训员和名优教师的力量,形成了整体性的生命教育课堂规律。在此基础上,由各学科研训员牵头,借助各学科名优教师的力量,提炼不同学科的个性化的生命教育的课堂规律,同时修订了“生命成长型”课堂评价表。

镇海区“生命成长型”课堂基本规律(如图1)有以下6点,即:教学目标应指向人的发展;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结构应具有开放性;教学氛围应充满民主性;教学过程应注重体验性和探究性;教学内容应回归生活性。这些“课堂规律”既对“生命成长型”课堂的基本形态作了客观的描述,也让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时有了努力和对标的方向,以进一步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

此外,还形成了涵盖义务段16个学科的“生命成长型”课堂的课堂规律和课堂教学评价表。这样,中小学的各个学科开展“生命成长型”的课堂教学时就有了参考依据和评价标准。

打磨典型课例,提供教师打造“有声”课堂的样板 在形成课堂规律后,引领全区教师在实践中推进“生命成长型”课堂的教学实践,组织全区各学校结合“课堂规律”,开展“生命成长型”的课堂教学研讨,形成各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研训员组织全区分学科举行“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论坛,在论坛中进一步发现和征集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的征集和打磨,为全区各学科教师提供可借鉴和可研讨的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实践“生命成长型”课堂的样板,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通过典型课例的示范,也便于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深化生命教育理念的探索。

完善评价指标,保障教师打造“有声”课堂的实践 在“生命成长型”课堂落地的过程中,我校教研部门还针对不同的学科,制订了“生命成长型”课堂的评价标准,为教师上好“生命成长型”课堂提供了努力的方向,以评价来促进“生命成长型”课堂更好地落地。在总共18门学科的评价标准中,不同的学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着个性化的表述。不同学科的“生命成长型”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制订,为教师们提供了上好“生命成长型”课堂的基本标准和保障,有助于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技术赋能,拓展学生生命成长的空间

依托智慧课堂,实现“生命成长”即时体验 我校教育技术中心利用智慧课堂,为“生命成长型”课堂建设增加技术含量。一方面用数字化手段促进“四位一体”深度融合,同时为区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提供技术保障,助力各类大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指导区内各校在提高“生命成长型”课堂的技术含量上下功夫。比如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兼顾全部学生,发言主要集中在少部分学生的现象,通过课堂师生互动数据记录等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进行监控,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言,进一步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体验。

依托同步课堂,实现“生命成长”异质共育 教育技术中心通过同步課堂技术,助力开展“生命成长型”课堂的城乡学校交流。这样的做法,让更多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好的生命成长体验,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积极尝试。通过加强同步课堂建设,实现了城乡学生的“生命成长”的异质共育。

依托空中课堂,实现“生命成长”时空突破 我们依托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开设了公共资源平台空中课堂,把各学科录制的“生命成长型”课堂实录和相关的微课放到网上,供全区各学校和教师学习交流。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上传到空中课堂的关于“生命成长型”课堂的示范课和相关微课,在助力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的学习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生命成长的时空突破。

通过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在“生命成长型”课堂的建设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找到了一条破解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路径。

一是课堂内涵进一步丰富。“生命成长型”课堂以“三有三声”为基本特征,并进一步深挖了“三有三声”的内涵,把“三有三声”从原先的课堂教学形态上升到了育人的高度。“三有”:有序就是遵循规律,科学的,不混乱;有趣是不沉闷、不低俗;有效是有质量、不空耗。“三声”:笑声是疑难释然、心灵顿悟之后的欣喜;掌声是对成功的鼓励、支持和呼应;辩论声是基于观点碰撞后的思维放飞。在以“三有三声”为基本特征的“生命成长型”课堂建设中,学生的自然生命健康成长、社会生命和谐成长、精神生命愉悦成长。这样,“三有三声”课堂建设有了新的内涵,“生命成长型”课堂也成为育人的最佳场域。

二是课堂活力进一步激发。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生命教育理念得到全区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逐步形成了追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注重追求分数背后的含金量,育人和提分并重,让课堂更灵动、更有活力的共同价值追求。课堂生态有了较大改善,课堂的愉悦感与和谐度得到加强,课堂教学形式更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转变,由单一听课逐渐向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转变;学生在课堂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好的变化,表现的机会更多了,也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有了新的价值追求,课堂驾驭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理论学习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教学活力在课堂实践中进一步得到激发。

三是课堂品牌进一步彰显。我们构建了“生命成长型” 课堂的初步样态,区域课堂教学品牌逐步彰显,影响力持续提升。2020年9月29日,《现代金报》两个整版以“‘三有三声’课堂里 蕴藏着镇海教育密码”为题,对我区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报道。记者深入全区中小学课堂,了解“生命成长型”课堂规律,认为近几年镇海区的教育越来越稳健,其密码就藏在重视培育以“三有三声”为特征的“生命成长型”课堂里。“雄镇课堂”的教学品牌越来越响,与贵州普安、浙江龙游、台州等地多所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方面的互动交流,让“生命成长型”课堂更好地发挥辐射作用。

“四位一体”研训机制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有效进行,同时在这一具体项目的持续深入推进中,进一步促进“四位一体”机制走向深度融合。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猜你喜欢
成长型四位一体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用“成长型思维”,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基于脑科学的成长型思维与学生学业成就提升
用成长型思维助力孩子一生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