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影响因素及趋势预测研究

2022-05-06 08:53程建华张丽君
蚌埠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安徽高质量指标

程建华,张丽君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开放40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成功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没有”的问题,如今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为了解决经济结构中“好不好”的问题。在前期的经济建设中,由于内部与外部经济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想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客观上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迄今为止在学术研究和具体实践中均没有统一定论,因此在学术方面依然要在充分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情况下,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以便对高质量发展程度做出更科学的分析和论断。目前国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概念尚未达成统一认识,评价体系差异较大。近年来,安徽经济稳步发展,逐渐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但当前有关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讨论较为少见,因此本文以安徽为例,根据近20年的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分析安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在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所追求的发展目标,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所秉持的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1]。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个既丰富又复杂的综合性新概念,覆盖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来看,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2]。从供求、投入产出角度来看,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3]。从五大发展理念来看,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效益好、资源配置效率高、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环境成本低的可持续发展[4]。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质量两个概念相比,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不再是简单追求量的增加,而是“质”与“量”的高度统一,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高级状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量”的增加,也是“质”的提高[5]。与高速度发展相比,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在特征在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可以从满足人民物质需要的角度来分析,还可能涉及到生态环境、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领域,高速度发展只是单维评价标准,而高质量发展呈现多维特征。一般认为,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经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6]。

但是评价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或程度则是一项较为棘手的工作,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测度是近年来区域经济学领域一个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如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7]认为,高质量发展的统计内涵体现在国民经济持续活力发展、以创新为基础的高效率发展、绿色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发展以及不断提升人民素质的发展等五个方面。为此他们以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 5大类共 27 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苏永伟、陈池波[8]选取了质量效益提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风险防控、民生改善6个一级指标以及27个二级指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李子联、王爱民[9]依据五大发展理念,设立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5个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共涵盖39个细化指标,利用主成分法确定权重,横向、纵向地比较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师博、任保平[10]用社会成果和经济增长基本面两个维度构成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主观赋权法进行分析评价,虽然该方法简单便捷,但是权重赋值过于随意,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准确性也有待提高。王彤等[11]构建了由“绿色生态”“社会人文”“企业发展”“经济效率”“开放创新”和“民生共享”6个一级指标及其对应的4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变异系数法实证分析我国286个地级城市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遗憾的是,学者及其所在团队对分析结果只做了地市经济高质量水平的排序,没有对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做比较分析,也没有对排名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原因分析。

目前有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从整体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的研究居多,然而缺少对局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探索,并且缺乏顶层设计,现有文献对评价体系的构建还没有达成统一,评价指标、测算方法的选择等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参考相关文献,利用熵权法对安徽省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对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估,期望得出更为客观、科学的评价和预测结果,并结合安徽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2 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测算分析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个“质”与“量”两手抓的新发展理念,要求更高效率的发展、更高的开放水平、更大程度的共享,能够满足人民更高质量的生活需要。因此参考李金昌等人[7]关于构建我国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根据“五大发展理念”,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合理性等原则,从经济活力、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创新驱动、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构建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一是经济活力。近20年来,安徽经济呈现高企回落的态势,这种回落是基于前10年高增长后的正常回落,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向高质量要求转变的一个过程。因此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优化经济结构,保持经济活力。选择5项评价指标来反映经济活力,分别为“人均生产总值”“GDP增速”“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比重”以及“进出口总额相当于生产总值比例”。

二是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没有社会稳定,改革与发展就无从谈起,社会进步、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无法实现。同时,社会稳定与分配公平、经济效率、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社会稳定是个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前提和问题。选取3项评价指标来衡量社会稳定性:用“城乡收入比”来表示城乡收入差距,用“城镇登记失业率”和“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居民的生活压力指数。

三是人民生活。“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12]因此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让居民安居乐业是全党、全社会努力奋斗的目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设置5项评价指标来表述人民生活情况,分别是“城镇化率”“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每百万人有公共图书馆”“每万人医院床位数”和“每十万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

四是创新驱动。步入发展新阶段后,我国在国际上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想要继续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就必须要加快从资源驱动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动力。遴选4项评价指标,分别用“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比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三种专利申请授权量”和“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占GDP比重”从不同方面衡量创新发展的投入产出水平与取得的实际成果。

五是生态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环境、重视绿色发展不仅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选择5项评价指标,分别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每万元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为充分测算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情况,在保证评价体系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最终选取了22个相对独立的指标作为二级指标(见表1)。

表1 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2.2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测算

按权重赋值方式评价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观评价法,如层次分析法等;另一种是客观评价法,有熵权法、标准差法等。由于每种方法的侧重面不同,测算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寻找和选择合适的方法是正确评价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关键。

颜双波认为主成分分析法需要一定的前提,即确定提取的前几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应当具有较高水平,并且可能存在提取的主成分与实际背景意义相悖的问题[13]。特别是在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上,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层次分析法需要专家打分,指标量过多时,权重难以确定,且数据统计量大。熵权法可以消除主观因素,数据处理也较为客观。因此本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熵权法是根据各测度指标数据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权重的方法,能尽量消除确定权重时所产生的人为干扰因素,从而保证测算结果更加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客观性[14]。具体做法如下:

(1)指标数据标准化。由于评价体系涉及多项指标,且指标之间的量纲不同,因而无法直接进行计算比较。所以首先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指标体系内量纲不一致带来的影响。

正向指标的归一化算法为:

(1)

负向指标的归一化算法为:

(2)

为了方便起见,归一化后的数据xij′仍记为x1j;其中,(x1j)n×m为样本数据,i表示年份,j表示测度指标,i=1,j=1,…,m,则xij为第i年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max{x1j,…,xnj}和min{x1j,…,xnj}分别表示xi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计算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中第j项指标在第i年占该指标的比重:

(3)

(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4)

其中,ej≥0;n为一个常数,其大小通常取样本个数。

(4)计算信息熵冗余度(差异):

dj=1-ej

(5)

(5)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

(6)

(6)计算各样本的综合得分:

(7)

其中,xij为标准化后的数据。

数据来源方面,本文数据均来自《安徽统计年鉴》,所涉及到的绝对数均为名义数据。

2.3 测算结果分析

本文基于构建的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根据熵权法原理,运用Python软件对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测算(见表2)。

表2 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情况统计表

续表

除了利用熵权法计算安徽经济质量评价指数外,还利用了变异系数法计算,因所得结果差异甚小,在此不再重复展现。1999-2018年间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结果显示:

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根据图1可以将安徽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9-2009年),安徽经济质量水平处于缓慢上升的阶段,2009年的综合得分仅为0.3056;第二个阶段(2010-2018年)。安徽经济质量水平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18年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为0.8348。由图1可知,2010-2018年安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是经济质量水平没有下滑反而出现大幅上升的态势。因此,就经济发展综合效益而言,适度的经济增长更加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质量的提高。

图1 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增速变化趋势图

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数趋好发展。在关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5个一级指标得分也向趋好方向发展(见图2)。从总体来看,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人民生活、创新驱动和经济活力三个维度上呈稳定上升趋势,这表明安徽在1999-2018年间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主要由这三个方面的提升所促成。社会稳定和生态文明两项指数虽然近几年表现差强人意,但是升降波幅较大,整体发展很不稳定,尤其是社会稳定指数。

图2 各一级指标得分趋势图

2.4 经济高质量发展利好因素与不利因素分析

影响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利好因素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安徽经济发展稳定增长。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变化趋势来看,安徽经济活力指数整体呈上升态势,期间伴随着短暂下降,这都是正常现象。由表2可知,2018年安徽经济活力指数为0.1619,在1999-2018年20年间,安徽经济活力指数增加了0.1449,平均增速为0.1193。从本文分析结果来看,安徽经济要想保持长久的增长态势,不能仅把关注点放在数量增长上,还应该注重经济数量与质量的协同发展。二是安徽社会民生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由图2可知,除创新驱动指数外,人民生活指数的上升态势最为稳固,从1999-2018年20年间共增长了0.2393,这表明安徽正在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且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安徽聚焦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建设等领域,不断扩大民生范围领域,全面推进民生工程。三是安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逐步增强。由图2可看出,安徽省创新驱动指数呈明显上升态势,从1999年的0.0002增长到2018年的0.2365,说明安徽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最近10年安徽科技研发的投入大大推动了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诞生,这不仅使得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同时为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影响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为:一是安徽社会稳定发展滞后。由表2可知,社会稳定指数从1999年的0.0621到2018年的0.0620,间隔19年指数不升反降。并且由图2可以看出,这20年间社会稳定指数曾出现长期下降的态势,直到2011年社会稳定指数才出现上升趋势,但在2018年又有所下降,说明社会存在不稳定性因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降低失业率、稳定物价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二是安徽生态文明提升缓慢。表2和图2结果均显示安徽生态文明指数在1999-2015年间一直起起伏伏,直到2016年才有明显提升,之后又放慢增长速度。其原因有:首先是二产比重偏大给环境施加过大压力。从2005-2018年,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一直是最大的,比重偏大的直接结果是重工业的快速发展,而重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消耗,这势必会造成环境污染;其次是环境治理保护投入不足阻碍了绿色发展。根据联合国预测, 要使污染得到基本控制, 环保投入应保持在GDP的1%-2%的水平;若提高到GDP的5%, 则可以实现完全控制;提高到GDP的8%-10%, 就可开始进行良性循环[15]。安徽未来在加大环境保护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依然面临较为艰巨的任务。

3 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为了对未来五年安徽省经济质量发展水平进行预估判断,利用评价指标建立预测分析模型。鉴于样本数据(n=20)的有限性和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选择了独立性相对较强、经济意义显著、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较好的指标作为预测模型的解释变量,分别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1)、“城镇登记失业率”(X2)、“R&D占GDP比重”(X3)以及“单位能耗”(X4),一项新技术从研发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研发投入对经济质量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期。用 “R&D研发投入”指标的滞后1期所对应指标变量代替其原始指标变量,建立如下线性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μ

(8)

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8)做回归计算,结果见(9)式和表3。

(9)

表3 模型(8)回归及检验结果

表4 模型检验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设立“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种不同情境对安徽经济未来高质量发展做情境假设预测。由于目前失业率处于近20年来最低位置,进一步降低失业率难度较大,为此本研究设立的“乐观情境”是三产占GDP比重达到55%、失业率保持当前水平、R&D占GDP比例达到2.36%、单位能耗降到0.37吨标准煤;而“悲观情境”是失业率回升到3.5%以及三产占GDP比重、单位能耗和R&D占GDP比例停留在2018年水平,在这种情境下安徽经济质量水平大约下降10%,属于很不理想的经济环境;而“中性情境”则处于“乐观情境”与“悲观情境”之间,在“中性情境”下,安徽经济质量水平与2018年相比有所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乐观情境”下,未来5年安徽经济质量水平也难以像最近5年那样以每年5%-6%的速度上升,“乐观情境”下的预测结果是未来5年总体上升18%,这是较为理想化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境。但是安徽要想获得如此好的高质量发展形势,须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研发投入、降低生产生活单位能耗以及增加就业岗位、减小失业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计算出来的各年度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是利用熵权法基于现有样本所得,所以在未来理想化的经济情境下,高质量发展得分结果可能会大于样本期内最高形势,即得分值超过1的现象(见表5和图3)。

表5 不同情景假设下的预测结果

图3 未来5年安徽经济质量发展水平预测

4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较好形势,从具体评价指标看,过去十多年安徽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从评价指标中也看到生态文明和社会稳定发展相对缓慢和滞后,未来弥补这一短板是促进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预测结果看,在理想的经济“乐观情境”下,未来5年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依然有提升的空间,但需要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做出更大努力。

为此结合安徽现有发展趋势和自身特点,提出对策建议:继续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原始创新;加大绿色治理体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和谐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增强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发挥合肥市在经济、科技上的引领作用,不断实现安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安徽高质量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