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 SpaceⅤ的我国体育中考研究回溯与前瞻

2022-05-06 07:37周湘建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考考试体育

周湘建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1979年,上海崇明中学在中考加试体育,历经多年,到1997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印发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1998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实行体育中考。体育中考从决定实施到现在,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为了更深入落实体育中考,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本文利用Cite Space V软件对体育中考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我国体育中考研究热点和主题,寻根问源,助力体育中考改革和体育中考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获取文献的质量决定着分析的客观性及可靠性,有效分析的前提是合理地获取数据。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索源,以“体育中考”和“中考体育”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起止时间为1999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对所得文献进行逐条阅读,经过人工筛选,剔除会议记录、考试咨询、报纸等与研究不相关文献,最终得到618篇文献。

本文采用陈超美教授研究开发的Cite Space V(5.7.R5W)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 V软件可以用于研究某一个主题的演进,通过形成科学知识图谱进而分析,得以解释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对该领域的未来前景的预测。将618篇文献以“Refworks”形式导出,再导入Cite Space V软件中,时间跨度选择1999—2020年,年度切片选择1年处理1次,进行共现、合作网络分析,绘制成图谱,对其进行分析解读,归纳体育中考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探讨体育中考研究前沿,最后提出我国中考体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度论文发表趋势及研究阶段分析

论文年发文量可以体现对体育中考领域的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我国学者对体育中考领域的关注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13年发文量达到63篇,研究具有明显的突增到稳定的特征。依据年度论文发表趋势,可以将体育中考研究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1)萌芽阶段(2000—2006年):年均发文量为4.14篇,研究基础薄弱,对体育中考进行初步探索,主要对现状对策及中考加试体育的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2)高速发展阶段(2007—2013年):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我国体育发展,使研究热度大涨,学者关注度逐年增加,年度发文量突增。论文关注对象主要为新课程、体育课程改革、中考体育加试、各地域体育中考制度等。(3)稳定发展阶段(2014—2020年):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最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段时间发文量趋于稳定,年均发文量50多篇,研究热度不减,研究内容更加广泛,对体育中考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更体现深度研究,研究不断细化;更关注体育中考项目及体育成绩的提高等,如实心球、中长跑、引体向上的训练与课程,研究内容逐渐深入。

图1 2000—2020年体育中考研究年发文量

2.2 研究作者分析

在合作网络分析中选择“Author”,生成作者合作分析。通过对作者的分析,可以发掘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及作者间的合作交流,见表1。通过对作者研究统计,确定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共有6位。其中,有高校教师也有初中教师,初中教师对体育中考感受最为真实,对体育中考的实施也有自己独特的认知。

表1 我国体育中考研究高频作者统计

王兆锋发文量排第一,他发表了6篇体育中考领域文献,他深入广西的城市进行调研,从现状、影响因素、考试制度、项目设置、评分标准等方面对体育中考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文量排第二、第三的是徐烨和刘礼国,他们合作紧密,完成了4篇对体育中考的研究,主要对体育中考制度的研究。其代表作为《中考体育制度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该文从体育中考制度入手,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对其消极影响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旨在来完善体育中考制度。

杨远飞与张震伟是参与体育中考的一线教师,他们设身处地,主要对体育中考现状及运动项目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论文构成看,对体育中考的研究不够深入,来自核心的文献较少,总的发文量并不多,由于各地制度原因,中考体育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对体育中考的研究还需要更广泛、更深入的多学科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以个人为主,合作机构较少,机构间联系较松散。

2.3 体育中考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的核心词,通过关键词共现频率的分析,可以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态势,进而突显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将所获取的618条文献导入Cite Space V软件,时间切片选择1年,选择Node Types中的“Keyword”,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绘制出体育中考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图谱中N代表节点数、E代表线数、Density代表密度。图谱中共有397个节点、1 004条连线,密度为0.0128。图谱中突出了“体育中考”“中考体育”“中考”“体育教学”“对策”“体育”“现状”“学校体育”“体育考试”等关键词,图谱中关键词的大小跟其出现频次成正比,同时也呈现出各关键词中的联系及研究主题密切关系。

图2 体育中考研究中关键词共现图谱

每一个节点对应一个关键词,对体育中考的研究主要以体育中考及中考体育为中心,2000—2020年我国体育中考研究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如表2所示。其研究主要围绕中考、学校、学生展开。

表2 我国体育中考研究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

本文研究对618篇文献经过系统自动聚类,系统显示了最大的聚类,确定了前11个聚类:#0体育中考、#1体育、#2中考体育、#3学校体育、#4中学生、#5体育加试、#6体育课、#7体育教学、#8体育考试、#9学生体质、#10初中体育,经过归类,确定了体育中考研究热点。(表3、图3)

表3 2000—2020年体育中考研究主题表

图3 体育中考研究主题聚类图谱

(1)体育中考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理层面及实操层面)。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大量体育中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支撑着对体育中考的改革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中考理论研究包括“#0体育中考”和“#2中考体育”这2个方向的理论部分。研究体育中考理论是研究该领域的所有元理论,即对概念及理论知识(如新课程标准、考试项目设置、考试公平、中考体育改革、中考体育加试、中考体育制度、辩证关系、激励理论、德育研究、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发展等方面)的探索总结。

施文海通过对全国70座城市体育中考顶层设计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对各城市间的体育中考政策进行横向对比,从测试项目、评分标准、考试模式等方面比较,明确了我国体育中考测试政策由各城市的体艺科(处)制定,体育中考测试项目各地都不相同,涉及的测试项目有51项,其中10项是最常用的。各地评分标准及分值也有一定差距,考试模式为3种:一是现场考试直接测得成绩得分;二是平时表现+现场直接测试得分相结合确定成绩;三是对所测的成绩进行等级划分。

中考体育实践从各地方体育中考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对政策进行分析解读及顶层设计学理层面,到一线体育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主要是体育中考现状与对策、体育中考项目分析、教学训练方法等。体育教师根据政策导向,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项目、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体育测试成绩纳入中考,体育教师在给初三学生授课时,以中考为指导,课程内容以中考考试项目为主,体育教师不断探索得出的教学经验及对考试项目的理解,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如实心球训练、中长跑项目训练、体能训练方法、立定跳远训练、足球运球绕杆射门、篮球绕杆运球、核心力量训练、跳绳等围绕考试项目展开的教学训练。由于升学考试导向,体育教师针对初三学生的体育教学课更偏向教授中考考试项目,这使体育教学课成了训练课。

王献英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及自己的训练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教师进行授课时,由于可选项目不一样,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选择的项目进行分班分组教学训练,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成绩。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上升到理论层面研究是对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诠释。

(2)体育中考考试及改革研究。从1990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到2016年《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我国从明确体育考试到全国各地都推进体育中考,体育中考由点到线、由线到片,各地对体育中考进行了积极探索,确定了体育中考最新实施方案,对各环节方案不断细化。各省区市考试模式多样,考评方法无统一标准。截至2020年底,云南省昆明市、四川省攀枝花市、湖南省岳阳市等体育中考分值为100分,其余各地都在30~100分,各地在逐渐加大体育在中考所占的比例,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升高,表明体育中考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作用。

各省区市根据自身情况所制定的体育中考模式不尽相同,需要合理制定中考体育制度。修海认为,通过合理制定中考体育的内容、方式和考试制度,并纳入素质教育,对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学校体育工作价值有重要意义。

李冬梅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域下对体育中考考核项目及政府的有限理性等方面进行了一定思考,提出大连市体育中考制度应从学生出发,完善评价机制、重视学生间差异,提高考试信度等建议。合理的体育中考模式,有利于素质教育深入全面发展,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查阅文献,普遍认为有2种体育中考模式,即单一评价和双重评价2种模式,分别为现场考试模式和过程性评价模式+现场考试模式结合。现场考试模式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考试,学生考试成绩即为中考成绩,此模式是对学生成绩的客观体现,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比较方便,因学生个体差异,不能客观体现学生的努力程度及进步幅度。过程性评价模式+现场考试模式相结合,即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外表现等纳入其中,再加上学生最终考核成绩,进行一个综合性评价,来确定学生的中考成绩。王海波和陈海波对江苏省2种体育中考模式进行了研究,得出“现场+过程”模式教育效果优于“现场”模式,体育中考实施对学生体能有良好的促进效果,并深化了学生体育行为,使大部分学生形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

(3)学生健康发展研究。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体质健康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将体育纳入中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并提升体育在学校中的价值。体育集身体锻炼、运动健康、心理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课具有一定强度的身体练习,在身体运动的同时,也能释放学生的压力,让学生处于轻松、自由的状态,对学生减压起到重要作用。体育中考的实施对学生做了要求,为达到考试标准,体育课常上成训练课,这对学生产生了一定压力。体育中考应回归育人本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学者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阐述了体育中考实现学生健康发展的研究。

我国人口基数大,对残疾学生教育公平应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体育领域正在逐步实施“残健融合”的教育理念,制定出一套能够公正客观评价学生的体育中考模式。徐礼国将学生分为A类和B类,A类进行理论考试,B类进行理论+实践考试,实践考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充分人性化。对经过医院鉴定开具证明的特殊考生采取免考或部分考等政策,制定评分标准,严格进行资格审查,促进教育公平。

(4)体育课程及教学研究。体育课程的设置决定着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课堂效率等,需要体育教师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并有自己的教学理念,这体现着体育教师的执教艺术,促使体育教师不断学习实践和钻研。学生最终面对的是升学,体育中考成绩是总成绩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在课程设置中,学校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会适当地向体育中考项目倾斜。这也让体育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体质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刻不容缓。学者从各种角度、各种维度对体育课程及教学进行研究,如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体质健康导向的课程设计、各运动项目的设计教学等,研究目的指向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运动锻炼习惯和提高课堂效果。

在短时间内,相关联系紧密的文献会形成研究热点,而关键词是文献研究的总结。在关键词中加入时间因素,关键词一旦出现,就会固定在首次出现的年份中,形成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在其中,加入时间维度的图谱能够探析研究热点出现的阶段及其演进脉络。本文研究在关键词聚类操作界面中保持其他设置不变,选择“Timezone view”得到图4。

图4 体育中考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中考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从单一到整合,研究逐渐细致深入,研究范围变广。从体育中考顶层设计到运动项目,主要呈现为以下特征。

(1) 从实证走向融合。早期对体育中考及改革的研究现状及对策、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的重要性研究是该阶段的重点研究方向。随后,在体育中考主题研究中进一步进行延伸,体育课程改革、中考体育加试、新课标实行、体育教育、中学生、体育成绩成为研究的新趋势,研究逐渐深入。现在,体育中考的影响、中考应对策略、体育中考考试的项目练习、体育训练聚焦为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到学校和教师的执行探索,逐渐深入细化。在整个研究历程中,在教育部的部署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体育中考相关文件的指导下,以政策为导向,体育中考研究的内容和主题呈发散到细致趋势,展现出多层次、聚焦、合作共生的状态形势,勾勒出从体育中考宏观探讨到微观研究再到宏观指导,从实践出发到理论分析再到实践验证,从定性探析到定量验证再到两者结合的分析发展脉络。

(2) 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在研究方法上,早期对体育中考的研究多采用访谈法、实地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基本手段来得出研究结果,达到研究目的。随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逻辑分析法、实验法等;现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使用的研究方法不断丰富,从单一性分析研究到量化、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研究逐渐与教育学、训练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研究视角不断借鉴其他学科知识,加强了学科间的合作。体育中考工作者扎根基层,从顶层设计到项目的训练,立足于体育中考的长远发展,全面推动了体育中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 结论与启示

3.1 结 论

体育中考研究关注度逐年增加,发文量从爆发式增长到趋于稳定。依据论文发表趋势,体育中考研究可划分为3个阶段。研究作者以王兆锋、徐烨、刘礼国、杨远飞、张震伟、柳昭洋为主要代表,核心作者较少,作者间未形成广泛合作。发文量较多但研究深度较浅,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献较少,研究具有地域性特点。

根据关键词频次,可见从宏观的制度、模式、中考改革和学校体育,到微观的教学、训练、体育课、学生体质等11个研究热点,研究主题较为稳定,研究范围较全面,缺乏学科间合作,在研究热点主题上体育中考理论与实践、体育中考改革、学生健康发展、体育课程与教学4大主题一直保持稳定,成为体育中考研究中主流领域。

随着体育中考相关政策的落实,对体育中考的研究从单一性研究逐渐过渡到多元性研究,呈现以政策为导向,研究不断深入细化,从体育中考的宏观研究细分到各个考试项目、教师、学生、学校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从早期多使用单一研究方法,到后面慢慢多种研究方法结合进行实证。研究也逐渐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正向积极研究态势。

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育中考研究理论。我国对体育中考的研究虽然有众多有关其政策方针、改革发展、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但大多停留在对政策和实践研究表面,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从各角度对政策理论进行解读,缺乏扎根其中的基础理论研究。

3.2 启 示

在对我国体育中考研究发展的历程探索中,实行体育中考的本意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在体育未纳入中考前,学校将体育以副科进行对待,导致学校不重视体育,学生体质下降,将体育纳入中考,可以保证学校保质保量开设体育课程。在此基础上,应探究体育中考的本意及基本内涵,扎根其中,从政策到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深解,从而再进行实证研究。将体育与教育融合,贯彻“体教融合”新政策,从不同角度促进体育中考的实践开展、运动项目技术、体育中考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体质等新的理解,使研究更全面、更贴合指导实践,从根本上加深对体育中考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解决其实践研究中的问题。

我国体育中考政策具有地域性特点,各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情况制订体育中考考试方案。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信仰不同,如何让少数民族适应并融入体育中考值得思考,因此可加强对地域及民族方面的研究。另外,可增加对我国特殊人群的体育中考实施的研究,如对残疾、患特殊疾病者等不适合运动的学生,实行特殊考试模式,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的考试,对体育中考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在对体育中考研究时,要注意其与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的关系,让研究更贴近实际。理论用于指导实践,需要采用多种、多角度、多维度的方法,构建起以学校体育、学生体质、运动项目练习、体育教学等为基础的体系,来对体育中考进行多方面分析研究。可利用多种研究方法,交叉融合,借鉴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同时发挥体育中考的作用,以取其长、补其短,促进学校体育和体育中考的发展,使体育中考更客观、全面。

猜你喜欢
中考考试体育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我们的“体育梦”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放松一点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