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桂英,马亚莉,王安东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下简称《健康中国行动》)紧随时代的变化,对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并明确指出到2022年和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超过70%和9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达到1.9m及以上和2.3 m及以上等行动目标。显然,根据我国国情,《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体育在行动的有力抓手之一就是学校与社会共享体育资源,从而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为落实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助力。(图1)
图1 《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的体育资源共享
纵观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阻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除场地设施匮乏、经费短缺外,社会体育骨干人力资源不足问题也日益凸显。而学校体育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乐观,尤其基于国家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和体质测试数据上报的规定,相关部门也进一步加大了学校体育资源的补充。仅运动场地方面,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统计,教育系统即各类学校管理的体育场地面积达10.56亿平方米,面积占全国场地总数的53.01%,达一半以上。因此,目前在明确公民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实现学校体育资源对社会共享,将会是政府进一步促进社会体育发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响应国家《健康中国行动》的有力抓手。首先,学校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能极大地缓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体育事业在发展中资源短缺的矛盾,进一步推动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在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中,缺乏大量专业的体育指导员,进而缺乏系统科学的运动训练,严重阻碍了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学校对社会体育资源的开放、共享,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教师、青少年体育社团学生的指导和管理能力。最后,学校内丰富的人力、场地等体育资源也方便为社会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的大力开展服务,以赛促练,充分调动习练者的锻炼激情,进而高效地促进社会协同学校体育共同发展,共促全民的身心健康。
学校体育作为中国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共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是全民健身的基础,是中国体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健康发展将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而学校体育资源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基础,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保证。尤其在全员参与,共同努力搭建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平台下,人们的体育需求也日益提升,现有的体育资源已无法继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学校体育也不例外。因此,在秉持互惠互利的前提下,通过社会体育资源与学校共享,显然可以较好地补充学校体育资源缺乏的短板,促进政府、行业协会、医院、企业、社区等力量充分发挥各自的社会优势向学校注入相应的体育资源,从而进一步搭建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资源平台,刺激学生的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学校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目前,我国还没有有效的方式实现社会与学校的体育资源共享,导致体育的健康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研究当下《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社会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是下一步提出有效实施办法的关键。
在我国,政府制度和决策机制是社会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工作能否展开推广的重要行政手段。但在实际政策、制度和文件落实时,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如不能充分考虑社会和学校体育的实际需要、法治保障和绩效监管等,将会导致实施体育资源共享缺乏实际动力,难以真正落地实施全民共建、共享体育资源的目的。
社会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对社会而言,就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能保障公共体育资源向大众和学校投入和开放;对学校而言,作为国家的公共资源,其大多由政府投入建设,理应向社会开放。因此,新时期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行的当下,此项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义务性。然而,长期以来,学校习惯于稳定、规范和单一的封闭式管理体系,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必将促使学校由封闭转向开放,纳入活跃、合作和多元性的社区空间,这势必对学校原有的管理体系产生冲击。因此,在资源共享方面,如何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平衡各方的利益,提高共享效率,使资源共享可持续健康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安全重于泰山,不管是针对社会,还是学校,安全因素始终是制约体育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也是这项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的基础保障。尤其是学校管理者,面对开放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为了保障自身的正常教学,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往往选择封闭自身的教学资源。因此,当下研究社会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机制下的安全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是《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保障社会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当务之急。
《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社会与学校体育资源的全面开展,给新时期的政府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如何在政府政策的引领下,携社会各界力量加大对社会和学校体育资源的立法建设、绩效评价、资金投入等,是保证社会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落实的关键。(图2)
图2 《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的政府引领
在立法方面,为进一步促进社会与学校体育合作的有序推进和实施,满足日益发展的全民健身的需要,为社会与学校体育资源合作共赢发展提供法律支撑,与时俱进地形成有法可依的法律体系,显然是政府部门应该考虑的切实工作。
在绩效评价方面,针对体育资源共享,社会和学校能否有效执行和落地的关键因素还有政府能否协同其他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行政手段,政府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社会和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执行能力、工作业绩等进行考核和评价,以便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监控此项工作的执行和落地,形成社会和学校体育协同发展的共建模式。
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可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赞助、赛事运作等为辅的筹集引领方式,拓宽经费的来源渠道,加大相应体育资源人力和物力方面的经费投入。例如,适当的经费补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教练员、专业教师和学生骨干的带头与引领作用,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授他人运动知识、提升群众运动水平中来,使其社会价值发挥到最大。(图3)
图3 《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的资金投入
在物力方面,尤其在学校,适当的经费投入可以促进场馆、器材等设施的建设、购买与维护,从而实现政府主导、社会和学校积极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另外,在此基础上,学校也能够有能力承接举办一些体育比赛,以赛促练,充分调动校内师生的锻炼积极性,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体育活动基地,促进校内外所有人群的体育锻炼,进一步达到学校与社会共享资源的目的,以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和体育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
学校体育资源的共享应该在政府政策的支撑下,倡导由多部门、多领域通力合作,各尽其责,搭建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平台,定期检查体育场地安全及维护,从而确保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落地生根,同时不增加学校的管理成本,扫除学校参与的顾虑,如引入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加强自身造血功能,真正做到体育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
虽然此项工作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属性,但是共享双方的造血功能同样重要。毋庸置疑,《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资源共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资源不断损耗的过程。因此,学校为了维护和购买持续的体育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提高习练者的锻炼舒适指数,适当地收取锻炼人群的费用,汲取市场运作的经验来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师生和社会人群的参与率,是当下维护各方利益、实现共赢的有效模式。
《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体育资源共享的首要因素就是保障社会与学校双方的安全问题。在此,以学校为出发点,针对安全防控,本文提出“强自身”和“寻支持”2大对策,以便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使社会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图4)
图4 《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的安全防控
首先,学校要建立必要的人员监管系统,保障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如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预先采集所有欲入校锻炼人员的详细真实信息,并进行核查筛检,可采用“刷脸进校”,以便有效监控一切进出学校的外来人员,从根源上减少人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引发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其次,学校应实时更新和维护相关场地、器材,保障锻炼的安全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的提高,势必加快体育资源的损耗,因此学校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对场地、器材进行检修和保养,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损伤。最后,学校要普及安全知识和技术指导,增强自身服务。学校一定要调动丰富的专业体育人力资源,培养锻炼者正确的技术动作,并指导其做好相应的准备活动,全程做好健康档案跟踪和反馈,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首先,学校要赢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引入市场化管理体制。学校作为政府主管的教务系统,在征得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分离资源的所有权和对外运营权,委托外来机构管理、运营、维护和开发体育资源等,是增加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提供更优质服务、保障合作各方安全的共赢模式。其次,学校要赢得锻炼者的支持和配合。例如,学校可要求社会人士在进入学校锻炼前必须配合学校做相应的健康评估和检查,并购买体育运动意外险,接受学校管理人员的健康监督;同时,社会人员进入学校还必须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合理地选择运动项目和场地、器材,并遵循相关运动规律,保证锻炼的安全。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持续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期望。全社会共享体育资源,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的一项长期任务,要扎扎实实、持续推进,从根源上挖掘制约我国社会与学校资源共享的因素。本文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3大对策,旨在促进社会与学校的合作,有效利用一切体育资源,充分调动社会与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促大众和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为健康中国的实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