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动人心

2022-05-06 10:41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婆娘欠条爹娘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文化孕育了丰富的传统美德,有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修身之道;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亦有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

美文一

看麦熟

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走到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的这一变化是一种信號,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这不,看见麦梢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麦梢黄,女看娘”呀!这种风俗辈辈沿袭。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的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都被馨香浸透了。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在她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洒在旷野里,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步来。她们或者静看半天,或者干脆上前折个麦穗,放在手心把颗粒搓下来,吹去皮皮,数数一共是多少颗,然后挑一颗胖嘟嘟的颗粒,轻巧地扔进红唇,用雪白的牙齿咬咬。只这么一下,她们就能估摸出眼前这片麦子能产多少斤上等麦,能磨多少袋特级粉,能擀多少案好面条了。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乎乎的,竟然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的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都不是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土地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这回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可婆家的事又如何能让她们放下心呢!婆娘,婆娘,婆娘的心里有多少牵挂啊!

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

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作者刘成章,选自《清晨之边》,有删改)

赏读

选文集中体现了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展现了以婆娘为代表的关中人孝顺善良、勤劳质朴的传统美德,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悠久的淳朴本色的赞美之情。

文章依次描绘了麦子成熟、婆娘们忙碌准备、行走路上品尝麦粒、牵挂爹娘等多个场景,看似散落,结构上却以“看麦熟”为线索行文,体现了散文自由中带有节制的美。

美文二

一张温暖的欠条

晚间散步,遇见同学。她劈头就说,你相信这世上有好人吗?好得犯傻的那种。接下来说了下面的事。

那天,我妈骑三轮从外面回来,一进门就说,她遇着好人了。

当我听见她说“那人把我的三轮碰歪了”,我这才把头转向母亲,发现她衣服上粘满尘土,这儿一片,那儿一片。我妈却仿佛捡了大便宜似的,滔滔不绝地说下去。“马路上一个人也没有,他原本可以不管我的,他却刹下车子,跑过来扶我,问我摔坏了没有。还非塞给我一张字条,他说字条上是他的手机号……”

我忙不迭地问我妈,字条呢?我妈说人好好的,要它做什么。说完,站起身来就往厨房走。可是,第二天,我妈就起不来床了。

我把我妈送进医院,医生说得马上做手术。

我一边给我妈办理住院手续,一边恨恨地想,一定把那个“好人”找出来。可是,一直到我妈出院,我也没找到那个“好人”。面对一笔不菲的费用,我的火气噌噌往上蹿,逼着我妈从衣兜里找出那张写着手机号的字条。

我用发颤的手指按下那个号码。关机。一连几天,都是这两个字。我虎视眈眈地望着我妈,这就是您老人家遇见的好人!我妈却仍然为那人辩护说,兴许人家手机没电了呢,但说这话时明显没了底气。

那天是个很好的天气,一个男人按响我家门铃,他说他找一个骑三轮的大娘,一个月前他碰了她。他说他原本打算第二天就来看我妈,可是家里出了点事,一直没脱开身……

我打断他说,啥也别说了,先给我报销十万元的住院费。

我妈连忙出来打圆场,问那人,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他说,那天您走后,我不放心,悄悄在您后面跟着,看您进了家门才离开。

“大娘,我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我先给您打个欠条行不行?您放心,一个月之内我一定还清。”我立刻火起,恨恨地说:“蒙人的吧,就像那张写手机号的字条一样。”他的脸腾地红了:“对不起,那天搀扶大娘时手机可能从兜里掉出来了,我换了新号。”

这时,同学突然换上一种动情的语调说,你知道吗?他是个残疾人,他的两条腿是假的。为了十万块钱的债务,他竟然在两家工地干活。他的假肢都累断了,又没钱换新的。他是坐着轮椅来我家还钱的……

(作者曹化君,选自《意林》2021年第2期,有删节)

赏读

“好人”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做出来的。一张欠条便是“好人”之所以为好人的凭证,承载着人性的美、人情的暖。

“纸条”起着线索作用,贯串全文,由失号码条到得号码条,最后打欠条,一步步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大叔作为车祸的受害者,却始终坚守诚信的美德,读后引人深思。

猜你喜欢
婆娘欠条爹娘
小城打工记事杂吟
人间最亲是爹娘
盖碗肉
老爹娘
爹娘
爱打欠条的爸爸
串坟的老人
两张欠条
健忘
两张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