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赋能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政策分析与优化策略

2022-05-05 09:26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年报职教受众

罗 纯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一、从亮相到喝彩:年度质量报告制度的政策分析

(一)政策引导

高职院校年度质量报告(简称高职质量年报)是高职院校必须向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的信息,是高职院校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手段和表达信息的重要载体。[1]高职质量年报产生的深层动因来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新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观的引领,是国家政策激励职业教育快速向前发展的有效举措,最早追溯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其后十余年在职业教育标志性事件中,“高职院校年度质量报告制度”从未缺席,见证了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彰显出国家层面对高职质量年报制度的高度重视。发展历程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年度质量报告发展历程

(二)制度安排

国家政策要求和政府部门主导力量下,教育部职成司2012年10月发布《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2012年度报告的通知》,正式开启了高职质量年报编制工作,随后4年,从试点到高职院校全覆盖,从校级到国家、省、校三级报告制度齐备,编写发布年度质量报告很快发展成职业教育规范办学的经典举措和高职院校的行动自觉。高职质量年报制度安排主要事件见表2。

表2 高职质量年报的制度安排

质量年报发布制度既是国家规范高职院校的有效举措,也是高职院校对外展现本校办学信息、人才培养举措、人才培养质量和绩效的契机,更是高职院校回应各方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需要,如此顺应时代的发展必然和现实需要,让高职教育质量年报一经亮相便赢得职业教育和社会的一片喝彩,塑造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80年代举旗起步以来,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中的砥柱形象,成为了职教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三)框架内容

高职院校年度质量报告较之于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首发年份2010),顶层设计的框架内容更加侧重学生发展和服务贡献,分类呈现的附件让报告的支撑数据详实丰富,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较之于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首发年份2016),更加凸显职教改革和国际交流,拥有6个附件更能直观展现职业教育的成效。三类报告框架内容见图1。遵循框架内容是判别高职质量年报合规性的主要标准。当然,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国家职教改革发展情况和本校年度重要工作自主增加年报展示内容。

图1 三类报告框架内容比较

二、从单一到多元:年度质量报告的受众分析

高职质量年报的掌声最先响至高职院校管理方、举办者和高职院校师生。2012年首次国家高职质量年报发布之时,教育部做出批示给予充分认可和激励,全国各省教育厅高度重视,立即部署省级高职质量年报和管辖区域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的编制,职业教育界从上至下掀起年报的采编和发布热潮。高职院校管理方、举办者和高职院校师生们对自身所在的职教领域从被遗忘不重视到被关注受眷顾,表现出“受宠若惊”般的认同和喜悦,他们对质量年报“一见倾心”、“相见恨晚”。

高职教育是公共教育,价值取向是让公众成为教育服务的受益者。故此,当高职教育打开重门叠户,在中国高职高专网主动面向社会公开发布质量年报,高职院校也纷纷将年报在本校门户网站、当地职教联盟和合作办学理事会等多种场景下登场,管窥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窗口打开了,社会公众、合作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等多元化信息受众喜闻乐见,赢得了他们的阵阵喝彩。

高职院校撰写质量年报,首先要明晰受众是谁,写给谁看。从最初的单一受众逐渐发展到当下的多元受众,可以归为六类:高职院校的举办方和管理者、合作企业及用人单位、高职院校师生和校友、社会公众、潜在的学生及家长、高职教育同行及研究者。[2]对于举办方、管理者和社会公众,高职质量年报是问责报告,需回应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绩效和标志性成果;对于合作企业及用人单位、高职师生和校友、潜在学生及家长,质量年报是展示报告,要展现学校当下办学信息、教育教学改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效;对于高职教育同行及研究者,质量年报是分析报告,有助于高职同行、专家等第三方研究、学习和借鉴该校办学经验教改方法,帮助诊断内涵建设不足和办学问题。受众发展的多元化决定了报告的价值内涵也应多样化,不同利益群体皆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的报告内容中寻求到所需要、所关注、所期盼的内容。

三、从履职到履责:年度质量报告规范发展的思考

高职院校自主发布质量年报的本质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策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自评,但实事求是地讲,现有高职质量年报有功利性倾向,多年来将把控办学资源配置权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首位受众主体,编写发布质量年报有沦为履职工具之嫌。新时代职业教育在“双高计划”引领和提质培优赋能视域下,要满足办人民群众满意的职教要求,匹配社会对职业教育日益增长的关注度,编写发布质量年报应由被动向政府“履职”向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问责的“履责”上转变。在分析和反思我省质量年报诊断的问题及全国各省代表性高职院校质量年报普适性问题基础上,建议从以下八方面优化改进。

(一)分层分类:有所侧重地发布报告内容

教育部文件通知中,高职质量年报界定了学生发展、教学改革、政策保障、国际合作、服务贡献、面临挑战等六个基本章节,辅以“计分卡”“学生反馈表”“教学资源表”“服务贡献表”“国际影响表”和“落实政策表”等六个统计表格。统一的界定,为国家、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省级质量年报和高职院校质量年报排序比较提供了便利,但客观上也造成年报规范性有余、创新性不足,导致质量年报“千校一面”。当前高职质量年报制度总体呈现“三级两类”格局(国家、省级和校级三级,高职院校、企业两类)。笔者认为,各级各类年报发布的内容应有所侧重。国家及省级质量年报,用发展数据、改革项目、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和省域政策执行及成效,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展现职教发展趋势、给予方向性指引和务实性建议。高职院校质量年报采用纪实性写法,用简洁文字、具体数据、鲜活案例,微观展现学生成长、就业质量、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教育教学行为。企业报告则从企业资源投入、企校合作、改革共推、职教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来展现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

(二)文化渗透:三全质量管理理念

高职质量年报的“质量”二字,本质属性上要求了学校要开展全员、全域和全程的质量管理。高职质量年报要求学校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展示立德树人、学生发展、三教改革、社会服务、质量保障等情况,总结凝练人才培养亮点特色,反思诊断分析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囊括了学校的全部工作,高度契合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指导文件中提出的“三全质量保证”的要求,成为一种质量文化。全员是指全体师生都是质量保证的直接主体,人人主动参与教学质量保证;全域是指质量管理涉足教育教学各要素,没有真空地带;全程是指质量意识和监控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全环节。[3]所以,高职质量年报的呈现内容应全面多元,表现形式应丰富多彩,成为清晰展现高职院校质量和文化的校本“档案”。

(三)行文风格:强化话语体系的亲民化和故事性

除职教系统外,质量年报的信息受众主要定位在社会大众和合作企业,因此年报要用朴实的话语体系讲好学校本学年发生的“故事”,不能晦涩难懂、让人难以捉摸。一份效度高的亲民年报,首先内容源于事实,基于详实的数据图片素材和丰富的办学实践成果,既有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又有理论分析和实证案例。其次,文本要摒弃刻板说教的公文写作范式,受众需求导向,以喜闻乐见、形式活泼的实时数据、可视化图表、生动案例呈现,少些刻板的文字描述,多些视觉美观的享受,让非专家非专业的各类受众愿意看、能看懂、看后信。[4]不假大空地摆道理和自以为是地作结论,让受众通过阅读思考后自己作出判断。再者,当前质量年报多为高调论述“质量成果”的溢美之词,较少袒露甚至避而不谈“质量缺陷”,往往只在结尾处宕开一笔,用寥寥数语描述学校存在的问题,[5]没有深层次挖掘也没有深入分析,变成了报喜不报忧的“完美年报”。建议用专门的篇幅正视和剖析自身问题,让读者看到了问题也看到诊改举措,这样的质量年报更真实、亲民、可信。

(四)写实写史:提升数据的支撑性和可信度

数据真实并有质量,是高职质量年报应有之义。数据质量是指数据本身即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清洁度等方面的内在质量。质量年报由学校自主编写,数据由学校自行上报,不少学校存在“选择性上报”与“数据掺水”现象,编制过程并未受到有效监督,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令人生疑。解决措施有三:一是尽量采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高职质量年报社会影响力胜于本科的首要原因便是高职院校有年度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支撑。但同时也看到,高职状态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源头上有放大概念、理解不准、把关不严等现象,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失真数据、虚报数据和离奇数据,若不及时辨别真假、去伪存真和深度清洗,编制而成的质量年报展现的高职状态会给受众和社会带来误解。所以编制质量年度报告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采用经得住质疑的可靠数据,并且前后有逻辑关系的数据间能够相互印证。二是依托高职院校近年进行年度“教学诊断与改进”而建立的校本数据平台,解决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学年度数据采集相对滞后的问题,发挥好年报质量监测和评价的时效性功能。三是尽可能采用无利益牵绊的第三方评价数据,增加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公信度,也更吻合建立质量年度报告的初衷。

(五)主题选择: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质量年报是职教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呈现形式和时代缩影,一份好的质量年报会回答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最关注的问题,选好要表达的主题很重要,它是质量年报的灵魂。每所学校主题的选择可以不一样,而且应当不一样,这样方能体现各校的校本特色、各区域的发展差异,避免千校一面。主题词的选择要有时代感,可以来源于当下国家职业教育文件中的热点、高频词,如“专业群建设”“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学分制改革”“中高本衔接”等;可以来源于学校内涵建设重点、难点或关键绩效;可以来源于区域职业教育改革重点;还可以通过集体座谈、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取行业企业专家从生产、服务一线角度关注的重点,获取用人单位、毕业生、学生家长关心的问题。

(六)组织把关:编制工作落实落细

年报内容涉及全校各方面工作,一份质量年报多在3-7万字之间,每年撰写,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效机制予以保障。学校应出台“质量年报编制管理”的文件或规定,明晰质量年报的编制思想、质量标准、分工原则等,为高质量撰写年报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第一步初稿撰写,学校组建以质管办或教务处负责、二级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质量年报编制团队,落实落小年报编写内容和统计报表的细化责任,统一行文风格、印证前后数据后,团队成员集体审稿。第二步众审,选择紧密合作型企业代表、毕业生用人单位代表、在校师生代表、二级院系院长、核心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对质量年报的主题选择、具体内容、重要数据进行质疑式审查,提出可行的修改意见。第三步会审,质管办和学术委员会集专家之力会诊质量年报的价值和质量。第四步定审,由校领导对学校上一学年人才培养工作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一次集体审阅,是对本校年报责任的最终确定。

(七)互动渠道:赋予受众知情权和话语权

质量年报宣传不力、社会认知度不高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随机调查本省10所高职院校二、三年级学生,发现高职生对本校的质量年报认知度很低,86.18%的学生不知晓自己学校发布了质量年报,几乎没有学生完整浏览过一遍本校的质量年报。随机对我校106家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调查,也只有36家参加了合作办学理事会的企业知晓并阅读过质量年报。

纵观现有高职质量年报发布体系,国家级质量年报由教育部和第三方共同编制,编制完毕并策划有年度发布会,各高职院校参会规模盛大,多路知名媒体参加推广造势。相比之下,省级质量年报和校级质量年报自营销策略甚少。省级质量年报编制完毕上报教育部后便束之高阁,很少在本省发布、各校交流学习;校级质量年报编制完毕上报教育部、省教育厅并往学校网站一挂,万事大吉,均缺乏与信息受众的互动反馈,年报发布主体不关心不收集受众意见,受众阅读之后也没有交流探讨的机会和渠道,助推职业教育的实效不显。改进方法是创设多元互动渠道,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如形式多样的发布机制,除门户网站发布外,也可以在合作办学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职教联盟等多种场合发布;还可以推出质量年报的简化版、微信版、“一图读懂质量年报”彩图版等,推送给不同的阅读主体,让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各方受众拥有知情权和话语权,能对内容真实性与有效性进行监督,也让发布主体有一定的问责压力。

(八)建立范式:聚焦质量维度发散思维广度

职教体系视域下如何关注“质量”“问责”“绩效”,更好地编制质量年报?课题团队在多年编制学校质量年报的积累中,深切感悟到在价值层面需要有一定的系统逻辑、共识内容,或表象或深层的信息都在其中得到充分而有层次的表达。笔者积累多年编制年报的经验,对校级质量年报设置了8个质量维度、31个质量监测点,层次及内在逻辑如图2所示,以期对同类院校编制年报有所启示。其中,特色与创新可以根据本校年度重点工作凝练创新性、独特性措施及成效。

图2 高职院校质量年报质量维度鱼骨图

新时代的高职,在“双高计划”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引领下,“三级两类”质量年报怎样以有深度的数据挖掘和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在利益群体多元的职教场域中探求更大的价值实现空间;如何突破当下藩篱,更新现有模式,增大问责压力,赋予年报在信息公开和分享等方面更灵活的制度空间,真正起到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作用和反哺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是需要直面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让高职质量年报真正成为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才能更加深远而美好地存在。

猜你喜欢
年报职教受众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重要数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