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漆腾飞 唐梦辉
随着春天的到来,手足口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这种急性传染病专挑幼儿园、学校等孩子们聚集的场所“兴风作浪”。根据既往手足口病流行规律,自3月起,手足口病疫情将逐步上升,5~6月达到流行高峰。
目前,手足口病还有个“表兄弟”——疱疹性咽峡炎,也处于高流行状态,此病的病原体与手足口病一样,同样是肠道病毒,症状和传播途径也与手足口病相似。家中有小孩的,一定要注意防控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3 岁的鹏鹏,从游乐园归来后第二天突然发起了高烧,体温最高时达40℃,伴有咽喉疼痛、流口水、没胃口、精神差。2天后症状仍没有好转,高烧反复不退,家长赶紧带着鹏鹏到医院就诊。儿科医生检查发现,鹏鹏的口腔内长有许多疱疹,部分疱疹还出现了溃烂,血常规提示存在病毒感染,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传染性强、传播快,好发于夏秋季,5 岁以下儿童是高发人群。
有不少家长认为疱疹性咽峡炎就是手足口病。其实不然,但二者是一对“表兄弟”。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主要为柯萨奇病毒(CV)A 型、B 型,以及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 型(EV71)等。其中CV-A16、EV71 较常见;疱疹性咽峡炎同样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和EV71。
引起这2 种疾病的病原体有部分是重叠的,因此它们在症状、流行病学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传播途径相似,都主要通过粪-口或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上也很相似,一般都有发热,均在口腔内见到疱疹、溃疡。
不同的是,疱疹性咽峡炎是先发热再出疹,疱疹分布在咽部和软腭处;而多数手足口病是先出疹再发热(有的无发热症状),除了口腔咽部和软腭有疱疹外,口唇、手心、足底、肛周、膝盖、手肘均可长皮疹。
此外,疱疹性咽峡炎多数预后良好,极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重症病例,而手足口病有1%左右的重症病例。如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呕吐、易惊醒、四肢抖动、精神差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孩子需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隔离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没有特效药,主要是对症处理。患病期间要注意让患儿多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针对重症手足口病,目前已上市的EV71 疫苗,能预防EV71 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等相关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接种了疫苗或得过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这只是对感染过的肠道病毒血清型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而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血清型,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且接种疫苗或患病后,体内产生的免疫力也不持久,所以孩子反复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在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重视预防工作,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要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