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经济效应
——基于东中部地区的实证研究

2022-05-05 09:13王思怡
市场周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欠发达劳动力流动

王思怡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

一、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与劳动力流动的作用密不可分。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加快了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统计与计算,我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规模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200万人增加至1985年的800万人,到了2019年高涨至1.74亿人。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飞速飙升,在2010年的时候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了,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了明显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的GDP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一直远超中西部地区。除了既定的地理优势,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这样两极化的现象的原因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生产要素的流动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劳动力流动受到经济和社会因素影响,对于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产生了不同的作用效应。那么,作为劳动力流动主要流向地的东部地区,以及大量劳动力流出地的中部地区,这样大规模的流动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笔者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出发来研究劳动力流动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划分阶段以探讨两个地区的阶段性差异。

本文对于剩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梳理了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相关文献;第三部分介绍了本文的计量方程和主要数据来源,以及实证分析结果;第四部分是针对实证结果所提出的结论和政策意见。

二、文献综述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生产要素在部门和地区间的流动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劳动力从第一产业流动到第三产业,是各国都已经或者以后会经历的一种现象,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收入差距成为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驱动力。Belton Fleisher等得出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形成中国特有的“民工潮”。这样大规模的流动对东部还有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于劳动力流动和区域经济增长关系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Bogue提出了推拉理论,即人口流动是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他认为流入地的那些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条件就成为劳动力流动的拉力,相反,流出地的不利条件就成为了推力。

国内学者对于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有相当丰富的研究。蔡昉和王德文提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以及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可以解释我国10%以上的经济增长原因;姚林如和李莉认为我国内陆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为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提供了生产动力,从而使得沿海地区出现了递增的集聚效应,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程名望和史清华认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我国总体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彭连清指出我国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流动到东部地区,呈现跨区流动的特点,加强了东部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东部地区城市化的进程。毛新雅和翟振武认为省际人口的净迁移对区域增长起着促进作用。它对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但人口净迁出阻碍了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逯进和郭志仪认为我国各省的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都存有稳定的正向关系,但东、中、西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谭瑶等实证分析出人口净迁移率对东部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及数据选取

1.模型设定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研究的基础方程如下:

其中,gdp是人均GDP,代表经济发展情况;lab是劳动力流动;gov、fix、for、ter是控制变量,分别代表政府干预程度、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

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及《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

2.核心解释变量

(1)劳动力流动。本文定义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为流动人口。在此构建了反映各省的劳动力流动的指标:各省的劳动力流动比=各省的流动人口/各省年底总人数。

(2)经济发展状况。本文采用地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指标。

3.控制变量

(1)政府干预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地方GDP。

(2)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GDP。

(3)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进出口总额/GDP。

(4)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比=第三产业增加值/GDP。

(二)描述性统计

所选用的各项变量指征见表1。

表1 各项指标基本特征

(三)总体回归分析

选取1995~2019年共25年的东、中部省份数据,对劳动力流动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为了增加数据的平稳性,对所有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回归结果见表2。

表2 劳动力流动对东、中部经济发展的效应检验结果

表2显示核心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5%的检验。从回归的结果来看,劳动力流动推动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且对于东部地区的影响作用略大于中部地区。作为劳动力主要流向地的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中部地区存在劳动力外出务工把部分收入寄回家中的现象,推动了消费和投资。同时中部地区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下,出现了劳动力返流的现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由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分析可得政府的干预促进了两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且东部地区的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的干预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更大的促进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每1%的固定资产投资,就会促进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增长0.87%。产业结构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正向作用,东部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得第三产业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起来,进一步推动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对外贸易阻碍了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这可能是因为开放的贸易体制会产生较高的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中会使经济面临更多的冲击和不确定性,这些都会阻碍其发展。

(四)分阶段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劳动力流动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影响,将我国的劳动力流动分为人口流动加快阶段(1995~2008年)和人口流动深化阶段(2009~2019年)两个时段,分别研究劳动力流动对于地区经济的影响。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分阶段劳动力流动对东、中部经济发展的效应检验结果

表3显示,

R

的值接近于1,各个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对于各阶段、各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文将分别以阶段、区域进行横纵向对比。

1.东部地区阶段性对比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劳动力流动对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且第二阶段的影响大于第一阶段,即劳动力流动每增加1%,经济会随之增长0.16%和0.30%。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逐渐放开了有关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积极应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人身保障问题。这些保障政策的提出和实行进一步加快了劳动力的流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中部地区阶段性对比

第一阶段劳动力流动不仅没有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反而起到了阻碍作用。考虑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寻求更高的收入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使得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由于缺乏劳动力陷入停滞,且光靠劳动力的收入回流不能使留置于欠发达地区的整个家庭脱离贫困。而随着国家出台各项帮扶政策,包括外出务工劳动力回乡创业等政策的支持,劳动力出现回流现象,起到了刺激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而随着中部地区的发展,其他地区的劳动力也会大规模流入中部地区,寻求发展机会,为中部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3.东、中部地区阶段性对比

就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言,在第一阶段,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受到了劳动力流动的正向影响,而中部地区则是显著的负相关。但在第二阶段,尽管东部地区的正向作用在增强,但是中部地区的阻碍作用不仅转为促进作用,且劳动力流动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甚至大于东部地区。前期是因为劳动力都倾向于在发达地区寻求工资更高的工作,所以纷纷从欠发达地区流出,造成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缺乏活力。而后来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再加上政府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愿意回到家乡自主创业,还有部分其他地区的劳动力涌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4.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从劳动力流动角度来考察经济增长问题,利用计量模型来分析1995~2019年间我国各省的劳动力流动对东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劳动力流动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②政府的宏观调控无论对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起到了推动作用。③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劳动力的需求就增大,这会促使劳动力进一步加快流动,促进经济发展。④产业结构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针对本文所总结的主要结论和目前我国劳动力流动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流动人口政策进一步放开。②加强政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③加快产业结构升级。④调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欠发达劳动力流动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流动的画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浅析欠发达地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欠发达地区的认知重构:一个分析框架
论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行为的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