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楠 徐国帅
【摘 要】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升幼儿音乐能力、艺术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成年人应该给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音乐元素以及学习元素,使幼儿逐渐将其内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在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音乐课程中融入戏剧元素,也是秉承了这样的理念,给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元素,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文章所选素材为中国戏曲中的京韵大鼓、昆曲以及京剧,戏剧的广义概念里包含了中国戏曲,选择中国戏曲为素材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原本性音乐;戏剧元素;奥尔夫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2-0240-03
将戏剧元素融入奥尔夫教学法,并且尝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将二者结合应用,主要依靠了二者的共同点。首先,戏剧教育重视学生参与,强调激发学生的即兴性与创造性,这与奥尔夫教学理念中的“原本性”“即兴性”“参与性”一致。其次,戏剧本身是一种综合艺术,而奥尔夫教学理念也同样提倡给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元素供其成长。根据所选择的中国戏剧素材创编适合幼儿的奥尔夫音乐活动,同时加入教育喜剧中的戏剧情节、戏剧角色、戏剧台词等戏剧元素,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的情感表达,从而促进幼儿进一步欣赏与理解音乐。
一、戏剧及戏剧教育
戏剧是综合艺术的一种,其有两种含义:狭义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我国称之为话剧;广义的戏剧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就狭义的定义来说,中国没有话剧的传统,不过一般在讨论中国戏剧时,若不以严格的定义划分,中国古代的戏曲应归入戏剧的大类。中国戏曲可以追溯到先秦至汉代的巫祇仪式,但直到宋代南戏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教育戏剧(将戏剧融入教学)的理念起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两个教育理念,即“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笔者认为戏剧元素有九种,分别是戏剧台词、戏剧动作、戏剧时空、戏剧场面、戏剧情节、戏剧角色、戏剧意象、戏剧主题和戏剧节奏[1]。根据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可知,儿童戏剧的行为至少有三种形式:成人教儿童演戏、儿童演给儿童看、成人演给儿童看。成人教儿童演戏属于一种对儿童的教育行为;儿童演戏给儿童看可以看作是一种儿童的游戏;成人演给儿童看是成人通过戏剧将成人已知的知识或经验传递给儿童,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二、原本性音乐教育
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由德国音乐教育家
卡尔·奥尔夫提出,具有综合性、创造性等特点。原本的音乐是指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需要人们自己参与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的音乐,非常适合儿童。“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儿童天性和心理特征而产生的音乐教学理念,提倡依据幼儿的个性开展即兴创作教学,促进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儿童游戏的结合,以此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实现学前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丰富的奥尔夫音乐课程,有很多课程研发机构将奥尔夫音乐课程做成适合幼儿的课例,也有许多教师自主设计契合奥尔夫理念的音乐课程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如此,奥尔夫教学法被引入中国的30多年以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
三、戏曲选材进入幼儿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这一阶段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同时又对其进行了细化:3—4岁的幼儿“喜欢听或观看舞蹈、戏剧等表演”;4—5岁的幼儿“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5—6岁的幼儿在“欣赏艺术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2]。并且还给出了教育建议: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这样的划分原本就是对教育内容的系统规划以及整合。其中,艺术领域不再只局限于美术与音乐,而是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的集合。各个领域之间不断融合,更加符合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综合化趋势。幼儿期是音乐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利用一切条件,使音乐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化。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引入,以此创造更多机会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之中接触和了解传统戏曲,从而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的音乐课程中融入戏剧元素,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表演欲,对其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发展都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能够使幼儿更愿意参与音乐活动,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四、戏剧元素在原本性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角色、场地元素的应用
小班的幼儿年龄尚小,注意力等正处于发展期,因此活动时间、活动内容一定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在活动前可以做好一定的准备,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相关戏曲元素。
课例:京韵大鼓《百山图》。
音乐素材:选取京韵大鼓《百山图》,根据前半段唱词,安排一部分幼儿扮演“水中鱼”,一部分幼儿扮演“山上虎”,幼儿分角色扮演的同时进行打击乐的演奏。
活动目标:
(1)熟悉京韵大鼓的节拍、节奏。
(2)初步对角色表演有一定的认知,对舞台场面有一定的了解。
(3)愿意參与以戏曲为素材的活动。
活动重难点:分清自己的角色,并且知道自己的出场时间。
活动准备:舞台,两种不同的打击乐器,音乐素材,教师用鼓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和教师一起进行肢体律动。
(2)以教师的鼓声为令进行角色表演,表演中一方用打击乐器,另一方用声势。
(3)完整呈现表演过程,可适当让幼儿说词,体会语言与节奏的结合。
在奥尔夫教学中,乐器的教学可以用声势过渡。这段音乐素材对于儿童来说是陌生的,因此先用身体声势进行节奏、节拍甚至是语言的带入,再进行乐器演奏,更有利于帮助幼儿接受。简单的肢体律动可引导幼儿对乐器演奏形成初步认识,戏剧元素的加入可以提高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为戏剧表演打下基础。即便如此,有的幼儿在明确角色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为此可以借助图示法等帮助幼儿明确角色,多次训练后,幼儿便能具备角色认知的能力。
(二)戏剧时空、场面元素的应用
中班幼儿肢体协调性、肢体力量均有所提高,有利于肢体舞蹈活动的开展。另外,中班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通过语言来帮助幼儿欣赏昆曲,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
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运用肢体、乐器等来体会和感知音乐的节奏节拍。在活动中,教师可先做慢速动作让幼儿观察,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做活动动作。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要遵循奥尔夫教学法的即兴性,即不仅要引导幼儿参与其中,还要将配合音乐的舞蹈动作根据参与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即兴更换。这样的方式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
课例:昆曲《牡丹亭·游园》。
该活动加入了戏剧元素中的时空、场面两大元素,添加的主要方式为教师课前教具的制作以及活动过程中教具的运用。
活动目标:
(1)跟随昆曲的节拍进行活动,并且逐渐具备自主寻找昆曲节拍的能力。
(2)根据戏剧元素理解《牡丹亭》所描绘的场景与唱者的情感。
(3)学会欣赏昆曲表演,对演员的仪态进行观察以及简单模仿。
活动重难点:对场景的理解,尝试对昆曲进行情景想象体验。
活动准备:冬天、春天的图画和教具;用绿色的纸板围出弯曲的小路,以此模仿园林。
活动过程:
(1)感受冬天的场景,想想冬天至春天会发生什么,体会时空的变化。
(2)换为春天场景,感受春天园林的美丽。
(3)播放昆曲,进行活动。
本节活动加入的元素为时空和场景,对于中班幼儿而言比较适合。此年龄段的幼儿尚未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戏剧时空元素的加入可以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季节观念。随着时空的转变,事物同时发生变化,这也是对幼儿的常识性教育。
(三)戏剧台词、动作、情境、角色、主题元素的应用
戏剧表演的台词、动作、情境、角色、主题等综合性元素的加入,能够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幼儿可以此感知到较为完整的舞台呈现。在奥尔夫教学中,语言也是一大教学重点。此活动中台词的加入与奥尔夫理念相融合,动作也可由单一的律动改为生动的舞台动作,而情境、角色、主题的加入可以发展幼儿的共情力、合作力以及理解力等。
课例:京剧《空城计》选段。
该活动加入了表演的成分,分别是戏剧台词、动作、情境、角色以及戏剧主题。
活动目标:
(1)欣赏该选段,可以跟随音乐的节拍做肢体动作以及进行乐器演奏。
(2)理解戏剧元素(台词、动作、角色等),熟悉自己的角色设定。
(3)伴随京剧选段进行戏剧表演游戏和乐器演奏。
活动重、难点:熟悉自己的角色以及表演游戏的内容;声势以及乐器演奏的完成。
活动准备:准备角色所需的服装、道具和乐器,熟悉戏剧情节,安排适宜活动开展的环境场地。
活动过程:
(1)欣赏该选段,进行情境讲述和角色初步认知。
(2)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将声势转化为各种乐器的演奏。
(3)根据情境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同时进行乐器演奏。
(4)进行整体呈现,可以通过简单的戏剧表演的形式。
戏剧元素的加入会大幅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台词的引入是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而戏剧情节可以很好地训练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此外,在活动过程中,角色扮演的环节会让幼儿感到兴奋,活动场面可能会比较混乱,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幼儿有秩序地进行活动。
综上所述,融合戏剧元素的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各年龄段的活动之中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戏剧表演,通过加入戏剧元素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共情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幼儿节奏认知能力、肢体协调能力、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润森.各戏剧元素之结构关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李亚楠(1983~),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徐国帅(1983~),男,汉族,河北承德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
基金项目:本文系承德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下承德地區幼儿园音乐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01001)结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