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红 彭依
热点聚焦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在2022年3月5日-11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之际,“双减”成为一大热点话题。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两份提案——《关于“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提案》《关于“双减”背景下合理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的提案》,均和“双减”政策相关。
“双减”到底是减什么?“双减”后,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双减”后教师的工作时间延长,如何为教师减负……“双减”政策落地后遇到的問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纵深剖析
1.要撬动的是基础教育的整体变革,构筑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圈。
“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推进“双减”,其目标是进一步校正教育发展方向,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双减”绝不是一个孤立的政策,它是教育发展改革棋局上的重要一步。从这一步着手,要撬动的是基础教育的整体变革,构筑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圈。
2.“双减”背景下教育减负不减质。
为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学校将课后服务课程分为体育大活动、高效写作业、素质大拓展这三个板块。
体育大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开设足球、羽毛球、排球、篮球等运动项目,在指导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锤炼意志,完善自我。
高效写作业。在作业辅导课上,教师深入班级,采取个别问题单独辅导,集体性问题集中讲解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后写作业的效率。
素质大拓展。以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注重学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整合学校、社会各类资源,进一步充实、整合、优化优势课程群,引领学生学会选择,健康发展。
任务驱动
1.“小切口”撬动“大改革”。
“双减”政策在于深化教育改革,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覆盖范围,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双减”政策有助于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促进“五育融合”。“双减”政策有助于更好地以“会学、好学、乐学”为教育宗旨,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可以说,“双减”是解决群众烦心事的关键举措,是以“小切口”撬动义务教育“大改革”的民生工程。
2.“双减”时代下的“我们”,应当顺势而行。
对学生和家长而言,要看清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方向,不再只盯着“分数”,而是对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补短板、强弱项,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对学校和老师而言,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布置作业时注重“调结构、提质量”。同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对各地教育部门而言,要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双减”需从“四个着力”进一步推动。
着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支持和帮助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懂弄通,这是减轻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治本之策;着力深化考试评价改革,推进分类考试,提高考试命题水平;着力形成育人合力,在强化校内教育的同时,提升家庭育人能力,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4.“双减”之后,也需做好“加法”。
减去繁难重,增加个性化作业。虽然书面作业量减少了,但必不可少的作业要确保高质量完成,把“固本”贯穿在“5+2”(每周5天,每天2小时课后服务)中。“固本”即作业辅导,鼓励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由多学科老师轮流看护。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作业时长,设定不同的作业辅导时间。书面作业做减量,学生多出来的时间如何填补?这就要求学校在课后服务上做“加强”。有针对性地实施“固本+必修+兴趣+特色”课后服务模式,为学生搭建个性化成长平台。
多方观点
“双减”助力教育良好生态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一份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目标,以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为重点,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方向的重要文件,也是党中央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短视化、功利化问题,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所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意见》统筹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要求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另一方面,要求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将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将本该属于学生自由探索、身心健康发展的时间还给学生。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7月30日)
“双减”精准施策,推动学生素质提升
教育部推进“双减”的同时推动“双增”:首先是在减轻校内课业负担后,在课程安排和课后延时服务中增加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其次是在校外培训机构认定中,将体育和美育培训列为非学科类培训,学生接受体育和美育培训的时间将大大增加。
体育、艺术等培训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非学科类教育培训,对学生中考、高考没有直接帮助,但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展、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和社会参与等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2021年11月21日)
“和孩子一起天天向上”
人生如长跑,起步忌冲刺,薄发需厚积。正如2021年寒假之初,在《教育部给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所写的那样,孩子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靠填鸭而成,也不能靠灌输而至。丰富多样的活动能培养科学素养、社交能力、意志品质等,从而帮助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面对新的形势,一些家长还不适应,补习冲动、应试恐慌依然存在;一些学校还不完全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学生健康度假的新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满足……
路子对了,就要坚定走下去。我们热切地期望,“双减”工作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不走回头路,不开磨盘车。让新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家庭、学生乃至全社会中,形成共识,生根开花。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2月28日)9280E7B5-09A7-4A37-9ABC-D8E5AA561F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