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棠 杨翠萍
“学困生”是指在进入学习阶段后由于一些错误的学习方法造成部分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他们一般情况下智力发展正常,只因为自信心受损,经常伴有不良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这一类学生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需要重点关注。他们在班中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面广,是班级的消极因素,因此,转化学困生,历来是教育工作中比较棘手的方面。
一、问诊
解决问题需要先了解问题,要转化学困生,必须先为他们把脉问诊,弄清根源,方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一)逆反心理强。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常常与各类差生的标签贴在一起,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就必然养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对来自外界的善意批评当作恶意,以敌视的态度对之,甚至故意与老师和家长唱反调。
(二)厌学情绪浓。学困生由于基础薄弱,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加上自以为不被老师和同学喜欢,羞于启齿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习成绩往往越来越糟,产生厌学情绪。
(三)纪律观念差。学困生普遍存在缺乏学习自信心,往往都是与不守纪律等差生标签贴在一起。课堂主要表现为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找同学说话,随意下座位,甚至逃学。
(四)表现欲望强。学困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指责。压抑的心理需要发泄,这些都使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如果“正道”上没有这样的机会,就会搞恶作剧、搞破坏引起关注。
(五)拒腐能力差。学困生由于思想意识比较薄弱,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缺少学习、活动等方面表现自我的机会,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引诱,一不留神,就会变“坏”。
二、治疗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由于学生和老师、家长有隔阂,存在抵触或逆反心理,所以一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可药到病除。
(一)创造一个条件,让学困生开放心灵
在教学中深入到该类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与他们共同学习、劳动、生活,才能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平等和谐。一般来说,学困生长期受到冷落和歧视,主动接近他们的人不多,关心体贴他们的人更少;对别人他们也往往怀有戒心、疑心。要转化他们,必须想方设法接近他们,从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日常生活出发,讲心里话,相互之间沟通思想,尽量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他们自然而然会跟老师接近,把老师当亲人朋友看待。对那些逆反心理强、厌学情绪浓的学困生,要特别关心爱护、理解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就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对纪律观念差、拒腐能力弱的学生,多和他们谈心,共同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真心和学困生交朋友,一定会取得他们的信任,他们也一定会进步成长。
(二)创造一个机会,让学困生展现自我
每个学困生虽然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我们需要更关注学困生的优点。只要老师把他的优点放大,那怕只是那么一点点的优点我们也尽量放大,这个可能帮助学困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我们给学困生创造一个机会,让学困生展现自我,看到自己的成功,体验成功的成就感。首先,班主任可通过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们的长处、闪亮点得到展现,当他们对自己更加了解后,自信心会更强,这样能有效的主动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困生展现自我。我所教的班上有位叫小陈同学,话特别多,常常因此违反课堂纪律,多次批评仍无效,各科教师见了都头疼。一次课间,我发现他特别会讲故事,便鼓励他参加讲故事大赛。参赛那天,我带领全班同学一起为他鼓劲加油,他在台上也格外卖力,结果不负众望,他获得了二等奖,我趁机在班中特别地表扬了他并引导他注意课堂纪律、认真上课成绩会更优秀。从那以后,他变了,上课的闲话少了,能自觉遵守纪律了。其次,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公益劳动或某些简单的任务给学困生完成,让他们体现成功、体现自我价值。另外,老师需要了解学困生的优点及能力,有目的的引导他们加入兴趣小组展示能力,培养自身的特长,力争使其成长为某种专门人才。
(三)创造一个环境,让学困生成长进步
每一个人都需要关心、都会需要别人的帮助和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困生比其他人更迫切需要上以几点。在教育中,我们需要用心地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他们,感化他们,使其成长进步。第一,对学困生用心去关怀。一般学困生因长期各方面比较落后,所以在思想感情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挫折及心灵创伤。如某班学生小君,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天天吵架,在他幼小的心里造成感情伤害,对学习无兴趣,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了解情况后对他无微不至地关心,主动帮她学习的帮扶,慢慢地他学习有兴趣了,成绩也明显提高了。第二,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在班级学习活动中,为了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可以在班里挑选一些优秀的、乐于帮助同学的学生与学困生结成互助互学对子,帮他们重新建立自信。
(四)给学困生创建自尊自信的阶梯
学困生的转化需要经过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时期,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以各种技巧来帮助他们,善用“阶梯”来引导他们逐步走向自尊自信。
1.冷处理
很多时候,学困生因为经常受批评,一般皮气比较硬。当出现学困生不听教育或对抗行为时,对学生的过错不要采用“炮轰”式的严厉批评,应冷静找出其对抗的缘由,耐心疏导,化解矛盾。
2.导向员
迷惘是大多数学困生的共通点,就好像迷途的羔羊,渴求得到帮助。当我们发现学困生陷入迷惘、不知如何改进时,更需要我们做他們的导向员,引导他们走出迷惘。曾经有个学困生,由于父母离异,无人管教,纪律散慢。他的班主任并没有因此放弃他,而是从学习、行为习惯、日常给予帮助。迷惘的心灵得到了引导,感受到了被尊重被关爱,他将能全心全意地认真学习。
3.反思时要指导
学困生经常被老师请家长面谈,他们当着家长说的是一套,事后仍然我行我素。笔者通过多年对学困生的观察,发现写检讨只是一个形式,更应该让学困生清楚自己存在不足及改正的能力。所以我们让学生写检讨书之前必须与学困生谈话,让他本人深刻的了解自己的情况,在写检讨书时必须与学困生一起写,引导他写出说里话,在写检讨书后必须引导他认真反思,提高他的认识过程。指导反思时,不能就事论事,要小中见大,一步步使他们从错误的泥潭中挣脱出来。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任重而道远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矫正学困生的不足之处,使他们茁壮地成长。
(责任编辑:邓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