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弘
按照国家“双减”工作的部署,教育信息化助力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陣地,落实“双减”工作意义重大。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初中阶段,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基本公平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是当下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新建学校、集团化办学、多校划片、公民同招、名师交流、师资培养等等,都是解决教育公平的手段。教育信息化则是“双减”政策下的“秘籍”,能有效连接上述各个环节,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前在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改薄”“数字校园”等政策下,大屏、录播、智慧教室建了很多,不少学校购买或租用了不少信息化软件,但是应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目前,教育信息化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多停留在低层面技术运用上,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大多都是单一模式——课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也只是课堂中播放课件,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优势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深度不够,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的教学实践探索不够。信息技术对促进学习效能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不明显。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网络信息中心利用本身的资源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充分挖掘广大教师信息化技术的潜能,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计划,把已有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的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宣传展示、推广应用、转化落地。继续组织“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等活动,激发教师投身课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中积极探索融入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的能力。深入课堂进行信息化教学现场指导,充分发挥各个教研机构、名师工作室、课题小组的作用,聚焦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强化教育信息化改革研究与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指导。适时推广建设“智慧作业”系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精准分析学情、个性化作业布置等方面的作用。为不同学生量体裁衣,布置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化作业,让每个学生善学、乐学。
教师在面对庞大的互联知识数据时,没有掌握有效的获取信息知识资源的方式,不能合理高效地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数据,或者获取的数据资源庞大、杂乱,缺少对数据资源分析、提取的能力,不能将信息数据有效应用于教学,不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果等。针对这些情况,组织教师进行网络技术应用的培训,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实现精品课录播、远程课堂、网络教研等多种功能。让教师充电,有方向、有目标、有方法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利用。如此,课堂教学实现提质增效也就不再是口号了。
“双减”背景下,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更长,学校提供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会更加丰富多样,学生在校内留下的数据也将更加丰富和立体。学校信息化除了为师生提供服务、创新教学以外,伴随式、动态采集学生数据也是育人重点,如终端设备智能采集数据、信息化应用自动汇聚数据、师生自主填报数据。基于科学建模,对学生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生成精准的学生画像。学生画像可指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我成长,是学校全面科学育人的数据基础,也是国家选拔人才、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依据。数据育人是学校信息化到一定程度的高阶应用,也是信息化能发挥的最大价值,符合“双减”精神。
在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同时,也需要利用信息化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高效配置,全面落实教育公平。当下,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明显偏低,即使建有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的学校,由于教学资源和教师能力所限,教学信息化应用明显偏低,影响教学效果。各学校间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且存在着的数字鸿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如果想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这一优势。
加强网络联校的建设应用,打造高效、专递、同步课堂,创新网络教研活动,联通域外学校,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促进师生素养的提高,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实际应用中,集体备课、同伴磨课、专家指导、分校研讨、交叉研课的网络同步教学新模式一跃而出,为网络联校课堂教学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引领。传统课堂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让偏远地区学校孩子共享教育信息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教一个班”,为偏远地区孩子的成长插上教育科技信息化的翅膀,助力孩子遨游知识海洋。“互联网+教育”课堂新模式尝试应用,以知识地图为线索,为教师、学生提供众创微课平台,支持学生自主、交互式、教学互换等形式的学习。送教下乡、优秀资源共享、政策倾斜“传、帮、带”等,可以有效促进薄弱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应用,新鲜力量的注入也能造就教书育人的高质量发展。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是对“双减”工作的真正诠释。
总的来说,让教育信息化真正地回归到信息化,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学校,将信息化的高效、开放、连接、资源共享等特性发挥出来才是正道。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教育局)
(编辑 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