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中国古代山水游记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人叹为观止。这类文言文以模山范水、传达山川神貌为重点;同时在叙写见闻中又满饱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近年来,高考语文着意偏重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尤其是对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考查,从以前的“简要了解”升级为“分析探究”。古人在写游记时,常常把社会风物与个人情思交织在一起,使文章承载了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邃的文化意蕴,所以游记类文言文也在高考考查的重点范围内。对于此类文本,考生要细细品味、领悟其中的文化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备考锦囊
1.整体入手
阅读游记類文言文时,考生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理清它的内容结构,弄清作者写了什么,明确文章的主旨与文脉,从宏观上驾驭文章。要理清游记类文言文的内容结构,最好的办法是抓住文章的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特点为线索,围绕游踪或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启迪。如柳宗元写山,永州“高下之势、岈然窿然”的丘陵与柳州峭立挺拔、全无草木的石不同;写水,每一条溪流每一泓潭水也各自有其独特的面貌。因此,阅读游记类文言文,考生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山水景物的“个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披文入情
古人游览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往往是有感而发,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寄寓其中。如果把写景比作画龙的话,那么抒情就是“点睛”。“画龙”的过程即是融情于景的过程,所以体察游记的感情,要注意那些“点睛”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点睛”的句子是文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语句以及发表议论的语句,一般位于文章或段落的开头、结尾处。如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感情饱满,他曾说自己被贬永州是“沉埋全死地,流落半生涯”,在离开永州前不久写的《囚山赋》中把永州郊野的“万山”比拟为囚禁自己的“狴牢”。他以感情记山水,表达愤激和不平、理想和追求。这些游记不仅画面描写得生动,感情也非常浓郁。
此外,通过议论句寄托作者的政治抱负或借景说理,是山水游记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游山为喻,层层深入地展开议论。作者不仅强调“志”的重要,而且强调“力”与“物”的必需;在客观条件不具备时,强调要“尽力”“尽志”。
3.明确技巧
阅读游记时,考生还要在艺术形式方面做一些探讨,即弄清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等,其中,表达方式指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游记常用的描写技巧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常用的抒情技巧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等,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偶等,如考生要思考分析文中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如叙议结合将前事与后理紧密相扣,把深刻的道理谈得具体生动而又浅显易懂。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潭州杨中丞作东池戴氏堂记
〔唐〕柳宗元
弘农公刺潭①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戴氏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抒幽发粹,日与之娱,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赞者也。既硕其内,又扬于时,吾惧其离世之志不果矣。
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
〔注〕①刺潭:担任潭州刺史。
1.第一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一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答:
3.第二段“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因是什么?
答:
4.下列与戴氏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戴氏是谯郡人,他是弘农公宾客中的一位佼佼者。
B.戴氏堂是东池胜景,由弘农公建造送给戴氏居住。
C.戴氏推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他人的学说。
D.戴氏非常喜欢自然风物,常陶醉其中,抒发情怀。
5.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