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青
解放军进入新疆后,首先面临的是远离内地补给困难。但是,新疆地广人稀,阳光充足。除了干旱,还是一个适合农业耕作的好地方。为了坚守边疆,必须解决补给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新疆军区决定部队就地转入农垦。经过一两年的探索,不仅自给自足,还上交公粮,极大地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随着战争硝烟散去,新疆军区所属野战军成建制转为农业生产部队,组建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地广人稀,工业、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但是,解放之际的新疆经济落后,人民群众生活困难。驻新疆部队20万人,每年约需要粮食5400万公斤。
1950年1月16日,王震在新疆省财经委员会作报告,提出动员部队从事生产建设。他说:“我们不能与民争食,相反要助民求食。”“我们要靠自己的劳动,依靠全体官兵动手开垦土地,取得生活资料,来改善官兵生活,增强体质健康,首先生产克服财政困难,减轻国家和人民负担。”1月23日,新疆军区发布大生产命令,规定新疆部队当年生产指标,开荒种地60万亩,生产粮食5000万公斤、棉花180万公斤,做到每人1只羊、1只鸡,10人1头猪、1头牛。新疆部队生产方针是:以农业为主,其他各业为辅,达到粮食半年自给,蔬菜肉类全年自给。
新疆军区以一部兵力担任巩固国防、进军西藏、清剿土匪、维持治安,动员11万名指战员按师团布点,就地驻防,就地屯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50年3月,第二军向塔里木盆地进军,第六军和第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二十六师向准噶尔盆地进军,第九军军直由喀什县(今喀什市)经焉耆县来到景化县屯垦生产,第五军在伊犁河畔摆开战场。
部队垦区大都是戈壁荒原,渺无人烟,三月的大地还被厚雪覆盖。帐篷不够用,指战员就挖地窝子,搭柴草棚。没有蔬菜,许多部队连续数月以盐水、辣椒下饭。没有石磨加工粮食,指战员就煮麦粒、玉米充饥。垦荒部队不怕苦,不畏难,像红柳一样在戈壁荒原上扎根发芽。
垦荒部队生产热情很高,各级首长亲自到现场进行土地勘察和水源调查。农具不足,指战员就收集废铁自己制作。远地购运种子缓不济急,指战员就每人每天节约100克口粮作为种籽。为了保证灌溉,指战员冒着零下二三度的严寒,在开荒前修建水渠30余条。缺少肥料,首长带头身背粪筐拾粪。耕畜奇缺,指战员就自己拉犁。
第二军、第六军前身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尤其第三五九旅美名远扬。第二十二兵团经过诉苦运动,士气高昂,拿起镢头、坎土曼向戈壁荒滩开战。为了赶进度,指战员披星戴月,废寝忘食,每天劳动十二三个小时。手上打满血泡也不休息,涌现出大批劳动模范。在农垦指战员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滩变成良田,一望无垠的亘古荒原变成了绿洲。第一年大生产,新疆军区部队开垦荒地96万亩,播种83.5万亩,超额完成计划,收获粮食3475.8万公斤,饲养牲畜17万头,造林1000万亩。收获的粮食可自给7个月,收获的油料、蔬菜达到全部自给。
为了长期屯垦边疆,新疆军区非常重视建立军垦农场和大农业基地。1950年初,王震、陶峙岳、张仲瀚亲自前往玛纳斯河西岸考察。这一地区有可耕地400万亩,玛纳斯河、奎屯河流经其间,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宜农宜牧。他们认为,这里可成为北疆地区理想的大农业基地。根据彭德怀的建议,中共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决定,以第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二十六师为基础,发展石河子垦区,建筑石河子新城。当年冬,第二十二兵团司令部迁移沙湾县石河子(今属石河子市),组建石河子工程处。然后,从所属各师抽调连队,按规划修筑道路,建窑烧砖,进山伐木,砌盖房屋。很快修建起粮油加工厂、木工厂、办公楼、医院、学校、商店、邮局等,人口达到8000人,使石河子成为戈壁滩上的一颗明珠。同时,随着玛纳斯河东西干渠建成放水,又在该河流域建成一批军垦农场。军垦农场土地集中,水利配套,机械化程度高,采取先进耕作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创造了丰产奇迹。
为解决气候干燥、雨量稀少而带来的用水困难,新疆军区把水利建设作为农垦的重要任务,投入大批兵力进行水利工程建设。1950年下半年至1951年春,各部队先后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焉耆县、阿克苏县(今阿克苏市)、库尔勒县(今库尔勒市)、绥来县、哈密县等地进行水利勘察、测量、设计,兴建了一批较大的水渠、水库。其中,阿克苏胜利渠总干渠长66公里,渠上修筑桥梁、渡槽、水闸、排沙闸等建筑100多座。玛纳斯河中游西岸大渠全长125公里,可灌溉农田200万亩。参加地方修建的迪化红雁池水库蓄水5000万立方米,成为当时西北地区较大的水利工程。一大批水利工程的建成,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放前,新疆几乎没有现代化工业,手工业也不发达。新疆部队在农垦中,围绕农业生产逐渐发展相关的工业、手工业。经过几年努力,兴建了七一棉纺织厂、八一钢铁厂等一批大型现代工矿企业。各师团创办小型发电厂、轧花厂、碾米厂、磨面厂、榨油厂、修造厂、皮革厂、被服厂、砖瓦厂、印刷厂,以及多种作坊。
至1952年底,新疆军区经过3年农垦建设,生产利润达2.27亿元,超过了国家拨付军费的总和。新疆军区屯垦生产既有利于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也奠定了新疆现代化工农业建设的雄厚基础,利在当时,功在千秋!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軍队转入和平建设时期。6月,新疆军区奉中央军委和西北军区命令,将所属部队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
1954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向西北军区、中共中央西北局、中央军委总参谋部请示,提出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8月6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复电,同意第二十二兵团与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0月7日,新疆军区发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命令,司令员陶峙岳,政治委员王恩茂。10月30日,新疆军区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织机构及管辖部队番号。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领导机关驻乌鲁木齐,下设设司令部、政治部、干部部、军法处。
至此,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新疆部队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作者系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