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英
统编教材共安排了47个口语交际专题训练,多数都涉及语用学理论的运用。梳理口语交际专题训练要求,我们可以发现,语用理论中的语境理论、合作原则理论、礼貌原则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等对口语交际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运用语用理论,在口语交际训练中采用不同的策略。
语境就是指言语的环境,在口语交际中表现为参与交际的各方都要注意耐心倾听对方的言语表达,不仅要听别人把话讲完,而且还要联系对方此前所说的话来理解对方言语的真正意思。
比如,在教学《聊聊书法》这一口语交际专题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在课前做好交际准备:喜欢书法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重点谈自己熟悉的某位书法名家的故事;平时对书法不感兴趣的学生也要做适当的交际准备,搜集我国古代书法流派及特點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在交流的时候能听懂别人说的话。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学生主动讲述自己喜欢的书法名家。其他同学听完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提问,对以某位书法名家为代表的书法流派有更深入的理解。
合作原则是指在口语交际中,参与表达的任何一方的言语都符合量的准则、质的准则、方式准则等,把一个问题表达清楚。这样的口语交际要求在不同年级中有不同的体现,教师要根据编者意图和学情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以表达清楚明白这一口语交际要求为例,统编教材进行系统安排,其中都体现了合作原则理论的有效运用。具体来说,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是——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是——讲清楚细节。二者体现的都是量的准则方面的要求,但是区别也很明显,三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对象是“了解到的信息”,学生只要讲清楚是什么或有什么就算是讲清楚了;五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对象是“细节”,学生不仅要能够讲出是什么或有什么,而且要讲明白对象具体的样貌与特点,使对方听了之后脑海里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对象的样子。这就要求交际一方在表达时将必要的信息说具体,避免多余信息的干扰,使口语交际训练朝着简洁明了的目标发展。
遵循礼貌原则是指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能够使交际的各方都处于比较舒适的状态。在口语交际中,参与者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享受口语交际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我的暑假生活》这一专题时,大部分学生能够讲出自己真实的暑假生活,部分学生讲的事情违背语言得体的要求,使听众有不适应的感觉。由此可见,教师要提醒学生选择大家都比较喜欢的内容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让别人能够从自己的讲述中受益,如学习一项技能的收获,参加劳动锻炼的感受,外出旅行的见闻等。同时,学生在讲述时要根据现场气氛,选择合适的语气、语调,使用文明用语,让交流在和谐氛围中进行。
言语行为理论是指人们所说的话不单指说话的内容,还带有一定目的及影响。以此来观照口语交际行为,教师就要借助评价来分析、思考,了解参与者言语的真实意图和真实反应。
比如,在学习《同读一本书》这一专题时,编者要求学生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正确、理由是否充分,体现的正是言语行为理论的要求。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教师要以“观点是否正确、理由是否充分”为标准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阐述自己在阅读活动中的收获。
总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借助语用学相关理论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能够有效解决口语交际教学中讲和听两张皮的现象,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都能够获得发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