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跨界融合创新模式探究

2022-05-01 15:09王莹赵现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跨界融合创新模式电视节目

王莹 赵现娟

摘要:创新是电视节目面临的永恒命题。随着电视节目类型不断细分化,节目类型之间的跨界融合成为电视节目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和趋势。节目间的跨界融合是否存在规律性的、普遍适用的创新路径和模式呢?文化服饰类节目《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是电视节目跨界融合创新的代表案例,通过“服饰设计+”的创新模式,形成了“服饰设计+生态环境”“服饰设计+民族和非遗”“服饰设计+文化旅游”多元内容的深度跨界融合,实现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突破。文章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详细剖析节目的改版创新过程,归纳出电视节目跨界融合创新的途径和模式,即跨界程度上注重兼容性与和谐性,跨界方向上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跨界过程中遵循渐进性和可延续性,跨界的基点要从立足于自身优势出发。

关键词:电视节目;跨界融合;创新模式;服饰设计;节目类型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164-03

创新是电视节目面临的永恒命题。随着电视节目类型不断细分化,节目类型之间的跨界融合成为电视节目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和趋势,不同元素的节目相互融合,形成了各种节目形态交叉组合的、丰富多元的电视生态圈。节目间的跨界融合创新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模式呢?

杨乘虎在《电视节目创新的路径与模式——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研究之三》中指出,电视节目“通过不同的节目类型寻找到一系列有规律的构形手段,并且历经创新实践的筛选后凝结为相对稳定、普遍适用的创新方法——节目创新模式”[1]。跨界融合是电视节目《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创新的關键所在。文章通过剖析该节目中服饰设计与生态环境、民族非遗、文化旅游多个节目元素的跨界融合,以个性推导共性,试图归纳出节目跨界融合创新的模式和途径。

一、节目创新历程

《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是云南卫视推出的一档民族服饰文化季播节目,是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丝路云裳·云上昆明民族时装周”的子项目,以推动云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展示云南民族文化之美、生态文明之美、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为宗旨,从2019年至今历经三季的摸索和创新,美誉度不断提升,传播力不断增强,尤其是第三季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树立起了电视节目品牌。

(一)纵向:创新演进

以纵向的时间线来说,《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紧扣节目宗旨,始终用这条主线贯穿节目的改版创新过程,节目形式上从简单升级到复杂,既继承之前的优势又加入新鲜元素,经过不断地调整优化,实现了经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创新过程。

2019年《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推出第一季,邀请以云南元素为灵感创意的设计师和作品参与节目,采用“VCR讲述创作缘起,演播室T台走秀展示服饰作品,以及设计师现场采访”的节目形式,来展示云南各民族的服饰文化之美。其中引入部分中国的知名设计师及其云南元素作品是节目最大的创新点。

2020年第二季节目沿用第一季的节目形式,将第一季以“云南元素”为主题向外延展至以“中国传统服饰技艺”为主题,从聚焦云南的视角转向放眼全国的视角,精选了植物染色、蓝印花布、蜡染等中国传统的服饰技艺等选题。

2021年第三季节目将设计师VCR形式的采访变成真人秀形式的采风,把室内的T台秀搬到户外,在云南广阔的山水之间呈现“人与自然”的大秀。节目在保持主题不变的情况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对前两季作出了突破式变革,把“民族文化之美”和“生态文明之美”的两大目标定位融入节目之中,产生了耳目一新的效果,获得了业界和观众的高度评价。

(二)横向:跨界融合

在横向上,不同节目元素和类型之间的跨界融合是《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节目创新的最大推手,经历了从最初的单点浅层组合到复杂的多点深度交融的过程。

节目的碰撞和融合主要是在两个节目类型和体系之间进行的,一个是由设计师、服装设计、服装作品走秀3个元素构成的设计元素体系,从立足云南的角度来看,它是外来的,是要被引入的。另一个体系是云南本土的资源体系,包括云南的多民族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文化旅游资源,它是本土的,是云南既有的。这两个节目类型在中国的内容市场上并不新奇,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都具备相对固定成熟的模式。时尚服饰设计类节目以最经典的室内T台秀为主要表现形式,对于云南而言,制作这类节目的资源较弱。云南的优势是民族非遗和文化旅游、生物多样性,在全国都是顶尖的资源,云南经过多年深耕,在这类节目的拍摄制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服饰设计+”多层次深度融合

以最成熟的第三季为例,节目以引入服饰设计为立足点,成功探索了“服饰设计+”的新模式,通过“服饰设计+生态”“服饰设计+民族和非遗”“服饰设计+文化旅游”在多个层次上与云南本土节目元素实现了深度跨界融合。

(一)服饰设计+生态:以生态环境观为名的创作主题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将节目呼号确定为“盛装迎盛世,礼赞新中国”,2020年节目呼号确定为“盛装迎盛世,礼赞新时代”,保持和延续了第一季的风格。虽然前两季节目都紧扣时代主题,但仅停留在形式层面,直到第三季才实现了主题与内容紧密融合。

2021年10月10日至16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云南昆明召开,《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第三季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环境观为主题展开创作,每期一个拍摄主题,制作了《山·梅里颂》《水·春城赋》《林·万物生》《田·稻生一》《湖·琉璃台》《草·踏歌行》《沙·云崖暖》《冰·山河令》《人·见本心》9期节目,以此献礼COP15。

这个主题让设计师以服装为载体,在设计采风和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将生态环境观融入设计作品中。以《林·万物生》为例,该期节目选取了云南的西双版纳为采风地,分别用了竹林、茶林、雨林三个板块构建“林”的主题,通过傣族对穿心莲和蒜香藤的驯化阐述人如何让植物为己所用,通过傣族女性模仿花的颜色进行服饰配色、以鱼虫鸟兽为灵感制作饰品,阐述了人如何从自然中获得艺术灵感,通过哈尼族人种茶、采茶阐述了人与茶共生共存的生态观。通过艺术家利用植物叶片做成拓印艺术、利用植物天然的色素进行布料染色、把林中的植物做成“雨林大餐”,共同阐释了人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终极主题。最后,经采风设计的以“林”为主题的服饰作品在蝴蝶谷、大榕树、王莲池、椰林四个“林”的场景中走秀,将从“林”中提取艺术元素创作的艺术作品又还原到这片孕育了这些元素的土地上,实现了对“林·万物生”的完美阐释。

以“服饰设计+生态”相结合的形式,节目第三季巧妙地将云南生态与人文结合,展现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画以及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二)服饰设计+民族与非遗: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碰撞

服饰设计与民族、非遗的深度融合在三个层面依次展开。

第一层面,设计师寻访团参观和体验云南民族文化和非遗技艺,并与本地艺术家交流互动。通过设计师寻访团的体验和解读,民族服饰和非遗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被细致诠释[2]。

第二层面,设计作品的构思和创作。在采风的过程中,服饰设计师对传统元素进行提取和再创造,以现代审美解读传统[3]。

第三层面,设计作品的展示。九名设计师在采风之后,为云南打造了九个系列近百套高定时装,将云南的建筑、花鸟、山河元素用图案、色彩、材质的手段融入现代时装中,中国传统的民族元素和文化经过时尚设计师的运用转化,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时尚性和艺术性的时装作品[2]。

在《林·万物生》中,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设计师杨洁说,在参观传统傣族村寨的过程中,傣族的建筑特别吸引他的注意,它们大量运用了三角形和梯形的层叠组合,这正是现代设计中最流行的几何线条,同时傣族服饰中颜色鲜艳高饱和度的配色风格也是他汲取的灵感。在《人·见本心》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设计师李薇认为,她以前的设计以白和黑为主,在腾冲采风期间亲眼见证了鸟塘五颜六色的鸟儿在林间嬉戏的场景,这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她用植物染成蓝黄黑橙绿五彩的丝绸面料,用鸟的羽毛做成头饰,创作出一组灵动飘逸的服饰作品,在北海湿地完成了一场名为“人·见本心”的天地大秀。

(三)服饰设计+文化旅游:天地大秀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服饰设计与文化旅游在三个层次上产生了深度融合。

一是自然景观层面。在整季节目中,九名设计师寻访团踏访了云南50多个地点,囊括了云南“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典型景观,是一次对云南自然景观的全面展示。

二是人文层面。设计师寻访团走进尼西黑陶、藏族热巴舞、彝族赛装节、摩梭音乐,这是对云南大地上的人文风情的多方位展示。

三是“人景合一”的创作层面,也是本节目创新的最高层次,是整个节目最大的亮点和高潮。节目以大美天地为背景,以云南最具独特性的地理地貌为舞台,把“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为主题的九场大秀,富有创意地设计在了山川自然中,苍峻的高原雪峰(山)、烟波浩渺的滇池(水)、西双版纳的葱郁雨林(林)、红河元阳的金色梯田(田)、碧蓝晶莹的泸沽湖(湖)、楚雄粉红的梦幻草原(草)、苍凉的东川泥石流河谷(沙)、巍峨的丽江玉龙雪山(冰)和静谧的北海湿地(人),每一场表演,时尚与最真实的自然碰撞出极致张力,实现人、衣、场相伴相生的和谐之美,呈现出九场绝美的视觉盛宴[2]。服饰设计与文旅的搭配,对于云南的文旅宣传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三、跨界融合创新路径

通过对《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的深入研究,可对节目跨界融合创新提出几种可行的路径和模式。

(一)跨界程度:兼容性与和谐性

融合度是电视节目在跨界创新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两个有较多关联的节目类型之间,可能天然具备较高的融合度,而在两个关联较少的节目类型之间,跨界融合的难度要增加很多。内在关联较多的节目类型之间的融合,不易出现较有新意的创新,但在内在关联较少的节目类型之间却容易诞生较多的创意点。跨界不分远近,各有各的优劣,但好的跨界从内核上必须是相互兼容与和谐的。

在电视节目跨界融合的实际操作层面,可以先从解决几个问题开始:两个类型的节目之间有哪些可以相互融合的点,具体可以在多大程度、在哪些层面融合,是为了跨界而去跨界导致形式大于内容,还是能达到“1+1>2”的效果。通过回答这几个问题,可以确定这是否为一个好的节目类型跨界,以此辅助创新决策。

(二)跨界方向:目的性和方向性

电视节目的跨界创新不是漫无边际地头脑风暴,也不是天马行空地将两个不相关的节目类型嫁接在一起,有效的创新须提前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有目的导向能够为创新提供前进的灯塔,不致在数不清的创意中迷失方向。《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以民族文化和非遗技艺为依托,以促进云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终极目标,从第一季到第三季进行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中,始终牢牢把握这条主线不偏离,在次要的线条上做加减法,在形式上大胆尝试,在不断修正和调整中朝着期望的结果靠近。

(三)跨界的过程:渐进性和可延续性

节目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爆款”的诞生是厚积薄发、循序渐进的过程。《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第一季最早的创新点只是引入了云南以外的设计师,从后来的改版实践中发现,在這一点的背后有很大的可发挥空间。虽然一开始与云南产生联系的设计师有限,但经过节目的议题设置,邀请更多的知名设计师前来采风,由这个点生发开去,发展了一批以云南元素进行创作的设计师和作品。在电视节目融合跨界中,先找到两三个元素之间的契合点,从小的跨界入手,逐层深入、逐步推进。创新更多的是在延续先前的经验,在传承中优化调整以获得突破。

(四)跨界的基点:立足于自身优势

在通过跨界创新节目的过程中,将现有的节目和领域作为跨界的立足点或许是一条捷径。作为一个内容生产机构,有地理、人文等先天的条件和优势,有自己熟悉和擅长的节目类型,积累了大量制作的经验,比如云南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深耕,对表现这些题材的节目已驾轻就熟。已知的优势和特色的节目,这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等大量资源积累而获得的高地,已经筑起了一定的进入门槛,以此作为基点后,可以大胆地进行距离较远的跨界,是一种以最小的试错成本但容易产生较高收益的方式。

四、结语

《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通过跨界融合打开了省级卫视节目突破创新的空间,通过以实践带动理论,总结摸索出节目跨界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沿着这些路径,遵循这些方法,有望获得节目持续创新的动力。尽管创新很难,但我们有理由期待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去解锁节目创新的密码。

参考文献:

[1] 杨乘虎.电视节目创新的路径与模式: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研究之三[J].现代传播,2012(6):59-64.

[2] 孙玉钊.穿在身上的七彩云南,美绝了的丝路云裳![EB/OL].云南卫视,https://mp.weixin.qq.com/s/beZIPpTE2JVk7hZ9krMHYQ,2021-10-09.

[3] 季同同,张春明.《衣尚中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多元融合创新[J].电视研究,2021(10):43-45.

作者简介 王莹,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电视节目创新、广电融媒体传播。赵现娟,学士,编辑,研究方向:节目传播效果评价、受众研究。

猜你喜欢
跨界融合创新模式电视节目
IP模式:中国电影产业实践与资本抉择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