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这个“万事视频化”的时代,一个新的经济模式——“注意力经济”(或称为“吸睛经济”)——早已无声地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似乎也印证了诺贝尔奖得主Herbert A exander Simon曾经指出的,“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的确,无论是大家熟知的“多巴胺冲击”,或是在朋友圈里引起的哪怕只是极为短暂的关注,都无比诱人,甚至可以使人无法自拔地沉溺其中,以至于放弃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目标。
作为常年生活在聚光灯下、总是被万众瞩目的群体,名人们同样拥有不可估量的明星效应和影响力。我们也注意到,他们中的一些人即使不常出现,甚至远离公众视线,影响力也并未消退,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展现出极富个人魅力的内涵,成为了一代传奇。大卫·塞林格、哈珀·李、三毛等就是这样的文学之谜的缔造者:瑞典的女演员葛丽泰·嘉宝,去年《服饰与美容VOGUE》十月刊的封面明星巩俐,也是大众心目中的传奇偶像。与当下流行的“吸睛”现象不同,这些实力派明星更被大众所铭记,他们的每一条新闻、每一部新作都能激起人们的关注与迷恋,并时常怀念他们“青春岁月”里的美好,渴望再次看到他们出现,哪怕只是短暂的瞬间:他们的魅力从未减弱——诺奖得主的“注意力经济”模式并未在他们身上奏效。
汤唯,一位鲜少活跃于大众视线的明星,完美而有力地诠释了个人内涵所带来的持续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她成为了本期封面人物,这也是她做母亲后参与的第一个《服饰与美容VOGUE》的封面拍摄(pg72)。汤唯的艺术之路始终目标明确:不追逐聚光灯,坚持来自艺术的挑战与磨砺,拥有极强的定力和鉴赏力,始终选择那些真正适合自己的剧本和导演,凭借超越维度的演绎,将自我融入角色之中。她既能够变身狐狸般狡黠的美女,也可以演出如饱受惊吓的小鹿般的落难少女,还能惟妙惟肖地展现一种雌雄同体的帅气。与嘉宝一样,汤唯也是一位有着谜一般气质的国际女星,她可以是在火车上对你微笑的神秘女郎,也可能是坐在小酒吧里安静独饮的女子,又或是在人群中发出爽朗笑声的率性的“女侠”。而在与韩国著名导演朴赞郁合作的《分手的决心》中,汤唯成为了一位“神秘的寡妇”,这不禁让人对这部即将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首映的影片充满了期待。
汤唯在银幕上所展现的神秘特质,令人着迷且神往,而充满神秘氛围的“noir”(黑色电影小说),也同样魅力不减。本期,我们聚焦“新noir,并对这种故事流派的复兴进行观察,例如国际大片《蝙蝠侠》所涵盖的思想,就来自艾伦·丁·帕库拉的70年代经典的新黑色电影《花街杀人王》(Klute):而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奥斯卡提名影片《玉面情魔》的故事,其实早在上世纪10-20年代的德国表现主义、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4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以及30年代的美国侦探小说和40年代的好莱坞惊悚片中就已出现了——可以说,noir已经走遍了全世界。而让我们团队兴奋的是,中国似乎也正迎来“中国Noir”的黄金时代。
这并非全新的创造。几十年前,一些中国电影就为“中国Noir的发展播下了种子,例如,童子怡主演的《紫蝴蝶》(2003)、刁亦男导演的《白日焰火》(2014)近年来,该类作品更趋于成熟,仿佛长出了翅膀,不少导演以女性视角探索人性、人情和人道这样更为复杂的主题,刘健的《大世界》(2017)、贾樟柯的《江湖儿女》(2018)、刁亦男的《南方车站的聚会》(2019)、祖峰的《六欲天》(2019)都是这类作品中的佼佼者,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好评,还受到了全球电影界的赞誉。高启盛执导的电影《一江春水》(2021)在国际舞台上更是突破了该类电影的“陈规陋习”,以让人措手不及的情节转折,激发出观众的原始情感,消除了人们对传统黑色电影的“恐惧”。
诚然,“noir”作为一种讲述故事的形式,并不仅仅关乎简单的黑与白(pg110),在影像方面还包括高对比度的光影视觉效果(pg38、44)、不对称的镜头框架(pg80)、戏剧性的声效,或是太阳下山后潜伏在阴影里的危险人物(pg64、92):也不仅仅是关于冲突中的“反英雄”,或者是好与坏、对与错之间的模糊界限;甚至可以说,也不只是反复出现的“致命女人’的原型——玛琳·黛德丽式的女性。那种单一维度的典型,早已过时。正如我们的封面明星汤唯在拍摄中说的,“她有她的性格,有她的特点,其他剩余的都只是标签”。没错,noir的本质正是其反映社会边缘生活,聚焦普通人的心理,且不仅仅局限于文艺片。在文化的每个角落,我们都能找到“noir”通过设计和摄影进入并在时尚的天地间倘佯的轨迹。比如曾无这样的摄影师,就是目前中国时尚摄影潮流中“noir”美学的推动者(pg110)之一:而设计师品牌C+Plus Series则可算是中国未来主义noir美学的先行者(pg116)。
亲爱的读者们,希望你能潜心体会本期我们对“noir”流派的诠释,通过理解每一个故事、画面中的“暗”来感受noir所带来的心灵的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