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田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接受和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而小学教育管理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教育管理中,仅靠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学生和教师,容易使学生和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师丧失工作热情。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从多个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总结、意义阐述等方法,介绍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等内容。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管理;激励机制;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7—0043—04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良好的教育管理机制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激励机制是目前学校广泛使用的一种教育管理机制,是指通过精神或者物质的手段,使被激励者产生行动的动力、激发被激励者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方式。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在当前已成为一种共识。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探讨小学教育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对学生、教师的个人成长,以及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及促进教与学更有效等方面。
1.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不成熟,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较低[1]。在这个阶段,如果仅仅依靠制度来约束学生,会使学生出现厌学、畏學心理,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对小学生而言,无论是精神上的激励,如教师对学生口头上的夸奖,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心,给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或微笑,还是物质上的激励,如给表现优秀的学生发小礼物、奖状等,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对于教师而言,适当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适时运用激励机制,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在物质上给予支持,可以有效激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促使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激励机制对于教师开展有效团队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机制的运用可以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集思广益,深入探讨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思路和经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
3.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取得教育教学实效。在不断强调教育创新的当下,激励机制的运用可以促使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管理现状,为教育教学管理引入源头活水。除此之外,激励机制的运用也比较符合教育改革创新的理念,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更新,使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符合教育实际,从而助推教育教学取得实效。
当下,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使激励机制无法充分发挥真正的作用。
1.激励缺乏多样性,激励范围不够全面。小学教育管理中,虽然运用了激励机制,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激励方式缺乏多样性,过于单一。对于教师而言,如果仅仅给予教师精神方面的鼓励,而缺乏物质方面的支持,就难以全面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而如果仅仅有物质方面的奖励,而缺少各种精神方面的鼓励,也会使教师缺乏不断奋进的动力[3]。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和教师的激励多集中给予优秀学生,比如教师的夸奖、荣誉证书的发放等,而对于那些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相对比较缺少教师、学校方面给予的各方面激励。这样不够全面的激励机制会对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出现自卑心理,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甚至会出现畏学、厌学情绪。
2.激励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优势作用具有重要价值。在现行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中,部分激励管理制度不符合当下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激励管理的主体主要是学校负责人,这导致可实施激励的主体单一,激励形式单一[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激励的权限和主动性,采取口头表扬等方式激励学生,不能充分发挥教师主体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同时,部分学校现行的激励管理制度不够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使激励制度在具体实施中缺少理论支持。比如,一些学校的激励机制比较有局限性,主要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或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物质激励。从长期运用激励机制的角度看,这种激励机制比较单一、片面,久而久之,会弱化激励机制的作用和效果,使师生缺乏进取心、上进心,最终无法达到激励的最佳效果。因此,激励机制不仅要全面,还要系统化、公平化,要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完善激励细则。
3.个体和团体激励相分离,缺少统一性、联动性。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是激励机制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十分重要。在当下一些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主要存在于个体激励方面,对于团体激励则缺乏相应的重视,出现了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相分离的情况。而团体激励是指对整个教师或者学生群体共同实施激励,这种激励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师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教师集思广益,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管理效果。
4.缺乏激励机制运用意识。在小学教育管理中,部分管理者缺乏激励机制运用意识,不能适时用好激励机制。尤其是在教育管理中,不知何时运用激励机制,导致管理者不能适时对优秀人才进行激励。据调查分析,管理者缺乏激励机制运用意识的现象在农村学校比较明显。农村学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运用激励机制时,缺少家长的支持和重视,再加上学校条件有限,难免使管理者在物质激励这方面束手束脚,达不到最佳的激励效果。有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缺乏衡量标准,缺乏运用激励机制的主观能动性。有的学校在具体实施中,未将权利下放到每位分层管理者手中,这也会影响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因此,管理者需要具备正确的激励机制运用意识,适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师生的进步,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1.丰富激励方式和时间。在激励机制运用的过程中,多样灵活的激励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对学校而言,管理者在运用激励机制时,要注意做到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对于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支持;对于教学效果不够突出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和支持,鼓励他们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技能,主动向优秀教师学习。而对教师和学生应一视同仁,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应该给予激励。尤其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定期找他们谈心,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适时给予鼓励或奖励。
不仅如此,还要运用好激励时间。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小学管理者应灵活分配激励时间,对某一阶段或者某一活动中表现出色的教师和学生及时给予激励,这样可以促使他们再接再厉,以更饱满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对于教师,激励时机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激励。前期激励阶段,教师可确定一个奋斗目标,比如开学时确定学期计划,评选出优秀计划,学校对教师进行奖励,号召其他教师学习;中期激励阶段,可从教师围绕之前计划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研讨中评优,进行奖励,其他教师可观摩学习;后期激励阶段,可从教师在计划实施以及活动开展后取得的成果中评选、给予激励,形式可为教学成绩、德育提升、学术论文以及研修笔记。此外,再从观摩学习的教师中选出一批优秀者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以此激励教师提升业务能力。对于学生,激励机制可从“德、智、体、美、劳”这五育的角度出发,分类评优、分类激励。从发现美的角度出发,发现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激励,从而达到激励效果。比如学生学习不好,但热爱劳动,就从劳动这方面入手逐步引导,给予激励,扩大激励的覆盖面,让激励机制的作用无限放大。
2.完善激励管理制度。管理者需要根据学校所处的实际情况去完善激励管理制度,激励管理制度的完善对于营造公平公正的激励环境、充分提升教师教学热情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激励细则;并对激励管理制度的条件、等级、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从而使激励管理制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完善激励管理制度还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物质与精神并存的原则、因人而异的原则。发挥激励管理制度积极作用的前提是保持公平公正,只有这样,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良性竞争,达到激励的真正目的。如果将激励加入教师考核中,根据考核结果,对教师取得的成果、进步进行奖励,给予肯定,极大程度上会促使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不仅如此,还要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运用,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使师生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激励机制还要做到因人而异,让每个师生都能发现自身的优点,向更好看齐。
3.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相结合。在运用激励机制过程中,应做到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相结合。在对教师的激励中,不仅要给教学成果出色的教师颁发个人荣誉、给予奖励,还应对合作意识强、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学组给予激励。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教师团结合作,在互相帮助中共同进步。在对学生的激励中,也要及时对善于帮助他人、善于团结合作的学生给予鼓励,更要对表现优秀的卫生打扫小组、学习小组等进行奖励,以这样的方式为其他学生和学生团体树立榜样,激励所有师生不断提升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
可以说,个体激励会促使一部分師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对自己充满信心,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学习,而团体激励可使一个团体更具有凝聚力,更能体现团结协作精神,更有利于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学校管理者在肯定一个团体工作和成绩的同时,会拉近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师之间协作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比如对学科教研组的激励,对某一学术研究讨论组的激励,以及对体育、美育项目团体组的激励等,这不仅有利于学校打造金牌团队,更有利于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团体激励对班级管理者也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学校广大师生拧成一股绳,让班级文化更显特色,让学生们从小树立团队意识。因此,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同样重要,需要进一步有机结合起来运用。
4.长期强化激励机制运用意识。作为学校管理者,激励机制运用意识的培养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在日常实际管理中,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时时关心教师和学生,全面掌握教师和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情况。对于表现优异的教师和学生,抓住时机,适时激励,从而趁热打铁,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前进的动力,以达到更好的教与学效果,促进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要想强化激励机制运用意识,还要做到从上而下、从高到低,逐层强化。从学校管理者到分层管理者再到班主任,都要做到心中有激励意识,行动中落实激励机制,确保激励机制的责任到人,从教师到学生、学校到班级,都要明确激励机制的运用对象,都应树立起较强的激励机制运用意识,才能推动激励机制的正常运用,才能有效助推学校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围绕小学教育管理实际,阐述激励机制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激励机制在小学教育管理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更好地运用激励机制的策略,既能丰富激励机制的多样性、完善激励管理制度,还能将个体激励和团体激励相结合,提升管理者激励机制运用意识,从而在学校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让激励机制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让教师工作得更有热情、更有成效,让学生不断进步、健康成长,促使小学教育优质发展。
[1]高银银.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8(35):31.
[2]李仕勇.小学教学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读天下(综合),2018(09):104.
[3]杨瑞红,李杰.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文渊(小学版),2019(11):762.
[4]李芳.浅析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小作家选刊,2016(21):224.
[5]任力.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04):91.
编辑: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