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幸福 珍藏岁月

2022-04-29 00:44杜东
军嫂 2022年4期
关键词:探亲照相机珍藏

说起“传家宝”,我也想晒晒家里的这个老物件——一台上海产的海鸥牌4B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尽管它已失去了使用价值,但依旧被我如同宝贝一样珍藏着。它凝结着一位军嫂、一个母亲对儿女的爱,在岁月中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如今,买照相器材十分简单,在网购平台点几下就可搞定,快递送货到家。产品更新速度更让人目不暇接,简直一天一个样。但在物质匮乏、人们生活并不富裕的20世纪60年代,谁家拥有一台照相机,比现在家庭购买一辆汽车还稀罕,着实令人羡慕。

我家住在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人之家。我父亲是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军人,为抗日从山西老家大山沟里跑出来,先后任静乐县游击大队三区牺盟会通信员、武委会主任、晋绥六分区连指导员等,后来以师职从军队离休。我姐姐1962年高中毕业后入伍,成为一名医务兵。哥哥1969年3月入伍,是一名报务兵。

哥哥当兵时,我正上初中,还不到15岁,却也想报名参军。父亲刚开始不同意,因为他长年从军在东北,又有两个孩子离开家到了部队,我再走,怕没人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为此,我写了一封《决心书》寄给他,最后还是在母亲的支持下,做通了父亲的工作。我在1969年12月入伍,当上了一名机务兵。

俗话说,母子连心,母亲时常惦记着离家在外的儿女们。那时电话没有普及,人们常用的联络方式就是写信。至今我还记得,星期天爬上营房墙头盼望邮递员送信的情景,现在的人们很难理解那种抓心挠肝的滋味。母亲一生俭朴,却耐不住牵挂与思念之情,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购买一台照相机。目的是便于把家里情况拍成照片寄给远方的儿女看,让我们放心,同时也想在去部队探亲时给孩子们拍几张照片留念。

1979年3月,杜东在连队工作照

1971年12月,杜东(前排右)全家福

做出这个决定无疑要有巨大的勇气,当时一台海鸥4B照相机价格为120元,相当于一名年轻工人4个月的工资、一名普通士兵20个月的津贴。可为了买照相机,妈妈显然已经不顾一切了,她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下钱,又取光了存折里所有的存款。

买照相机前妈妈做足了功课。她找到一位在照相馆工作的朋友,详细了解了几种相机的性能等。综合考虑后,最后选定了这款海鸥照相机。

这款相机是1963年由上海照相机厂生产的,原来叫上海牌,后更名为海鸥牌。这款相机,在当时属于高档相机。母亲到大连市几家商场反复看货、比较,最终选定在太阳升商场购买了这台相机。后来听母亲说,她用买相机剩下的钱又买了些黑白胶卷,最后连买一张4分钱的电车票都不够了,只能用一个多小时、徒步十几站回到家。

母亲用这台相机拍摄了很多珍贵的照片:1970年,父母回山西老家探望做肿瘤手术的四叔,与亲人们合影,这是父亲到东北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老家;1971年,母亲到哥哥所在的部队探亲,给他拍下军装照;那几年,家里接待来大连旅游的亲朋好友的留影……1974年,我提干后,母亲到部队探亲,临走前把相机留给了我,说:“营区驻地在农村,附近没有照相馆,你用它多拍些照片寄给我!”

母亲的相机和拍摄的照片给我带来无很多快乐和感动,我下决心要在部队好好干,回报母亲。在部队服役的23年里,我当过“五好战士”,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荣立三等功3次。至今,我还珍藏着那张我戴着“五好战士”奖章与母亲的合影。

杜东家的海鸥4B照相机

1977年夏,我有幸参加了沈阳军区司令部组织的边防服务队,其中一项任务是为边防一线的官兵拍照。由于同时有好几支服务队出发,任务急,单位的相机数量有限,我主动把自己家的相机拿出来使用。

带着这部相机,我与战友们跋山涉水,历时数月,行程5000多公里,用这部相机,我为珍宝岛边防战士,拍出了一张张骑马背枪的照片……我想,当他们的家人看到这些照片里英姿勃发的形象,一定也会像我母亲看见我的照片一样欢喜吧。

后来,我用这部相机,为儿子拍下了他的童年、少年与青葱岁月……感谢母亲的睿智和伟大,她给我们留下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用相机拍下的一幕幕珍贵记忆。50多年过去了,父母都已不在,但军人之家的传统还在,我嫂子、姐夫都是军人,后来外甥也参军了。

如今我已退休,每次翻看家里成百上千张老相片,依然能够从中感受到母亲浓浓的爱,和永远不能割舍的亲情。我想,有一天我的后代们回头再看看这些老照片,就会读懂父辈们当年戎马倥偬的激情年代。岁月被照片一帧一帧串联起,爱也随之传递,充盈着家族延续中的每一颗心。

(作者为大连市沙河口区政府退休干部)

编辑/贡伟

猜你喜欢
探亲照相机珍藏
相隔近20年的重逢:“你来的每一封信我都好好珍藏”
永远的珍藏
走进照相机
心中珍藏你的爱
How photography was developed
(小品)探亲
杰·凯的十大珍藏
徐向前的三次探亲
《探亲之夏》
最早的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