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莉
摘 要:研制中考复习“法律与秩序”双向细目表能帮助教师探寻统考试卷在“考什么”和“怎么考”方面的大致规律,让复习迎考更加高效,以致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普遍关注。但是,许多教师在研制中时常面临内容如何细化、难度如何把握、考点如何定位等难题。该文从“研读教材教参,切忌粗枝大叶”“依据指导意见,把握目标梯度”“统计真题频次,定位高频考点”三个方面,论述了研制中考复习“法律与秩序”双向细目表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考复习;“法律与秩序”;双向细目表;研制;问题
一、研读教材教参,切忌粗枝大叶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根本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根据学科教育的目标,形成了完整的内容框架和逻辑体系。对于“法律与秩序”,课标在前言部分强调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在课程性质与理念中强调在生活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能力。课标中的第一板块“成长中的我”之“心中有法”、第二板块“我与他人和集体”之“权利义务”和第三板块“我与国家和社会”之“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共同组成了“法律与秩序”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2016年开始出版现行教材,“法律与秩序”部分涉及的主要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八年级下册全册的宪法专册和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在现行教材实施的几年时间中,由于实际的变化,教材内容进行了微调。教材虽以课标为依据,但教材的微调提醒也要关注教材本身,对更改删减的内容及时更新,提高双向细目表的科学性。
教参作为权威的参考资料,与教材配套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教参的正确使用有助于“了解教材体系,理清整册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把握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要求,明晰教学重难点的前后分布”。在课标的统领下,教参从单元立意、内容结构与主要观点三个部分明确了每一个单元的前后联系与整体架构。在教学目标和设计依据、内容分析中将每一个考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在重点与难点问题解析中进行了知识拓展和情感升华,帮助教师精准地把握考点。
在编制“法律与秩序”双向细目表时,这些部分是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的内容。具体来说,首先是通过单元立意与内容结构明确双向细目表的内容顺序。其次,通过内容分析科学把握教材中的内容,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不能盲目补充或删减。第三,通过重点与难点问题解析提高双向细目表中内容表述的科学性,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科学的归纳与总结。
二、依据指导意见,把握目标梯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双向细目表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业水平。《道德与法治》学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基础性,重视学科素养。为了落实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帮助初三师生更好地把握学科内容,省内有关学科专家严格依据《课程标准》(2011年版)、参照人教版统编教材,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提出建议,以供教师复习时参考。本文根据2017年《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能力目标从低到高分为八个层次,较高层次的目标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具体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论证、评价、探究。2021年的指导意见遵循教材顺序,以表格形式呈现,包括“单元主题”“教学要求”“课标依据”三部分,其中对“教学要求”中带“☆”号的条目建议一般掌握即可。由于课标的要求与新编的教材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二者无法一一对应,建议主要还是参照本届学生使用的教材进行处理。
根据2021年的指导意见,在“法律与秩序”部分,只需要掌握一般的知识点有: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依据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及其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及其职权;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职权;国家监察机关及其职责;国家司法机关及其职权。姚勇在其文章《利用双向细目表对试卷内容效度进行定量测定》中提出“目标双向细目表是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能力)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它们在测验内容上所占的分数”,因此依据指导意见把握目标梯度有利于确定考查难度和考查题型,从而指导教学目标难度的设定,也决定了教学方式与策略的选择。对于带“☆”号的条目定义为识记与理解层级,通过选择题帮助学生提取解读材料,辨别、比较相关概念,联系生活实际,对知识点进行再认或再现、分类、转换表述。对于未带“☆”号的条目,在复习的过程中则主要以判断说题、时政点评题、简答题的方式呈现,以锻炼学生更高层级的能力。
三、统计真题频次,定位高频考点
每一年的中考真题都会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命题角度、题量题型、难度等,这代表了当年的命题方向,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引方向。通过对比历年的中考真题,教师可以大致把握中考的命题模式,更为准确地抓住中考考点和重点,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每一道中考真题都是经过命题老师的千锤百炼,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研究意义,帮助教师和学生在复习备考中查漏补缺。使其具有更强的目标性。以“法律与秩序”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与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为例,对2018年至2020年福建省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真题(从2018年开始福建省统一命题)和2016年至2020年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真题进行统计,可以形成表1。
根据对福建省三年的中考真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这一部分考点出现的频率低,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难度值较低。究其原因,是因为该单元的知识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较大,因此并不是考察的重点。在复习中主要以材料理解为主,识记部分关键知识点,练习则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在中考中则频繁出现并且有重复,考察的方式也比较多样,包含了选择、判断说理、综合题三种类型(中考卷总共四种题型)。
通过对比北京市、上海市和江苏省的真题频次数据,从中可以总结出一定的规律: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通过选择题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各项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通过判断说理题和综合题的方式练习“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权利义务相统一”三个考点;学生通过练习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陷,从而实现成绩提升。因此,在研制中考复习“法律与秩序”双向细目表时,必须以中考真题出现的频次为标尺,定位高频考点。
参考文献:
[1]陈用敏. 用“教参”的三个层次[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9(Z2):41.
[2]姚勇. 利用双向细目表对试卷内容效度进行定量测定[J]. 考试研究,2016(06):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