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家奥屯希鲁姓氏辩正

2022-04-29 02:48刘卓
影视戏剧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女真姓氏

摘    要|中国古代文献中所载女真姓氏,在不同时代因转译多端而导致异说纷纭。历代史籍所载元曲家奥屯希鲁之 姓便有奥屯、奥敦、奥殷、奥炖、粤屯、奥纯、鄂通、鄂屯、鄂吞、鄂敦、曹等,其中流传较广者即有奥屯、奥敦、鄂通三种,甚是混人耳目。本文经过文献梳理考证之后,认为定希鲁之姓为“奥屯”更为合理, 也更为接近蒙元时期希鲁本人所用姓氏之原貌。由此总结出面对中国古代女真姓氏诸多异说时的取信原 则是:当事者自述之姓最可采纳,与当事者时空距离越近者越为可信,同时还需要注意音近形似致讹、 后人篡改文献等问题。

关键词|奥屯希鲁;女真;姓氏;奥屯;奥敦;鄂通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元曲家奥屯希鲁族属女真,自金太宗于天会 三年(1125)灭辽后,其先祖便迁居中原,历经五世而多受汉文化的熏陶,到了希鲁一代,更 是浸染益深,文化造诣与传统汉文化精英相比已 无二致,可视作金元时期女真人由武变文的一个 典型缩影。奥屯希鲁本人不仅工诗、能词、擅曲,而且精于书法,爱好藏画,与白朴、杨果等著名曲家也相交甚深,可谓是元代女真文化精英的代表。

然而,元朝国祚不永,兵燹相继,许多戏曲家都因沉沦潦倒、文献散佚等原因而行迹难明,即便是身为达官显贵的奥屯希鲁亦无例外。直至经过孙楷第、宁希元、桂栖鹏、余来明和杨波等学者的考辨后,其生平行迹方得到一定梳理,但仍存在较多疑点,如姓氏问题便属其一。

女真之姓有白号、黑号之分,“奥屯”乃黑号十六姓之一[1],女真文作“  ”[2]。希鲁先祖仕金,后归蒙元,在元代则被视为汉人,与元代四大族群的士人均多有过往,故其姓氏转译多端。及至清代,乾隆又嫌辽、金、元史籍所载人、地、官名“或声相近而字未恰合,或语似是而文有增损。至于姓氏, 惟当对音,而竞有译为汉姓者”,“爰命大学士讷亲、张廷玉、尚书阿克敦、侍郎舒赫德,用国朝校定切音,详为辨正”[1],“奥屯”之氏亦在其列。外加因音近形似而讹误的记载也颇多。如此一来, 奥屯希鲁的姓氏就变得愈益复杂,如清施国祁《金史详校》卷四即称:“奥屯,已作鄂屯,亦作奥纯、奥炖、奥敦。”[2]而据笔者爬梳统计,历代史籍所载希鲁之姓更有奥屯、奥敦、奥殷、奥炖、粤屯、奥纯、鄂通、鄂屯、鄂吞、鄂敦、曹等,其中流传较广者便有奥屯、奥敦、鄂通三种,甚是混人耳目。诸姓之中,孰是孰非,或是哪一种更为接近蒙元时期希鲁本人所用姓氏之原貌,素无定论,故笔者对此问题试做一考论。

一、奥屯

考现存文献,奥屯希鲁诸姓之中最早见载于史籍者乃“奥屯”。河南省济源济渎庙现存一元代碑刻, 篆额为《大朝济渎投龙简记》,中云“命奉御严忠佑、掌籍张志仙、提举李志微诣济渎水府,于闰十一月初一日作醮六十四分位,投送金龙玉简,标记善功礼也……至元七年闰月五日,前参知政事,少中大夫怀孟路总管杨果记。承务郎总判怀孟路事奥屯希鲁,武德将军同知怀孟路事麻合马,少中大夫怀孟路达鲁花赤贴木儿不花,立石”[3]。由此可知, 此碑文乃元曲家杨果于至元七年(1270)闰十一月五日所撰,当时其任怀孟路总管,而奥屯希鲁与之为同僚,官怀孟路判官。希鲁既然与杨果属同僚, 而且还亲自参与了此次立碑之事,而碑文又未经损坏或改窜,故此文载其姓氏为“奥屯”,当无疑。又现存文献记载在宋元之际与希鲁有直接交游者绝大部分也都称其姓为“奥屯”。如张之翰《西岩集》卷七之赠诗题曰“赠奥屯佥事周卿”[4],罗天益《卫生宝鉴》卷五“虚中有热治验”条谓“建康道按察副使奥屯周卿子,年二十有三,至元戊寅三月间病发”[5],宋黎廷瑞《芳洲诗余》中有《水调歌头》一词,亦记云“寄奥屯竹庵察副留金陵约游扬州不果”[6],而汪梦斗《北游集》卷上则有“奥屯周卿提刑去年巡歴绩溪回日有诗留别今依韵和呈”[7]一诗,同时俞德隣曾为希鲁词集作序,题为“奥屯提刑乐府序”,谓“至元丙戌,余留山阳,宪使奥屯公以乐府数十阕示,豪宕清婉,律吕谐和”[8]。

除此之外,许多元人文献也明载希鲁之姓为“奥屯”。如“至元十九年冬”,“济宁路教授杨桓” 作有《重修阙里庙垣记》一文,曰:“襄者山东东西道宪司诸公,自陈节斋已下,近及签司奥屯公, 皆尝督谕本部为□废之举。”[9]“大德己亥冬”, 姚燧所作《澧州庙学记》亦追述道:“元贞乙未, 居民不戒于火,庙为延烧,总管是道者故奥屯希鲁将复之。”[10]而贡奎、傅若金和贡师泰分别有题

诗云“题奥屯沧江宪使所藏八骏图”[1]“题奥屯 主簿藏其叔沧江公翰墨”[2]“题奥屯秋江墨迹”[3]。危素则留有《吴仲退先生墓表》一文,谓“国初, 部使者姚公燉、卢公挚、奥屯公希鲁行郡至番,皆勉之出仕,而先生不答”[4]。另明代程敏政所撰《新安文献志》亦多载元人之文,其中颇多与希鲁相涉者,如卷八五之曹弘斋《从仕郎扬州路通州判官弗斋先生陈公宜孙行状》称“本道按察奥屯竹庵公始行部,以誉望知公,请为郡文学”,巻八五之方回《饶州路治中汪公元圭墓志铭》谓“十五年,江东道提刑按察副使奥屯行部兴学,公大喜,延名进士九江文天佑主文衡,?儒彦,出税帑,立赏格,免徭给廪,士萎复振”,卷八八陈弗斋之《学宾菊存郑公天麟墓志铭》言“会本道提刑察使竹庵奥屯先生希鲁初行部,淬勉多士,于耆俊尤重”,卷九五之方虚谷《定斋先生汪公一龙墓铭》云“至元戊寅, 江东道按察奥屯公,以紫阳书院山长提学事起公, 顾书院瓦础尽矣”[5]。

另明人著述,如程敏政《(弘治)休宁志》卷一二《人物五·陈宜孙》,汪舜民纂《(弘治) 徽州府志》卷五《学校·本府儒学》《学校·歙县儒学》和卷八《人物·陈宜孙》,戴铣《朱子 实纪》卷七《紫阳书院》,薛刚等《(嘉精)湖广图经志书》卷七《岳州府》、何东序《(嘉靖) 徽州府志》卷九《学校志》,以及钟崇文《(隆庆) 岳州府志》卷九《秩祀考》中亦均称希鲁姓名为“奥屯希鲁”。[6]

比及清朝,虽然官方依据满洲姓对辽、金、元史籍中女真姓氏进行了大肆篡改,但仍有许多处于官方视野之外的文献保存了“奥屯”之姓的称谓。其中方志类如汪佑于康熙九年(1670)所作《紫阳书院建迁源流记》,丁廷楗等所修《(康熙)徽州府志》卷七《府学》《书院》、卷一四《宦业传》, 张佩芳等修《(乾隆)歙县志》卷二《学校》,何应松等所修《(道光)休宁县志》卷一三《人物·宦业》,陈志培等修《(同治)鄱阳县志》卷一一《人物二·儒林》,锡徳等修《(同治)饶州府志》卷一八《人物志》等均称“奥屯希鲁”[7]。此外史 简所编《鄱阳五家集》卷一《宋黎廷瑞芳洲集一》和卷四《元吴存乐庵遗稿一》和后来民国石国柱、楼文钊等所修《(民国)歙县志》卷二《府学宫》《紫阳书院》和卷一五《紫阳书院建迁源流记》等记载亦同[1]。与此同时,清人在改篡辽、金、元文献时,也多标明原作“奥屯”,如阿桂《钦定满洲源流考》卷七《部族》云:“鄂屯,旧作奥屯。”《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四一《译改国语解》言:“鄂屯沃哩布,满洲语。鄂屯,木槽盆也。沃哩布,留也。原作‘奥屯兀里,今改正。”《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四《氏族志一》称:“奥屯即鄂通,曰曹”,而《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卷七则谓“ ,鄂 ,鄂屯,整木槽盆也。卷十作‘奥屯, 卷十三作‘兀屯,并改。”卷三亦载:“  ,鄂,鄂通,卷一作‘奥屯,今从《八旗姓氏通谱》改正。”[2]除希鲁外,现存元代金石文献所载其兄希恺和其弟希尹之姓亦多为“奥屯”。如《南山之圣寿谨?》云:“至元三年正月……宣差河中知府功德主奥屯希恺……立石”,《祀南海庙记》曰:“至元癸巳春三月戊寅……从祭官奉议大夫同知广东道宣慰使司奥屯希尹……立石。”[3]

由此可见,从希鲁自身所用至后人所记,“奥屯”之姓传播最广,也最为接近其使用之原貌。

二、奥敦

然而,自元至今,史籍所载希鲁之姓为“奥敦” 的情形也较多。其中以白朴《天籁集》中《木兰花慢》一词所载为最早,该词题记云:“覃怀北赏梅, 同参政西庵杨丈,和奥敦周卿府判韵。”[4]其中“参政西庵杨丈”即杨果,乃就其曾官参知政事而尊称。而“覃怀北”之所指,察词中有“山阳一气变冬温, 真实不须论。满竹外幽香,水边疏影,直彻苏门” 等句,其中“山阳”“苏门”分别指山阳县和苏门山[5],均在辉州。由此可知,其时希鲁与白朴、杨果有交游,且同在辉州赏梅作词。白朴此词之作年,可自杨果任怀孟路总管之时间而大致推得。元苏天爵《国朝名臣事略》称杨果于“至元六年,出为怀孟路总管,其年薨,年七十三”[6],卒年误。察《元史·杨果传》但称其“至元六年,出为怀孟路总管,大修学庙。以前尝为中书执政官,移文申部, 特不署名。以老致政,卒于家,年七十五,谥文献”[7],并未载明卒年。而据笔者所考,至元六年(1269)之后数年间,杨果尚在人世。如《元典章》卷一四《吏部八》“执政官外任不书名”条称: “至元七年十月,尚书礼部:会验旧例:‘内外官司行移,亲王、宰相不改姓,执政官署姓,解亦不书名。实古礼尊贤贵德之义。照得怀孟路总管杨少中,曾任参知政事,系前职执政官,见申部文解书名,似或于礼未宜。有无照依旧例,止署姓不书名。”[8] 其中“曾任参知政事” 之“ 怀孟路总管杨少中”即杨果,可知其于至元七年(1270)十月尚在怀孟路总管任上。又如《永乐大典》卷 七二三七据《洛阳志》录有杨果《重修绘贤堂记》一文,末称“至正八年二月日为之记”[1],其中“至正八年”显然为至元八年(1271)之误,由此可知杨果于至元八年(1271)二月尚在世。察“绘贤堂” 在洛阳,主持重修者乃“河南洛运司同知昔剌世荣”

[1]。而杨果虽为“祁州蒲阴人”,但“微时,避乱河南,娶羁旅中女”,金亡后又曾先后在河南入杨奂、史天泽幕[2],当是已占籍河南洛阳。《元史》称其“以老致政,卒于家”,即是卒于洛阳,故王恽于《参政杨公挽章》中谓“公墓在河南府”[3]。由此可知,杨果于至元八年(1271)二月作《重修绘贤堂记》时当已致仕归家,则其任怀孟路总管当在至元六年(1269)至至元七年(1270)。由此可知, 希鲁与白朴、杨果同在卫辉路辉州赏梅作词,且被白朴称为“奥敦周卿”当在至元六年(1269)或至元七年(1270)冬。又据《元史·世祖纪》所载, 至元六年(1269)“十二月……己丑……析彰德、怀孟、卫辉为三路”[4],则知此年十二月十八日之前,彰德、怀孟、卫辉实为一路。故奥屯希鲁与杨果、白朴同赴卫辉路苏门山赏梅当在至元六年(1269)冬,或即在“析彰德、怀孟、卫辉为三路”时以公务之便而前往亦未可知。此亦为现存文献所载其姓“奥敦”之最早者。

又杨朝英所编元代最早散曲选本《乐府新编 阳春白雪》录其小令《蟾宫曲》二首,署名“奥 敦周卿”[5],而《明抄六卷本阳春白雪》除录两首小令外,尚载其套数三套,亦均署名为“奥敦周卿廉使”[6]。后刘致亦在“至顺四年六月”于《鲜于枢草书韩愈进学解》卷后题曰:“鲜于困学之书, 始学奥敦周卿竹轩,后学姚鲁公雪斋。”[7]

明初诏修《元史》,其中卷一五一有希鲁伯父世英之传,并述及希鲁父子保和、希恺、希元、希尹之事,于其家族姓氏亦称“奥敦”[8]。后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上“古今群英乐府格式”条、臧懋循《元曲选》“涵虚子论曲”条和程明善《啸余谱·北曲谱》卷一三“古今羣英乐府格势”条亦均称其姓为“奥敦”[9]。

清编《古今图书集成》,于《氏族典》中将“奥屯姓部”和“奥敦姓部”分列,且将希鲁伯父“世英” 置于“奥敦姓部”之下[10]。其后张鸣铎等所修《(乾隆)淄川县志》卷三、魏源《元史新编》卷二七和都龙锡等所修《(光绪)吉林通志》卷八六等,均述及希鲁家族成员之事,亦皆载姓为“奥敦”[11]。

或是受正史《元史》的影响,民国柯劭忞《新元史》卷一四七在希鲁伯父“世英”传中亦署姓为“奥敦”[1],乃至当代学者如孙楷第、宁希元、桂栖鹏和杨波等在各自论文中均径称“奥敦周卿”[2]。

三、鄂通及其它

清朝建立后,统治者深嫌辽、金、元史籍中所载人、地、官名音译不够确切,如清官修《八 旗通志》卷五四《氏族志一》即云:“古氏族掌 于太史……至于北魏,南北氏族始并见于史籍, 然各为宗派,各有音义,彼此不相假借也。明陶 宗仪作《辍耕录》,妄以金源氏族分配汉姓,如 完颜曰王……移剌即伊喇,曰刘;术虎即珠勒赫, 曰董;奥屯即鄂通,曰曹……”[3]遂命史官依满洲姓对其进行大量篡改,如《钦定金史语解》卷 七称:“金以满洲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 不复注满洲语,其中地名、姓氏、人名无解义者, 俱以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改字面订之。”[4] 而且清人认为“鄂通氏系出鄂通”[5],即“鄂通, 本系地名,因以为姓。此一姓世居鄂通地方”[6]。在此种认识下,清人多将“奥屯”改作“鄂通”,如《钦定元史语解》卷三即曰:“  ,鄂 ,鄂通, 卷一作‘奥屯,今从《八旗姓氏通谱》改正。”[7]

其中希鲁之“奥屯”也多被改篡为“鄂通”,这在清刻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前引弘治刻本《新安文献志》卷八五之曹弘斋《从仕郎扬州路通州判官弗斋先生陈公宜孙行状》, 卷八五之方回《饶州路治中汪公元圭墓志铭》, 卷八八陈弗斋之《学宾菊存郑公天麟墓志铭》和 卷九五之方虚谷《定斋先生汪公一龙墓铭》均载 希鲁之姓为“奥屯”,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则全 部改作“鄂通”[8]。

清人改订辽、金、元史籍中人、地、官名,意在纠正音译,且不论此举是否合理,但观其改订标准, 似亦未统一,“奥屯”不仅被改为“鄂通”,而且还被改作“鄂屯”等。如阿桂《满洲源流考》卷七称: “鄂屯,旧作‘奥屯。”[9]《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四一云:“鄂屯沃哩布,满洲语。鄂屯,木槽盆也。沃哩布,留也。原作‘奥屯兀里,今改正。”[10]

《钦定金史语解》卷七曰:“  ,鄂  ,鄂屯, 整木槽盆也。卷十作‘奥屯,卷十三作‘兀屯,并改。”卷十亦言:“  ,鄂  ,鄂屯,整木槽盆也。卷十二作‘兀屯。”[11]施国祁《金史详校》卷四更解释道:“奥屯,已作‘鄂屯,亦作‘奥纯‘奥炖‘奥敦。”[12]至于希鲁之姓,前引元泰定抄本《姚文公牧庵集》等所载姚燧《澧州庙学记》称为“奥屯”,而清武英殿本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牧庵集》所载《故从仕郞真州路总管府经歴吕君神道碑铭并序》一文中则径称其为“鄂屯实鲁”[1],当亦为篡改致误。同时,希鲁之兄希恺、希元之姓亦被改为“鄂屯”,如都龙锡等修《(光绪)吉林通志》卷八六云:“奥敦希恺, 按《金史·氏族》,‘奥敦当改为‘鄂屯。”[2] 王士俊等修《(雍正)河南通志》则径称“鄂屯希元”[3]。除此之外,还有改作“鄂吞”“鄂敦”者, 如《豫章丛书》本刘辰翁《须溪集》卷一《双溪书院记》称“自察使公希鲁之来此”[4],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自察使鄂吞公希鲁来”[5],又如《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卷五亦将希鲁伯父世英之姓改为“鄂敦”,谓“元鄂敦硕永,女真人,太祖时以元帅领正定、保定、顺徳诸道农事,凡辟田二十余万顷。鄂敦硕永,旧作奥敦世英,今改正”[6]。

除奥屯、奥敦、鄂通之外,明写本《录鬼簿》中, 如至德周氏传抄本、宁波天一阁旧藏本等,又称希鲁为“奥殷周侍御”[7]。其中“殷”当是与“敦” 字形近而致误,“奥殷”显然是以讹传讹。

与此较为类似的还有“粤屯”。林策?等修《(嘉靖)江西通志》卷八、陈育等修《浮梁县志》卷三、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八五七、谢旻等修《(雍正)江西通志》卷二二、乔溎等修《(道光)浮梁县志》卷六、锡徳等修《(同治)饶州府志》卷七、刘坤一等修《(光绪)江西通志》卷八二和一九六〇年油印本《浮梁县志》卷三均称周卿姓名为“粤屯希鲁”[8]。后明郭大纶等所修《(嘉靖) 广东通志初稿》卷七《秩官上》亦载希鲁之弟姓名为“粤屯希尹”[9]。“粤屯”之“粤”当为“奥屯” 之“奥”,显因形近而致传抄之误。

又历来有将“奥屯”译作汉姓“曹”者。此说最早见于《金史》,该书卷末所附《金国语解》“姓氏” 条云:“奥屯曰曹。”[10]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和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六七与之同载[11]。后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〇九、陈士元《诸史夷语解义》卷下和清官修《八旗通志》卷五四、彭孙贻《茗香堂史论》卷四等亦持此说[1]。然未见有直接称希鲁之姓为“曹”者。

四、奥屯希鲁姓氏辨正

以上所论诸姓之中,“奥屯”得到希鲁及其亲友的普遍接受,最为接近其使用之原貌。“奥敦” 虽较“奥屯”为晚出,但因载于正史,所以也影响甚大,流传极广。然而,即便如此,“奥敦”也远不及“奥屯”更为接近蒙元时期希鲁姓氏之原貌。首先,在杨果《大朝济渎投龙简记》中,“奥屯” 之姓可谓得到了希鲁本人的确认,后又多次出自与其有直接交游者之口,而“奥敦”最早虽也出自与希鲁有直接交游的白朴《木兰花慢》一词中,但白朴《天籁集》元、明刊本均早佚,今通行本最早者乃清康熙庚辰(1700)杨希洛(即杨友敬)据白氏世藏原抄本所刻本,难以保证定是白朴词作原貌。其次,杨朝英、刘致等虽是元人,但已均属隔代之人, 所据所载未必为确,远不及希鲁友人张之翰、黎廷瑞、汪梦斗、俞德隣所称“奥屯”更为可信。再者, 明初诏修《元史》,成书仓促,讹误颇多,历来饱受诟病,其载“奥敦”之姓虽影响甚大,但终是难以尽信,更何况明代尚有大量文献载希鲁之姓为“奥屯”者在。最后,至于清代及其以后文献所载希鲁之姓为“奥敦”者,多属人云亦云,更不足征。

清朝统治者源出满洲,作为金元时期女真人的后裔,其对女真语言文字虽较一般汉人更为熟悉, 转译之法似乎也更接近语源,但正如陈第所言,“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2], 金元与清朝相隔四五百年,以几百年之后的满人语音去纠正金元时期的姓氏音读,显然存在不合理之处,未必就能得其原貌。同时,将女真姓氏译为汉语, 虽本无定则,但清人仅凭一己之认知便全然否定“奥屯”这一得到周卿本人、众多亲友乃至后人普遍认同的译法,显然也过于草率。因而,清人将周卿之姓改为“鄂通”“鄂屯”“奥纯”“奥炖”“鄂吞” 或“鄂敦”者,诚难使人信服,故不足征。至于其他诸姓,如“粤屯”“奥殷”因与“奥屯”“奥敦” 形近而致传抄之讹,而“曹”姓未与希鲁有直接联系。

综上所考,故本文定希鲁之姓为“奥屯”。且关于中国古代女真姓氏在不同时代因转译而导致异说较多的问题,我们更可取信的原则是:当事者自述之姓最可采纳,与当事者时空距离越近者越为可信,同时还需要注意音近形似致讹、后人篡改文献等问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元代族群涵化与戏曲研究”(ZWB069)、湖北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山水诗简史”(2021262)、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史互动视域下的中国山水诗史研究”(21G070)的阶段性成果。

[刘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女真姓氏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辽属女真与北宋的朝贡隶属关系
英国人的姓氏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明代女真者皮船考
姓氏拆解
女真文——脱胎于契丹字和汉字而自成一格
女真文“契丹”考
嘉靖年间女真朝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