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榕祥
摘 要:在教师专业发展日益受重视的今天,成为一个懂课题、会研究课题、会解决课题研究问题、会进行深入研究反思的教师,已经势在必行。了解课题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反思,可以帮助一线教师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提升课题研究的能力,为教师顺利走上课题研究之路、实施课题研究助一臂之力。
关键词:课题研究;核心概念;前沿文献
一、课题研究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问题一:如何界定核心概念
在各类课题的开题论证会上,专家们首先关注的是课题的核心概念。专家指出,核心概念必须清晰明了,数量不能多,三个左右,每个概念的界定两至三行文字即可。因此,在界定核心概念时,首先要深入研究。教师应广泛收集资料,确定研究的范围,使课题研究的概念有清晰的内涵和外延。其次,明确观点。对有争议的概念要给出自己的观点,尽可能采用大家公认的定义,也可以采用自己认为正确的定义,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定义,都要明确本课题研究所认可的定义。再次,化繁为简。每一个核心概念都可能涉及多项内容,不可能在一项课题研究中全部解决,因此,要抓住课题的核心内容或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设定概念的内涵,回避或舍去对本课题研究影响不大的问题,使课题研究更加简单明了。
(二)问题二:如何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沿文献?如何阅读和评价相关文献
外交学院许宏晨教授曾经成功申请过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解放军理工大学孙红卫教授曾经成功申请过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两位专家认为,可采取关键词搜索法和主要学者搜索法,还需要长期跟踪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章。搜集文献如同滚雪球,一开始看到的资料可能并不是那么前沿,但是顺着文章中的文献线索研究下去,核心文献也就逐渐浮出水面了。教师还可以搜集近期的文献,对比其参考文献,将他们的共引文献找出来,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检索。文献阅读,一方面要阅读某一学者的作品,以及对这些作品的批评论著,从作品到论著,再到其他对此话题有所涉及的论述,都要仔细梳理;另一方面则既要按图索骥,又要在此基础上“旁逸斜出”,将阅读面扩大至相关领域,才能使自己的理解更加笃实。文献的回顾需要注意适当总结、述评,不能仅按照时间顺序罗列文献,或过于详实地全部介绍。文献整理只有知道自己“在哪儿”,才能知道自己该“去哪儿”,不仅要能“走进去”,更要能“走出来”。
(三)问题三:如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徐浩教授和许宏晨教授认为,科研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多阅读,要辩证性地阅读他人的文献和书籍,这是提升科研能力的基础。在全面理解他人观点基础之上,一定要想一想,有些观点是否能站得住脚、他们的研究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这样的思考往往会引出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可能是未来研究的起点,除了向书学习,还可以跟专家学习,或是走出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了解学术前沿和研究现状。当然,向他人学习间接经验固然重要,但科研能力的提升本质上是要靠自己多实践、多反思,培养科研意识。找到问题以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要想办法解决它,在做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多写论文,也是提高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问题四: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呈现
课题的研究成果即可推广、可学习、可借鉴的理论、观点、问题解决方案、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解决问题工具等,其表达形式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对一线教师来说,课题研究理论成果的主要形式有:结题报告、研究论文、专著、译著、正式出版的编著、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文献综述等含有一定理论成分的研究成果。实践成果的主要形式有:经典教育案例分析、典型教学课例、新的教学实践模式、教学改革实践方案、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及其校本教材、正式出版的教材、教育叙事报告、教育故事分析、原创的在教学中使用的软件、原创的教学工具等。
二、课题研究反思
(一)整合资源是提高研究质量的保证
课题研究者要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已有的优质资源,将隐性资源提升到显性的层面上,把各种有价值的资源都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围绕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向加以整合。
例如,依据资源载体划分三类资源:一是文字资源,即专业期刊上的相关研究成果,自己撰写或他人撰写的论著、论文等,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如文献综述资料包、教学案例集、论文成果集、学生成果汇总、教学设计集、问卷分析等。二是影像资源,课题相关的影像资料可以为研究提供帮助,如优秀课例录像、专家讲座录像、课题研讨会录像等。三是网络资源,教师要高度重视网络提供的研究素材,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与其他同仁进行课题相关的沟通交流。根据资源拥有主体,也可以分为三类资源,一是身边的同行,二是所在区域的教研员或科研人员,三是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
(二)加强信息化技术与课题研究的深度融合
当前,课题研究手段越来越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不仅是研究数据的分析整理越来越青睐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以及研究活动的实施过程也都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教师可以尝试开展“课题网络实践社群”。课题网络实践社群最大的作用是突破了传统的范围限制,使研究者的来源更加广泛,因此在讨论过程中,研究的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能给课题研究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和更深入的思考。除了课题研究团队,英语学习者、其他英语教师、课题研究专家等都能在课题网络实践社群里就课题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生成一个个语音音频,参加者随时点击其他研讨者的头像,即可听到他们就课题的某一方面的发言内容。这种网络实践社群应该可以为课题研究带来更多的思维碰撞和智慧火花。
(三)专题化是课题研究走向深入的“法宝”
专题化是指在一个相对较长的研究时期内,研究者专注于该研究课题,逐渐将该研究课题所包含的内容一一展示出来,使所蕴含的问题一一得到破解或说明,从根本上转变一段时间一个课题、一段时间一个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浅尝辄止的现象。专题化的课题研究能够实现探究与整合、体验与共享。例如:根据体裁、语篇和写作目的分析进行多模态文本阅读,可以形成一个专题;监控写作的修改过程,可以形成一个专题;联系真实生活开展多模态语篇读写活动,也可以是一个专题。在研究对象专题化的状态下,教师能够提升自我,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型教师”甚至“专家型教师”,而教师个体或群体对本课题研究的思考与探究成果,又会相互贯通,形成该课题的教育教学智慧。
三、结语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路径,一线教师要一如既往保持阅读的习惯,不断学习、积累和思考,立足实践、及时总结,培养自身课题研究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开放性,时刻保持合作意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成果意识,用研究的视角做日常的教学,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只要掌握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策略,不断地付诸实践,每位教师都可以有自己的研究课题。走上课题研究之路,应该是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责任编辑:邹宇铭)
参考文献:
[1]李冲锋. 教师如何做课题[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7.
[2]乔纳森·格里斯. 研究方法的第一本书[M]. 孙冰洁,王亮,译.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53-79.
[3]徐世贵,刘恒贺. 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5.
[4]袁玥. 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指南[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4-45.
[5]郑金洲. 教师如何做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