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与传奇匠人蒯祥

2022-04-29 00:44:03野草
老年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天门朱棣紫禁城

野草

我国的宫殿建筑历史悠久,并且早已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于明永乐年间,旧称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1987年,故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北京故宫因何而建

建文四年(1402)六月,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后,攻克都城应天(今南京),在群臣拥戴下即皇帝位,次年改元为永乐元年。洪武十三年(1380),二十岁的朱棣就藩北平,之后一直在此驻扎。他登基后,将北平改名为北京,认为将国都定在北京更有优势,于是进行了极其周密的迁都计划。

永乐四年(1406),朱棣正式下令在北京元大内宫殿遗址上营建北京宫殿,计划于次年完工。不过因为财政、漕运等问题,工程并未如期进行。

永乐十四年(1416)八月,朱棣下令先在北京营建一座西宫,由此揭开了北京城内大规模营建工程的序幕。次年四月,西宫建成。于是北京大内宫殿开始建造,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的规制都和南京明皇宫一样,一共建屋8350间。永乐十八年(1420),北京皇宫全面落成。十一月初四,朱棣以迁都北京正式诏告天下。建造北京故宫的时候,工匠的地位还不高,没有“大国工匠”这种说法,在那个“重道轻器”的年代,奉行“匠不入史”。所以当年营造紫禁城的数十万能工巧匠, 能够在历史中留下姓名的屈指可数,还能有详细记载的工匠就更了不起了。

蒯祥就是这样一位工匠。南京博物院收藏着一幅明代的宫城图,画中描绘的就是紫禁城的样貌,城门下立着一位穿着红色官袍的官员,据说此人就是蒯祥。这是对蒯祥功绩的表彰,也充分说明了他在故宫营造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其祖父蒯思明、父亲蒯福(一说祖父“蒯明思”、父亲“蒯福能”)都参与了北京故宫的修建。

蒯家三巧匠

蒯祥(1398—1481)出生于木匠世家,是苏州吴县香山(今胥口镇)人。他的祖父蒯思明和父亲蒯福都是有名的香山工匠,他出生在这样的建筑世家,耳濡目染,从小就对木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心灵手巧、敢于创新,青少年时期就闻名乡里。后来蒯祥和祖父、父亲参与南京宫殿的建设,因为技艺高超赢得了“巧木匠”的美名。

朱棣即位后,想要当初营造南京皇城的能工巧匠们接着建设北京皇城,但蒯思明已年过六旬,于是便举荐了儿子蒯福。就这样,蒯思明带着儿子蒯福、孙子蒯祥一起来到了北京城。蒯思明坐镇,蒯福率领天下精工巧匠,开始了紫禁城的建造。永乐十八年(1420),紫禁城建成,蒯福因“能大营缮”受到嘉奖,被任命为营缮所丞。年轻的蒯祥也因技艺出众被授予“營缮匠”。可惜的是,新皇宫落成不久就遭遇了火灾,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全被烧光。

经过“仁宣之治”后,随着国力的增强,新皇城的修建才重新进行。

正统六年(1441),明英宗朱祁镇真正确立了北京的皇权中心地位。蒯福、蒯祥父子又主持了长达五年的“五府六部”的建设工程。正统十二年(1447),蒯福正式退休, 蒯祥因为修城功绩显著,荣升为工部主事,真正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德艺双馨的蒯祥

据《明史》及有关建筑专著介绍,蒯祥在建筑学上的造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精通尺度计算,每项工程施工前都会精确地计算,竣工之后,位置、距离、大小尺寸与设计图分毫不差,几何原理掌握得非常好,榫卯技巧在建筑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

古代的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关键在于主柱和横梁之间的合理组合。蒯祥不论在用料还是施工上都精心筹划,制造的榫卯骨架结合得十分精准、牢固。蒯祥对江南建筑艺术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他将苏式彩画、琉璃金砖带进了宏伟雄壮的紫禁城,为巍峨的皇宫添上了几分江南气韵。

蒯祥不仅木工技术纯熟,还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意识。据记载,蒯祥可以双手握笔,同时画龙,两条龙画出来后合二为一,一模一样,栩栩如生。永乐十九年(1421),承天门(今天安门)建筑完工后,他得到众口一词的称赞,被称为“蒯鲁班”。蒯祥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和扎实的功力,一路升迁,官至工部左侍郎。他任职期间,先后主持了不少修建工程,包括明英宗正统年间重建三大殿,明英宗天顺年间兴建裕陵。“凡百营造,祥无不与。”《宪宗实录》中这样评说。

蒯祥为人很沉稳,能经常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有一次,一位木工锯大殿门槛时,不小心将缅甸进贡的珍贵巨木锯短了一尺,这在当时可算是闯下了杀身之祸,木工一时吓得没了主意。蒯祥端详了一会儿,便接过锯子将另一头也锯短一尺,然后按尺寸另外雕刻了两个口中含珠的龙头,装到锯短了的门槛上,再把门槛安装到门上,尺寸竟然完全吻合。这样制造的门槛,不仅气派大方,尽显皇家风范,还可以随时拆卸,这种装置被称为“金刚腿”。朱棣见过后龙颜大悦,对蒯祥大加赞赏。

蒯祥除了高超的专业技术为人称道外,他的人品也得到大家的认可。蒯祥负责的工程建筑,没有一处是偷工减料的,其中处处细致精确,体现了顶级匠人的坚守和担当。虽然蒯祥的官职很大,但是他一生谦逊俭朴,晚年辞官后,每当别人有问题向他请教时,他还是非常热心地给予指导。

“蒯鲁班”巧建宫殿

正统元年(1436),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命蒯祥设计、施工重建“三大殿”和乾清官,同时增建坤宁宫。蒯祥在北京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技艺上更上一层楼。据史料记载,蒯祥“凡殿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随手图之,无不中上意者”。他精于尺度计算,能“目量意营,准确无误;指挥操作,悉中规制”。经过四年的紧张施工,到了正统五年(1440),“三殿”“两宫”全部竣工。除了宫城,蒯祥参与设计营造的主要工程还包括:景陵的地面建筑、“五府六部”和文武诸司衙署、南宫、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裕陵和承天门等。

成化元年(1465)三月,明宪宗下旨重建承天门,蒯祥倾尽全力负责承天门的设计与营建,终于在九月二十二日建成承天门。作为北京城里最大、最高的门楼,承天门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着天子乃“九五之尊”,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城楼里,60 根巨柱林立,井然有序,金砖铺地,一平如砥。梁枋、斗拱、天花上彩绘吉祥图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图案是龙,承天门上一共雕绘了 932条龙纹,分别作引龙、云龙、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姿态,刚健奇伟,栩栩如生。其上的彩凤图样,用色浓重奔放,富丽辉煌,在红色与绿色的糅合之中形成律动。而今,这座造型庄重、气度威严、装饰华美、色彩鲜艳的天安门已成为祖国首都的象征。毫不夸张地说,蒯祥使建筑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蒯祥与“香山帮”

紫禁城的营造无疑是一项浩繁的工程,纵使蒯祥的本领再超群、技艺再精湛,也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完成。事实上,在其身后,站着一个汇集了众多能工巧匠的群体——香山帮。 清道光三十年(1850)发现的一块石碑上,有文字记载:“水木匠业,香山帮为最。” 这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使用“香山帮”这个明确称呼的文献资料。

苏州香山位于太湖之滨,原称南宫乡,传说是吴王的离宫——南宫所在。“香山帮”指的是以香山地域为中心集结形成的土木匠人群体。史料表明,明代南京城和北京城的兴建,尤其是北京紫禁城、坛庙、陵寝等主要建筑的营造,多出自这个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 “香山帮”的匠人之手,他们集木作、石雕、水作、彩绘等多种技艺于一体,以高超的建筑技艺闻名于世,有着“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说法。

虽然香山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但是蒯祥的出现和紫禁城的营造,标志着“香山帮”建筑技艺的鼎盛与辉煌。到清末,“香山帮”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江南地区最大的匠人群体 和中国古建筑流派中的核心力量。

成化十七年(1481)三月三日, 蒯祥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皇帝派人致哀,并追赠蒯祥祖父、父亲为侍郎,他的两位儿子也得到荫封。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具有杰出才能的工匠,将他原来在北京居住的胡同命名为“蒯侍郎胡同”。

600多年时光荏苒,那些为故宫营建付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的无名工匠们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中,而蒯祥能够由匠入仕,并且青史留名,想来也是一段传奇。

编辑/汪慧

猜你喜欢
天门朱棣紫禁城
洞开天门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3:46
朱棣“魂牵”建文帝
寻根(2022年2期)2022-04-17 11:01:38
天门
宝藏(2022年11期)2022-03-07 08:57:48
紫禁城之旅
紫禁城365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8:46
紫禁城600年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天门石
天门石
学生天地(2018年15期)2018-09-11 03:14:26
『影帝』朱棣
朱棣压顶,解缙“三字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