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继朴
20世纪60年代初,在某国营大企业做选矿实习生的我,被抽调到衡阳地区清水塘铅锌矿,支援小矿山建设。这里山高沟深,偏僻险峻。公路班车只开到山外小镇,进矿还要爬二十里山路。进矿后,我发现房屋大多低矮狭窄,还有杉木皮盖的土墙屋。矿山只有少量机械设备,许多工作靠人力来干。食堂蔬菜紧缺,有时只有盐水干菜汤。生产生活条件之差,比起原来单位不啻天壤之别。一段时间后,同被调往这里的老张不幸因肝病腹水去世,他妻子孤单地回了东北老家。霎时间,我心情沉重到了极点,感觉时乖运蹇,不知何去何从。
矿党委书记刘全泰是南下干部,为人严肃,对青年很关心。他对我说:“这矿原来是省重工业厅所辖试探工区,后下放给衡阳。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设备落后,这几年正在努力改变。去年建了两个小型新式选矿厂,中南五省在此召开小选厂建设现场会。目前因条件所限,两个厂都暂停了。你是国家新培养出来的青年技术人员,要安下心来,克服困难,为改变矿山命运做出贡献。”看着他诚恳的面容,我想起在离开原单位前一位老领导对我的叮嘱,你以后就是小矿骨干了,要努力啊!我心头一热,不由对刘书记表示:“一定努力。”
我担任选矿厂技术员后,把厂当成自己的家。上班常在现场研究处理问题,下班如有情况也及时去到现场。许多节假日都在工作中度过。我和职工群众关系融洽,他们有想法也愿意找我谈。我在业余时间狠钻业务,经常天亮就起床读一两个钟头书。夏天蚊子多,躲在帐子里读;冬天手脚冷,裹着被子读。除了专业书籍,工作中用得上的机械、电气、土建等书籍也有涉猎。我的业务逐渐娴熟,对全厂工艺情况也慢慢吃透,大家都对我称赞不已。
周心凡担任选矿厂党政一把手时,工作深入又有担当,在厂里威信高,在矿上也有影响力。他焦虑地对我说:“现在生产任务重,工人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却不好。怎么搞才能扭转这个局面?”我分析道,矿里现在是重力选矿加人工选矿,工艺落后,产品卖不起价,资源利用率仅有50%,效益自然不好。只有彻底改为浮选厂,技术和经济指标才能上去。细谈一番之后,他击桌而言:“这是大事!要尽快向上级反映,早点决策。”
地区冶金局几次派人到矿里来,矿领导多次到选矿厂调研。经反复研究论证,决定要建浮选厂。有人提出,前些年建过两个浮选厂,效果都不好,技术负责人被指为破坏中南五省现场会,影响很坏。我解释道,现在跟那时条件不一样:例如供电,那时靠矿内蒸汽机,供电不足还不稳。现在从国家电网架线,供电质量可靠得多;又如浮选用的药剂,那时市场缺货,矿内土法制造一些代用品,效果不佳。现在市场货足质优,有利浮选;再如入选矿石,那时是利用堆存的老矿,有一定氧化,较难浮选。现在打算直接用开采的原矿,可选性较好。
一番议论之后,大家信心足了。周心凡说,当前矿里和上级都拿不出钱来买新设备。在金矿岩停用的磨矿、浮选机械,还能利用,他负责组织拆搬过来。整个选矿厂改造设计和安装指导,就都交给我了。
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周心凡动员说:“企业已经到了决定命运的关头,也牵涉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人的命是父母给的,怎么活是自己决定的;企业的命是国家给的,活得好不好是由职工创造的。不搞浮选,我们矿会垮掉;要搞浮选,还得大家出力。厂里既要搞改造又不能停产,工作量很大,也很复杂,必须全厂协调行动。”
会上,一个由党员团员为骨干的突击队组织成立了。周心凡每天早晨带队出发到十里外的金矿岩拆解设备,傍晚时数十人肩扛背负,爬坡越岭,沿山间小道浩荡而归。约半个月后,几十吨设备全部搬到改建工地。
为了不影响全矿生产任务。我苦心孤诣、精心设计,分两步将磨矿、浮选设备布置到位,最终将重力和人工选矿厂改建为浮选厂。新厂高度机械化,工人劳动强度大为降低,生产稳定,产品优质,铅锌回收率高达90%以上,企业效益大增。
4年后厂里又搞扩建,规模翻番。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大家的努力奋斗,得到了可喜的回报。我也从一个稚嫩青年,跃变为成熟的工程师,先后主持或参与设计、建设了多个选矿厂。更重要的是我们创造了清水塘矿的新生,它不断发展壮大,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在为社会主义祖国作贡献!
编辑/贺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