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民间最大公益书院逸迩阁

2022-04-29 00:44徐炯权贺程
老年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金平藏书书院

徐炯权 贺程

近年来,湘西北不断传来逸迩阁书院的神奇传说。记者近日来到常德市石门县易家渡镇高家坪村一探究竟。书院创始人高金平和书院院长梁颂成边带领记者看藏书藏品,边向记者娓娓道来。

“沅有芷兮澧有兰”。位于澧水河畔的逸迩阁书院,由高金平、易琴夫妇及双方父母倾力创办,自2018年开院4年来,共接待读者30万余人次,举办团体活动1400多场,不但成为全国各地读者、学者、收藏家的“网红打卡地”,更是当地村民心目中的精神文化高地。书院获得中宣部颁发的“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以及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颁发的“湖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规模浩大,

既是藏书馆也是博物馆

逸迩阁是一栋古朴的七层徽派建筑,高大气派,格外抢眼。经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专家评估,逸迩阁书院是目前已知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民办公益书院。当记者参观完这栋建筑,不由得叹为观止。

明亮整洁的一楼大厅,几位中年读者盯着高高的书架,搜寻中意的书籍。在留守儿童阅读区,一群小孩正伏在书桌上,目不转睛地看连环画。这里还有综合阅读区、心理咨询室、关爱视障朋友的爱盲阅读区。

综合阅读区,一排排散发木香的书架上标注着“某某捐赠”的字样,上面详细记录着捐赠者的职务、捐书数量、书籍类别。这些捐赠的书籍中,既有社科文学类的,如《杜甫全集校注》和《郭嵩焘全集》,又有医学、法学、农耕学等各类专业书籍。琳琅满目,不一而足。

二楼以上,除了古今中外的名著外,还建有八大特色馆藏:中医药文化厅、佛教文化厅、道教文化厅、红色文化馆、方志馆、学术探源区、连环画专区、期刊创刊号专区。

在书院二楼,记者有幸见识了“镇馆之宝”——全套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一本本装订精美的图书,按经、史、子、集四个类别,整齐地摆在一架架红木书柜里,气势恢宏。馆内藏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万有文库》《湖湘文库》三套稀有的全书。同时还有湖南省最大的方志收藏区,2万余册地方志、5000多种族谱,并藏有《北斗》等7000多种杂志的创刊号。

书院三楼的传统文化馆里,一册册古籍善本、一幅幅水陆画、一件件实物器具,记录了以儒道释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医文化的沧桑变化。对道教文化颇有研究的书院副院长吴子衍介绍,馆内因藏有8000多册道教写本古籍,以及大量道教文化器具,2019年5月入选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工作站,系全国唯一的民间工作站。

走进四楼的红色收藏展览馆,迎面看到一尊巨大的毛主席铜像,旁边的展柜内还陈列有毛泽东各时期的著作等红色藏品,以及贺龙在澧水流域用过的枪炮等,馆内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红色文化气息。

书院的五到七楼,还设有专家工作室、多功能报告厅等,为专家学者来此进行学术研讨提供了方便。

逸迩阁书院投资5000万元,共3000多平方米,书院内藏书、刊及文化实物100多万册(件),其中古籍善本2万多册、珍贵历史报纸与期刊5万多种,其他文献资料和具有特色的实物近20万件,很多都是抢救性收藏。书院名誉院长、著名学者龚鹏程教授称,逸迩阁书院是全国最大的民办书院,藏书的数量、质量均首屈一指。

在距离逸迩阁书院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大型仓库,仓库略显陈旧,但光线明亮,空气畅通,不但书架上陈列着各类书籍,地上也堆满了一袋袋全国各地图书收藏爱好者捐赠寄来的书籍,约40万册。此外,仓库里还有一个个箱子,箱子里装满了从古玩市场淘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反映政治经济社会的凭证,如粮票、医疗费收据、退伍证书、农家历书等。仓库里还堆放了上百把收购来的明清时代的木雕座椅,昭示逸迩阁书院收藏的定义域扩大了,它不仅是图书馆,也朝着博物馆的定位迈进。

两个家族,三代人的梦想接力

逸迩阁书院,凝结着高、易两个家族三代人多年来呕心沥血的无私付出。

“母亲70岁生日那天还站在即将封顶的7楼,弯着腰给刚做过的楼面混凝土施水进行养护,没做任何防护措施。”现年53岁的高金平回忆母亲杨春娥施工的场景时,泪眼模糊,声音哽咽。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靠先前走乡串户收购贩卖猪鬃,后来开设乡镇超市贩卖电器、摩托车等先富起来的高、易两家长辈,决定拿出全部积蓄支援书院建设,但资金缺口还是很大。为了节约经费,所有施工材料自行采购。杨春娥得知建房时需要一名操作提升架的工人,每月工资要4500元,当即决定亲自操作,省下这笔钱。

考虑当公务员和教师的儿子儿媳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杨春娥自告奋勇当起了书院筹建的“总管”。在为期一年的施工期里,她每天5点起床,洗刷工地材料,联系建材商,给每一层现浇混凝土施水……一天深夜突然下起了大雨,为防止刚打好的房屋地面被淋湿,杨春娥独自一人抱着塑料布跑去防雨,她一手打着手电,一手扯着塑料布,迎着风雨,反复多次,才终于铺好。忙完,才发现全身早已湿透。

杨春娥不顾身体年迈,日夜操劳,是因为她懂得了书院对儿子的特殊意义。

高金平从小就痴迷看书、买书。乡间夏夜蚊子多,他将家里的蚊帐剪个洞,把手电筒吊在上面就着狭窄的光线看书,直到凌晨2点才肯睡去。父母亲看了又心酸又兴奋,仿佛自己未完成的读书梦得到了延续。在父母的支持下,高金平小学毕业时就拥有了1000册的惊人藏书量。在湖南师范大学读书期间,高金平与志趣相投的妻子易琴,经常去逛书市,钱不够,两人就卖废纸、卖卡片,参加工作后,夫妻俩几乎所有的开支都用来买书。从小,父亲就对他说:“孩子,只要你买书,我砸锅卖铁也给你筹钱。”妻子干脆把工资卡也交给他买书,后来妻子在全球高姓评定“高家好媳妇”活动中,榜上有名。

几十年积累,高金平藏书多达50万册。他老家两层小楼连楼梯上都堆满了书。时间久了,有的书开始发霉,有的书被老鼠咬烂。杨春娥看了实在不忍心,当高金平决定建一座家族藏书楼时,她举双手赞成。但高金平后来发现,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腰包鼓了,精神上却显得更为空虚,打牌赌博、打架斗殴者时有出现,甚至吸毒者也大有人在。他想建一座开放的书院,通过书籍让人们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无论建私人藏书楼还是建书院,母亲杨春娥始终是高金平的坚强后盾。

让高金平感动的还有岳父易先富。决定建逸迩阁书院时,易老说:“这是对社会有用的事,我全力支持。”他认为,书要千古传承,除了书好,书架也要好。为此,他出资订做了500个由花梨木做成的双面书架,每个书架高2.3米,重达98公斤,仅书架与相关配套家具总价值就达500万元,全部是由易先富家族企业捐赠。

2018年春,正值逸迩阁建设的关键时期,73岁的易先富不幸患上癌症。在长沙住院两个月,老人心心念念牵挂着书院,他甚至将保险理赔的几十万元也悄悄交给高金平,让他放手将书院建设好。易老弥留之际还拉着孙女易子兰的手嘱咐:“你一定要不遗余力支持你姑姑、姑父办好书院。”懂事的易子兰默默地点了点头。此后,在家族企业混凝土搅拌站担任财务主管的她,每到逸迩阁书院给员工发工资时,总是按时把援助资金打到账上。这两年因疫情原因,易家的混凝土搅拌站也不景气,但易子兰表示,等企业效益好转,她会一如既往地支援逸迩阁书院的发展,决不辜负爷爷的嘱咐。

在英国读研的大儿子高迩夫被父母、奶奶、外公的无私付出所感动,毕业后果断回国,与弟弟高逸夫一起帮父母打理书院。如今,已担任书院法人代表兼财务主管的他,也在运筹帷幄,与书院全体员工一起筹谋着如何经营好书院,并能够持续发展。

两个家族三代人的梦想接力,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20年,高金平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大爱捐赠:

老年朋友图书的好去处

2019年6月22日,贵州遵义第一人民医院,患重病奄奄一息的九旬离休干部高海桥,紧紧握着从石门连夜赶来的高金平的手,说要给书院捐书,老人反复呢喃:活着就是要奉献。当晚,高金平开着塞满了《遵义英烈录》《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桐梓县志》《高姓宗系文化研究》等近2000册藏书,以及千余件(种)珍贵文献资料、珍品物件的依维柯车,从遵义直奔逸迩阁。让高金平感到遗憾的是,不久当他将捐赠证书寄给高海桥家时,老人却已经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逸迩阁书院的诞生,让那些怀着“奇文共欣赏”理念的藏书者有了奔头,他们的捐助行动与公益情怀无不让人感动。

2019年5月3日,从媒体上了解逸迩阁书院的创办故事后,患病的常德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周国斌主动联系,将家中藏书1280余册全部捐赠逸迩阁书院,用实际行动支持书院发展。或许得益于这种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心态,他的病竟奇迹般好转了。

云南的图书经营者李超然因书与逸迩阁书院结缘,尽管从未来过书院,但作为一名业内人士,在他看来,逸迩阁书院应该是国内馆藏规模最大、开放程度最高的民间书院。他见过一些私人图书馆,不仅书的数量少,而且对公众开放程度很低,一般一周只开放一次。而逸迩阁书院全年几乎都对外开放,并且是免费的。越了解书院,他就越想做点什么。每次遇到好书,他都会自掏腰包购买,留一部分寄到书院。三年多时间,他已经先后30次为书院捐赠书籍7000余册。

面对书院的邀约,李超然笑呵呵地说:“待我捐书达到1万册以后,一定抽空来逸迩阁看看!”

湖南师大中文系原主任彭丙成教授把珍贵的古籍捐出来了,湖南省编办原副主任黄爱华把积攒多年的书分几次捐出来了……割舍心爱的书籍,并非铁石心肠,正如一位捐赠者所言,这也是一种大爱。书籍摆放在逸迩阁,为老年人解决了“藏书何处去”的问题。老年人捐赠的书本得到了善待,捐赠1000册以上的书,书院为捐赠者开辟了专柜专区。逸迩阁书院开办4年来,接受捐赠的书籍近30万册,其中捐赠超过3000册的有6人,捐赠1000册以上的有40多人。湖南人民出版社、常德市图书馆、国家开放大学等单位也分别捐了5000余册以上图书。

美好愿景:中国读书公园

无疑,逸迩阁书院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民间公益书院,但它何去何从,走向哪里,高金平有深邃的思考。他发现,世界留存下来的三百年以上的私人藏书楼仅有三家,有两家在意大利,另一家是浙江宁波的天一阁,但天一阁早已不属于私人,而是属于宁波市政府了。怎样避免人去楼空、人去书散,高金平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书院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同时群策群力,全社会一起来办,并达到如下四个目标。

要让书院成为布道讲学的讲坛。逸迩阁书院聘请了学术顾问及专兼职教师团队,针对不同的学习培训团队,打造了党性教育、湖湘文化讲座等4个系列60多个精品课程,举办了“逸迩讲堂”“逸迩读书”等品牌活动,聘请了龚鹏程、杨松年、郑龙水、邓文龙、詹石窗、谭谈、水运宪、陈书良等著名学者、作家前来讲学。

要让书院成为学术研究基地。书院利用丰富的藏书资源,瞄准荆楚文化、湖湘文化、洞庭湖文化、善德文化、桃花源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文化学术研究,出版了《螺庵诗集校注》《朱景英集》《石门县志七种》等十多种图书。

要让书院成为乡村文化的高地。作为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逸迩阁书院在读者和当地村民心目中,就是一个乡村文化高地和精神家园。这些年,书院在关爱留守儿童、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父母不在身边的小朋友,由爷爷奶奶送到书院来,书院有专人照顾。每到中午、晚上,爷爷奶奶或骑着三轮车或步行至书院把他们接回家。逸迩阁是留守儿童的“庇护所”,也是移风易俗的主阵地。老“麻友”高永爱,成天上茶馆搓麻将,在书院开放后,彻底告别麻将,带上孙儿一起阅读,本人因阅读次数之多还获得了书院2020年年度阅读标兵。

要让书院成为乡村振兴的桥梁。建院之初,逸迩阁就与周边农户签约后建成猕猴桃、蜜桃、草莓、桑葚、蜜橘等十大农事基地,通过文旅、研学和农旅深度融合带动乡村发展,四年接待1400个团体研学旅游,为乡村振兴引来众多助力。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詹石窗评价:逸迩阁书院有意识地关注社会,营造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广大群众爱好学习的好氛围,为一方百姓提供了平安生活的精神家园,真正体现了不忘初心,为民服务。

说起未来的规划,高金平成竹在胸:以逸迩阁馆藏为核心,规划打造面积千亩的“中国读书公园”。公园将以公益读书与藏书、国学教育与康养度假、红色与党史国史教育、未来教育与研学拓展等为主要内容,立志成为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场所。

编辑/徐炯权

猜你喜欢
金平藏书书院
SiC trench MOSFET with dual shield gate and optimized JFET layer for improve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afe operating area capability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their isomers in the atmosphere
Effect of anode area on the sensing mechanism of vertical GaN Schottky barrier diode temperature sensor
朵云书院黄岩店
白鹿洞书院记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