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寻觅什么?

2022-04-29 01:00张绪平
文史知识 2022年10期
关键词:皮相舴艋双溪

张绪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正如吴小如指出的:“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唐宋词鉴赏(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213页]说得好!怎样破皮相而入腠理,我认为是要去领会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寻觅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需要支点。人的一生往往在峰回路转中呈现多阶段性,每个阶段各有生命支点。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寻觅的就是她生命新阶段的生命新支点,其本质是对生命信心、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不断求索。

她的一生七十馀年,大约经过三转折四阶段:前两次转折的三个阶段生命支点清晰地折射在与划船相关的三首词中。

少女阶段:生命的竞争力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节选李清照《如梦令》,《唐宋词鉴赏(唐·五代·北宋卷)》,1180页]“争渡”“争渡”的生命竞争力,是她少女时代的生命支点。

少妇阶段:悲欢的张力

当时间从下午到夜晚,季节从夏到秋,诗人生命进程转折到少妇时代,划船就变了:“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唐宋词鉴赏(唐·五代·北宋卷)》,1191页]船依旧,红荷还在,但是生机大打折扣了;与伙伴们的争渡换成了独上兰舟了;灵巧的鸥鹭换成了规矩的大雁了,但还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渴望,还有“相思”,还有闲愁,这些要素构成的生命张力,是她这个时候生命的新支点。

离乱阶段:向往

到靖康之难后,生命经历了第二次转折,进入人生的第三阶段,想去划船,又怕去划船:“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唐宋词鉴赏(唐·五代·北宋卷)》,1209页]这是在金华。兰舟换成了舴艋舟,荷花没了,伙伴也没了,丈夫也亡故了,事事已休了,“闲愁”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愁”,但还有“泛轻舟”的打算,这种对生命力和快乐的向往是她的生命支点。

孀居阶段:寻觅生命的新支点

不久,李清照离开金华到了临安(今杭州),过上了离乱奔波后相对稳定的生活,此时她经历了第三次转折,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残荷换成了残菊,从盛开到胡乱堆积着,无人堪折了,双溪也远了,兰舟也没了,舴艋舟也没了,不惟季节到了冬天,生命也进入了冬季。过去支持自己生命意义的支点过时了,在新的处境中,诗人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不知道把自己的心灵安顿在何处,不知道该怎样打发光阴的流逝。她“寻寻觅觅”的是支持她此时生命意义的新支点。

有人说:“一个无所失的人也就无所寻,而李清照显然是若有所失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已无所寻觅,只好去寻觅残存的丝丝记忆……。”(彭玉平《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280页)李清照寻觅的也许包括过去的记忆,但不是主要的或关键的,她的“寻觅”主要是面向将来的。

她失去了什么呢?有人说:“她在找,但又不知道自己找什么,说明她失去的不是某件具体物事,不是物质的实利,不是可以明言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的失落,一种生活意义的丧失。”(王富仁《古老的回声》,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368页)这个分析很好,包含了关键问题的答案,但说“她在找,但又不知道自己找什么”,让人感觉到解读者并未觉察到自己已经找到了这个关键答案。既然知道李清照失去了精神的归依、生存的意义、生活的力量,那么应该知道,她寻觅就是当下和将来的生命支点。

在生命的峰回路转中,生命支点会失落,会过时,需要重建。《声声慢》写的就是寻觅生活的新力量、新信心、新希望和心灵的新归宿。她寻觅到了吗?暂时还没有。但“寻寻觅觅”本身也许正是生命的信心和意义所在。这也正是此词的价值所在。很多读者喜欢这首词,喜欢正是这份“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騷人之旨吧。它启示我们,面向未来,去寻觅生命新的春暖花开。

(作者单位:广东白云学院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皮相舴艋双溪
年底综合征“皮相”
幼小衔接 携手共进
多彩双溪 润泽童年
为什么同一张脸,角度不同颜值会有差别?
访洪湖市珂里湾古村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瓯江舴艋船
武陵春·春晚
自嘲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