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宝
摘 要: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为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同的人看到同样的历史事件,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同,所以历史事件产生的社会影响具有双面性,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开展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身为历史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历史事件,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传承人类的经验,也能够促进自身思想高度的提升。所以,本文简要分析了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探讨和分析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辩证思想。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辩证思维;策略分析
一、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具体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在不断地推进中,考核一个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不再使用传统的背诵知识结论的方法,而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重点考核,这种方法是另辟蹊径的一种考察方法,能够重点考察出学生掌握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历史教学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再加之每个人的分析问题侧重点不同,得出来的结论可谓是千人千面。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这门课程时,教师需要从历史事件中汲取人类的经验和智慧,将这些优秀的结晶,能够结合具体的社会发展情况,用于今后的成长过程之中。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正是提升的好时候,所以在这个时期,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这样一来,也就能让学生在看待不同的历史事件时,都能够站在理性的高度,综合和全面地看待问题,升华自己的思想。
(二)促进历史教学改革,提高文化竞争力
我国目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水平也越来越高,同样面临的过程竞争也是更加激烈。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在我国境内也涌入了非常多的外来文化。当今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都充斥着外来文化的思想,这些思想,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在这种情况下,当代中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化,文化竞争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因此我国对文化自信开始着重强调,作为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历史这门学科,是文化复兴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能够为我国提升文化竞争力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侧重理论知识点的输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情况下展开的教学工作是总结历史知识结论,只是将已经发生的历史故事和结论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加以记忆并且背诵。例如在秦朝发展的社会故事中,教师会根据教材的内容解读其中的历史事件,然后针对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展开分析,既分析其中有利影响也分析消极影响,对课本教材之中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标准。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仅仅是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进行巩固,学生仅仅是知道了哪个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时间段,该时间段下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情况。学生有可能仅仅是记下来了,但是并不会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理解。
(二)传统教学方式陈旧滞后
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在不断的发展,学科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知识是需要优化的,所以教师需要使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自动探索其中的深层次思想,从而做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更好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创新,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教师更是如此。所以针对初中阶段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来解读不同的历史事件,不再是照本宣科的念知识点,而是能让学生全方面感受到历史知识,总结出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较差
在针对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时,教师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是带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比如在讲到秦始皇的故事时,很多学生会义愤填膺地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昏庸无道、暴躁的君王,特别是一些刑法和暴政更是让学生气愤。但是,从历史贡献方面来看,在滚滚的历史长流中,秦始皇统一语言和货币,为国家统一做出了非常显著的贡献,同时统一度量衡,也在历史上是创新之举,让民族更加团结,国家更加富强。虽然秦始皇是犯有较为严重的错误,但是这些错误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不到他的贡献,所以在审视秦始皇时,需要学生用理性的思维来看待整个秦始皇时期,如果思想过于片面,则无法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从两方面分析一个人、一件事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三、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问题引导,分组讨论,提升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在以往的历史课上,教师往往只侧重知识点的输出,要求学生背诵相关必考知识点,以便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有限,如果大部分的精力都用来背诵,那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也就会减少,甚至也没有讨论问题的时间,长此以往,辩证思维能力会越来越差,无法更好的提升学习成绩。因此,为尽快提升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到让学生不断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也能够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立体化呈现历史事件
教师在口头传授教学知识点时,往往是不够全面的,这种情况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调查,大部分教师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输出知识点时,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缺乏一定的思考,或是只能够接受其中的某一点知识,无法建立立体化的思维模式。结合现实生活情况,人们往往分析影视剧中的角色,都会较为全面宏观的思考。这其中的思考方式,正是辩证思维模式。所以新时代的历史教师一定要注意历史事件的呈现形式,借助多媒体的教学工具,不能局限于课本上冷冰冰的文字,应为学生呈现一堂丰富精彩的历史课,让学生更直观的面对历史事件,进而展开更加理性的思考。比如历史教师可以引入《三国演义》当中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一片段,学生通过影视剧观看的形式,更加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同时对关羽这个人的解读也更加全面化。众所周知,在大部分人的印象当中,关羽都是一个义薄云天的英雄形象。可事实上,通过对影视剧的观看就不难发现,关羽虽然有非常多的优点和长处,但与此同时他也有一些非常严重的缺点,比如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如果仅仅是通过口头信息的传播,很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关羽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三)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其中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在传授知识时,不能只追求知识的数量,而应当多追求知识的质量。
总而言之,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历史教学工作的时候,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一环,同样也是真正发挥历史学科传递人类智慧的必然之策。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不断提高个人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更加立体化的方式来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和呈现,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结合历史事件与现当代社会发展现状,来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知识的解读。这样才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理性的视角,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养成。
(责任编辑:陈华康)
参考文献:
[1]梁瑜君.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科教文汇,2018(11):130-131.
[2]王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J]. 学周刊,2018(3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