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及其管理策略

2022-04-29 23:34孙放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20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传播

孙放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使新闻传播形式发生巨变,且互联网的发展为媒体从业者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但网络中存在一定虚假和失真内容,会对网络媒体公信力产生影响。加强针对性解决,化解相关危害,可确保网络新闻传播迈向新的发展台阶。了解网络新闻传播失范表现,探究网络新闻传播失范成因,既能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网络新闻传播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架构与管理方针,又能加强舆情控制,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传播;舆情控制

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新闻传播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互联网本身具备较强的互动性与共享性,深受民众喜爱。但现阶段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失范现象,会束缚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网络信息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了解其复杂多变的状态,针对性解决新闻失范现象,才能助推网络媒体迈向新的发展台阶。

一、网络新闻传播失范的表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传媒业发生重大变革,且网络媒体具备自由化、多元化、全球化等特点,这一全新传播空间的构建为人们跨时空沟通与交流提供便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信息,导致网络新闻传播失范现象频发。[1]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虚假新闻。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具备较强的共享性和实时性,但少部分网络媒体为吸引人们的关注发布核查不严的虚假新闻,混淆视听,对网络新闻的公信力产生影响;第二,侵犯个人隐私。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逐渐发展成熟,这为信息传播带来帮助,也使个人隐私问题得到社会更多重视。以频繁发生的名人隐私曝光来看,互联网行为治理迫在眉睫;第三,侵犯知识产权。当前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纠纷与官司数量逐渐增多。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如何保护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出现,已成为各方重点关注的话题;第四,新闻同质化严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但由于部分网络媒体缺少专业的记者队伍,会对其他文章进行粗浅的二次编写或直接转载,这是导致网络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的主因;第五,新闻选题过于功利化。虽然网络新闻目前已取得较好的发展,但由于其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导致其选题容易出现媚俗化倾向,出现过度滥用网络语言等现象,使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受到影响,不利于网络媒体的规范化与系统化发展。[2]

二、网络新闻传播失范成因

网络新闻传播失范与网络传播、网络社会、新闻传播等方面有关,加强针对性剖析,借此强化对行业的全新认知,有利于后续管理工作的展开。

(一)网络传播方面

网络具备较强的隐匿性,部分网络媒体为追求点击率一味追求时效性,缺少对信息真实性的审查,这是导致出现网络新闻传播失范的主因。同时,由于我国技术监控手段相对不足,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缺乏统一安全标准,这是导致网络信息监管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3]无论是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新闻,还是格调不高的虚假新闻,都会造成不利的舆论影响。故此,如何加强虚假信息辨别已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加强科学研判,助力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化与创新,才能推动网络新闻传播格局优化。

(二)网络社会方面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差别,且其虚拟特点使其更容易出现传播失范行为。传统社会属于“熟人社会”,交往对象相对明确,而网络具备虚拟性特点,部分主体会存在侥幸心理,在网络上发表与传播不当言论。这与传统媒体不同,传统媒体发展时间较长,法律法规相对完善,而互联网媒体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制体系。例如,互联网具备较强的虚拟性,存在监控难和取证难等问题,虽然部分假新闻会被快速发现,但由于虚假信息制造主体与传播主体未得到处罚导致制造者抱有侥幸心理。

(三)新闻传播方面

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深入分析与了解,发现网络新闻发言人具备不确定性,受访者和访问者的信息都有可能出现虚假状态,还有部分以电子邮件形式进行的采访,访问者无法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一旦消息发出可能会对真实受访者造成伤害,也会严重影响网络媒体的声誉。[4]分析发现这与网络新闻审查程序有关,由于网络新闻审查难度较高,缺少对网络信息的“把关”。网络媒体会通过个人判断选择性发布相关新闻,单一的审查模式不利于网络媒体发展,只有加强对新闻传播的重视和关注,加强对多元信息来源的针对性核查,避免多元主体因利益驱动而发布虚假信息,才能避免新闻传播失范现象发生。

三、网络新闻传播管理策略

(一)强化技术控制,完善行政管理手段

网络新闻传播管理具备较强的复杂性,加强深入分析强化技术控制,借助多元行政管理手段,强化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科学化监督与管理,能督促多主体共同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管理的重视和关注,也能从多维角度入手,推动网络新闻传播管理迈向新的发展台阶。[5]一方面,应持续性关注网络新闻相关传播技术,借助技术控制构建和谐网络传播环境。例如,可加强对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用户识别技术的持续性开发与研究,积极借助多元技术保护网络信息。防火墙技术能帮助不同主体保护相关信息与数据,针对性识别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间的交流,科学化解部分外部攻击。加密技术可借助信息加密强化对私人信息的保护。用户识别技术可借助指纹识别与瞳孔识别等进行信息查看,以保护信息安全,防止病毒入侵。网络信息控制技术发展过程中,可加强对先进国家技术发展思路的借鉴,既要加强对不良信息的有效筛选,营造和谐网络环境,也应研发相应反病毒技术,加强对相关数据的检测,进而确保用户隐私安全。网络新闻传播管理具备较强的复杂性,网络媒体从业者可设置相关导航系统,以此加强信息整合,呈现人性化的传播页面。网络新闻类别相对较多,加强类别细分,借助传统媒体分类形式将焦点新闻、国际新闻、游戏新闻等进行科学化分类,能方便用户选择查阅,更能提升网络新闻传播质量和效率。例如,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可借助相关信息技术加强新闻编辑工作,既要对新闻信息进行科学整合,也应优化相关传播链接,以此通过不同层级的管理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分析,确保传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借助多元行政手段加强对网络媒体的有效监控。行政手段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是监督与规范社会事务的核心举措。国家借助行政手段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科学化监控,由区域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行政监督力量,确保网络媒体规范化展开相关工作。例如,可借助登记许可备案、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以及相应处罚等,提升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登记许可备案能从源头了解相关从业人员的发展状态,通过信息登记科学筛选网络媒体行业从业人员,以此使行政部门成为网络新闻行业发展的“把关人”。而主管部门参与监督管理既能加强对传播内容的及时监控,也能由新闻、工商、行政等相关管理机构加强合作,进而确保强化传播内容筛选,以此避免出现网络新闻传播失范问题。相应行政部门和主管机构可基于法律法规加强对失范行为的处罚,既要没收其违法所得,也要责令其整改或吊销其许可证,以此增加违规成本,确保各机构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管理策略的正确认知,并加强自身约束,进而从网络新闻传播管理方面入手,强化对网络传播失范行为的针对性化解。

(二)创新法律法规,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我国在网络新闻传播初期缺少相应管理策略与律法,更缺少专业管理机构,这是导致网络新闻传播失范行为频发的主因。[6]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普及,我国应积极完善互联网相关管理办法,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网络信息传播的规范性,也应借助法律法规提升网络媒体管理力度。可强化对现有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分析,助推其持续性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皆包含网络信息传播管理相关内容,基于网络信息传播对其民事以及刑事责任作出明确界定,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能增强管理水平与管理权威性。与此同时,可借助法律法规落实契机,助力区域政府基于宏观性法律构建部门规章,系统性出台相关管理策略与管理制度,以此在法律法规建设发展契机增强法律监管的全面性与科学性。法律法规创新与优化过程中应保障立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一方面,应遵循立法原则通过借鉴原则与弹性原则,提升网络立法的系统性,不能过度监管因法律法规而使网络社会失去自由性。现阶段填补网络立法空白已成为多方重点关注的话题,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既能提升多维主体的法律意识和遵法意识,也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征程中提升民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进而强化对网络新闻行业的针对性规范。要借助道德建设促进网络新闻传播行业展开自律。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具备较强的虚拟性和共享性,加强道德建设是化解其问题的核心手段,只有从业人员坚持新闻理想,以严肃态度科学梳理相关信息,勇于担负社会责任与职业责任,才能在自我约束过程中发布真实新闻,提升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从业者应基于真实性原则加强对新闻的科学化报道,要避免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出现主观臆测内容,也应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束新闻传播,才能提升网络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例如,应拒绝报道不健康内容,既要避免相关负面内容对民众产生影响,也要减少不利信息的流通范围。相关部门可加强合作,强化对知识产权的尊重,督促多主体增强版权意识,以此减少版权纠纷,进而加强对他人知识劳动成果的保护,营造良好竞争环境。

(三)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从业者专业素养

网络新闻传播管理过程中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从业者专业素养,是提升管理科学性及合理性的有效手段。相关从业者优化传播内容时,需强化对传播环境的剖析,基于民众诉求助推网络新闻传播体系逐渐优化,完善网络新闻传播架构与传播格局。相关从业者应加强对民众诉求的了解,可基于大数据技术收集民众浏览喜好,以此向其针对性推送相关网络新闻内容,进而提升网络新闻传播率。当前我国网民已超过10亿,了解网民的年龄和学历结构,加强对网民个性特点的针对性分析,基于其诉求向其针对性推送相关网络新闻内容,既能发挥新闻传播优势,完善新闻传播内容,也能满足多元用户诉求,进而提升我国网络新闻传播质量,优化其传播格局。[7]丰富网络传播内容时,应积极打造原创内容,既要加强对丰富新闻资讯的深入挖掘和再次重组,也应通过深入报道突出不同主题特色,才能提升网络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互联网中存在虚假信息,只有提升信息真实性,才能增强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因此,内容优化过程中需加强真实性筛选,既要避免出现假新闻,也要依据受众需求推动网络新闻传播持续性优化。互联网时代民众习惯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新闻,因此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篇幅过长的内容。“内容为王”的时代,相关从业者应提升自身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正确利用,也需构建与网络新闻传播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才能创新我国网络新闻传播格局。相关从业者应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需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加强对新闻内容的客观报道,并借助写作采访和编辑等丰富传播内容与传播体系,才能具备较强的报道能力,确保为媒体行业发展贡献力量。相关从业者应提升自身网络信息技术掌握能力,既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了解民众诉求,也应借助现代化技术加强信息整合,提升传播内容价值。相关从业者需创新思维方式与工作形式,既要提升网络新闻传播的广度,也应善于加强对文字的深入思考,客观理解事实真相,拓展传播渠道与网络新闻影响力,进而为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互联网作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渠道,由于其覆盖面较广,因此受到很大关注,但由于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导致管理力量不足,出现的网络新闻传播失范问题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可强化对网络新闻传播的针对性治理,助推行政部门与社会力量积极合作,塑造良好网络新闻环境,进而助推我国新闻事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新闻传媒行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巍.网络用户对虚假社会新闻的态度及行为:基于ELM模型的实证分析[J].情报科学,2021,39(12):126-132+145.

[2] 欧阳纯萍,陈湘龙,刘永彬.基于网络新闻评论的四度用户影响力分析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21,42(9):2671-2678.

[3] 季为民.论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写在习近平“4·19”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8(4): 5-18+126.

[4] 黄文森,巢乃鹏.定位vs.互定向:社交媒体新闻事件扩散的社会影响因素:基于时序网络的事件史分析[J].东岳论丛,2021,42(2):128-141+192-193.

[5] 刘海明,宋婷.共情传播的量度: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共振与纠偏[J].新闻界,2020(10):11-21+31.

[6] 赵呈晨.嵌入式传播: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与再生产[J].新闻大学,2020(8):16-30+126-127.

[7] 濮端华,肖飞,黄毅.推进军队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应强化三种意识[J].新闻战线,2020(3):85-87.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新闻传播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媒介融合下的手机媒体新闻传播研究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浅析网络新闻编撰的发展演变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