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共情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22-04-29 00:44李怡曈唐海波
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李怡曈 唐海波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一批适应新时代要求、可担当民族复习大任的时代新人,这要求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进行正确引导。“亲其师信其道”,高校教师只有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才能让学生自觉接受其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心理咨询共情技术通过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以情感互动方式促进个体发展, 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感互动方式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政治认同内生动力。

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共情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感互动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相关概念界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指在高等学校

中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独立出来,在学科教学中教育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基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在培育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中持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以此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推动高校内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心理咨询共情技术

心理咨询中的共情技术是指咨询师给来访者提供一个充满包容、理解和信任的咨询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咨询师暂时放下自己的思考模式,以来访者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站在来访者的立场上倾听来访者的诉求、观察来访者的言行举止、并与来访者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深刻体验来访者当下产生的情绪情感。在来访者慢慢打开心扉的过程中了解来访者的整体认知水平、意志态度、行为举止等,进一步体会来访者的潜意识世界。咨询师在整个咨询过程中不介入自己的价值观,以一种平等、尊重、理解的态度走进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来访者的内心冲突, 逐步找出现存问题的根源,并准确及时地把有关信息传达给来访者。同时,来访者在感受到自己被悦纳、被理解、被关怀的过程中可以慢慢放下心理包袱,更好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促进自我认知、自我表达、自我探索能力的发展。

2 可行性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 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 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说需要解决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的主要矛盾,即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当前人们思想政治素养之间存在的矛盾。因此,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国家和党在把握中国全局发展根本思想方向的前提下,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让全体人民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后初步具备符合中国当代发展的基本思想政治素养,做好全体人民的思想工作使其自觉听党话、跟党走,自觉产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合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心理咨询共情的本质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罗杰斯提出的概念,罗杰斯曾把共情描述为“咨询员能够正确地了解当事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并能将有意义的信息传达给当事人,明了或觉察到当事人蕴含着具有个人意义的世界就好像自己的世界一样,但是没有丧失‘好像的本质。”本文结合罗杰斯关于人格的基本假说即“有机体是一种先天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提高的动机,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潜能、发挥自己的潜力的趋向”,按照人本主义的观点把共情的本质归纳为“通情达理”。“通情”指咨询师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原则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设身处地站在来访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以此充分感受来访者产生的各种情绪、感觉、想法;“达理”指来访者通过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被理解、被接纳, 从积极的自我体验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使自身自我完善的能力得到有效发挥,依靠自己的力量破除心理障碍,实现人格整合,最终发挥人格中自我发展的能力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体验。

心理咨询共情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具有互补性

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是密不可分的,许多思想品德问题从更深层 次来讲是心理层面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共情从本质上看具有互补 性,前者为理论、观念、意识的灌输,为后者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而后者 又弥补了前者理论灌输中情感缺失的问题,二者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这里主要分析心理咨询共情技术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起到的补充与促进 作用。

心理咨询共情技术弥补了理论教学中学生缺失的情感体验

高校思政教师在进行理论基础知识教育时,运用心理咨询共情技术可以更 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育的亲和力。高校思政教师利用 共情技术积极地进行“角色互换”,站在学生接收知识的角度上挖掘学生的深 层情感需求,采取“以情动人、情感互通”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活动中 “理性”与“情感”相统一;同时,教师通过共情可以更加熟悉学生、了解学生, 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理论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在接收知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心理咨询共情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缺乏政治认同内驱力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 治信念和政治行为五个阶段,只有“知情意信”四个阶段建设好,才能使大学 生最终作出正确的行为。高校思政教师通过运用心理咨询共情技术,可以有效 地从“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四个层面激发学生政治认同内驱力。在认知 层面,教师通过共情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上的错误 思潮,端正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在情感层面,教师通过共情提高师生情感互动,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与学生培养情感共鸣,加深大学生政治情感;在意志层面, 教师通过共情充分了解学生情况,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坚定的政治意志;在信念层面,教师通过共情与学生建 立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认同,并不断上升为对我国政治 事业的认同,引导广大学生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教师通过将心理咨询共 情技术融入“知情意信”四阶段,通过心理育人的途径激发学生政治认同内驱力。

3 具体应用方法

高校思政教师运用心理咨询共情技术有利于优化思政教育的方法、过程、内容,使高校思政教师将“教书”和“育人”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高校思政教师应该把握好运用时机和规律, 将心理咨询共情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前期、教学中期、教学后期三个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逐步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内生动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教学前期通过共情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前期,思政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安全、支持、信任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学习时,可以放下心理负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与教师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思政教师不仅要创造一个接纳融洽的氛围,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心理意识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进度情况,在充分观察与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仅要符合学生们的认知发展规律, 而且要尽可能照顾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前期通过友善开放的课堂教学,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情感互动,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所在班级的归属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思政教师的认同感,为后续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教学中期通过共情提升思政教育渗透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期,高校思政教师应该运用心理咨询共情技术, 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知识传授,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思政教师需要严格遵循学生的身心认知发展规律开展教育,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避免采用单纯的说教方法,应多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要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选取学生感兴趣、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正面价值引导的相关案例进行教学,将生硬的学科理论变成学生“感同身受”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在前期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高校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共情技术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认知中的渗透力。

教学后期通过共情促进立德树人目标实现

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关键一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后期,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将心理咨询共情技术与心理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从“心理”层面解答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根本目标中“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坚持以思 政课为主渠道,整合各类育人资源,根据前中期教学活动建立反馈评估机制, 以保证思政教育的方向的正确性。此外,高校思政教师应该积极聆听学生的反 馈意见,主动完善课堂模式并积极开发课堂中的创新元素,让思想政治教育不 仅进入学生的头脑,更要深入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教学成果聚焦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 班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运生.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河南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郑日昌,李占宏.共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4).

[3]王燕,白雪苹,张世平.解读心理咨询中的共情技术[J].重庆交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

[4]彭宝星.浅谈共情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才智,2012(11): 1.

[5]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

[J].中国高等教育,2018,613(18).

[6]陈泽榜,何家敏.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价值实现的人性探析

[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4):68-71.

[7]姜虹亦.接受理论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探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2.

[8]朱蒙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

[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7-11.

The Application of Empathy Technology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Yitong Tang Haibo

School of Marx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new people who can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and take on the great task of national review. This requires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strengthen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and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education, and correctly guide the value choice of college students. Only by building a good emotional foundation with students, can college teachers make students consciously accep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they impart and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empathy technology promote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hrough emotional interaction by establishing good relations with visitors. Its emotional interaction mode of “appeal to emotion and reason” is organically combine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stimulating the endogenous power of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mpathy Technology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Emotional interaction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诚信教育
“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