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快取胜”到“以质为先”:论地市融媒转型和流程再造

2022-04-29 22:54:28莫东川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6期
关键词:汕尾广播电视传统媒体

莫东川

摘要:融媒体环境下,地市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变得更为艰难。媒体融合是广播电视与纸媒等传统媒体的发展共识,新媒体在传播速度、内容丰富度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传统媒体应当借鉴新媒体的传播与发展优势,优化自身的传播内容、方式以及速度等。本文以汕尾广播电视台为具体对象,从内容为王、贴地飞行、激发动力三方面分析了地市融媒转型与流程再造的具体策略,希望对地市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以快取胜;以质为先;地市融媒;流程再造

传统媒体和融媒体在本质上并无不同,两者的主要作用都是对社会新闻资讯进行传播,具体传播环节与过程也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即两者对收集的社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制作成系统的新闻资讯。现代社会民众生活中随时可见各种各样的新闻资讯,但一条完整的新闻资讯需要经过复杂的制作步骤才能完成,制作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特别是传统媒体,因为工作流程较为烦琐,不仅工作量较多,而且新闻时效性不高。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制作流程、采编设备与技术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作流程简化,工作效率提高,从而提高了新闻时效性,时效性成为融媒体新闻的主要特点之一。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多样,这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较大挑战,特别是地市媒体。

汕尾广播电视台(简称“汕尾台”)成立于1992年,属于广东省的市级传媒,汕尾台是汕尾市政府及党委声音的主要传播者,采编、制作的节目用于满足汕尾市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新兴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传统媒体行业市场逐渐被新媒体抢占,新兴媒体强大的影响力与传播力动摇了传统媒体的市场地位。民众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的信息获取习惯因为新媒体的发展而出现了较大变化,传统媒体信息接收具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而且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具有一定滞后性,即时性传播的新媒体更受民众青睐,地市级媒体经营惨淡也成为一种事实。融媒体时代下,汕尾台紧随时代发展潮流,成立了自己的新媒体发展中心,但从本质来讲,汕尾台的新媒体发展中心依旧没脱离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属于一种“新闻中心+新媒体”的模式,新媒体负责汕尾广播电视公众号的运营,公众号包括看电视、手机台、直播间三个模块,看电视则是完全照搬新闻中心的采编稿件,未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媒体融合。因此,汕尾台融媒转型与流程再造对其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一、内容为王,实现以质为先

广播电视媒体新闻信息传播通常滞后于新媒体,所以很多传统媒体提出了“以快取胜”的新闻制作理念,该理念主要目的在于保障新闻信息的即时性,但新媒体门槛较低,信息真实性在传播前并未得到充分校验,导致虚假信息被传播,容易误导受众。倘若广播电视媒体一味追求信息传播速度,不考虑信息真实性,必然会降低广播电视传媒的公信力和威信,从长远发展来看属于“得不偿失”的一种经营理念。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开始从“以快取胜”的经营理念逐渐转变为“以质为先”,这体现出融媒体环境下内容才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一)挖掘地方特色资源

当前很多广播电视传播都在转变自己的经营理念,纷纷将眼光向下,通过“走基层”的方式寻找新闻素材和线索,同时体现新闻的接地气[1]。汕尾台也应当积极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目前汕尾台的《有话直讲》就属于一档带有地方特色的节目,节目主要是解读与点评汕尾市近期发生的诸多新闻事件,对汕尾市热点新闻进行有趣的方言评述,整个节目充满了海陆丰歇后语与俗语,体现了节目内容的“冒热气”和“草根性”,通过百姓视角、利用百姓熟悉的语言去讲述百姓感兴趣的话题,趣味性、时政性、民生性集于一体的节目吸引了老中青等广大受众群体。新闻全程基本都用海丰话播报,中间可能会夹杂一点普通话,而且节目编排比较紧凑,从气象谚语播报开始,随后进入新闻评说,然后受众言论发表,最后歌曲结束,每条新闻之间也用了有关语言衔接。《有话直讲》节目在后续制作中更加突出地方性特色,如使用更加口语化的表达,“一共”直接换成“咸捞合掺”,“唔喜欢”换成“唔合”等,多使用海丰歇后语、谚语等,如提醒受众不要轻易相信谣言,可以直接用海丰俗语“勿摸着棺材头就哭”,所以采编人员需要在平日多收集一些俗谚用语。

(二)重视资源整合与共享

资源整合与共享是媒体融合的最明显特点,受众视听或是阅览时间延长、渠道增多是提升媒体影响力的主要方法[2]。融媒体环境下,信息开始通过全终端渠道在全平台传播,汕尾台应当重视平台资源的引入,能够借助融媒体渠道精细化节目内容[3]。例如,汕尾台可以向省级广播电视传播机构“取经”,争取获得广东广播电视台对自身融媒体转型的支持,这种支持更多体现在数据共享方面,如果实现数据共享,汕尾台能够下载更多音视频或图片等素材资源,同时汕尾台也能够清楚融媒体相关的内容生产、数据分析等内容,节省节目制作成本。此外,汕尾台应当突破区域限制,要重视区域以外的热点事件,能够将新鲜感十足的新闻信息传播给受众,如“东航3·21”事件发生后,全国人民都关注事件的进度,汕尾台也应当跟进事件的发展。

(三)增强内容质量

媒体融合过程中,很多媒体工作从业者过于考虑新闻数量与传播速度,而忽略内容质量,导致虚假性与同质化报道增多,这违背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进而降低受众信任值[4]。例如,很多名人在重病抢救时“被死亡”,辟谣信息是对新闻采编者工作专业性与工作素养的质疑。再如,受疫情影响,部分城市可能会采取一些“静态化”管理策略,但是在具体管理政策未颁发、落实之前,部分媒体却传播一些“言之凿凿”的新闻信息,引起大众恐慌,后续官方辟谣未颁发此类政策,虽然平台及时撤销信息,但虚假乌龙事件却大大影响媒体公信力,受众也会对后续媒体传播信息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因此,汕尾台的内容报道必须严格遵守真实性原则。汕尾台应当基于真实性发布新闻,同时能够根据新闻发布平台、受众群体等,选择对应的报道标准、文字编排与报道风格等。例如,广播电视媒体的时政新闻并不适合照搬在公众号或微博等上面发布,汕尾台从融媒体资源库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新闻素材,展开二次加工策划,实现新闻信息的最优化传播。

二、贴地飞行,增强受众认可度

融媒体时代,受众已经不单纯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受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会加上自己的思维理解,信息经过受众的“加工”后会再次传播,所以受众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新媒体会借助数据共享平台,收集与分析碎片化的信息,加工处理后制作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这些新闻大多和社会热点事件相关,契合受众的期待与兴趣,满足受众的关注需求,这一点是地市传统媒体难以实现的。以汕尾台为例,汕尾新闻栏目能够实现日日更新,但新闻播报时间一般是15分钟,能够传播的信息量有限,受众在有限的信息中可能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汕尾电视台在发展中应积极采取策略提高受众认可度和黏合力。

(一)加强平台合作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较快,受众逐渐形成了碎片化的信息获取习惯,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让受众能够随时观看新闻或是倾听广播,受众对广播电视等传媒的依赖性大幅降低[5],所以汕尾台应当结合听觉以及视觉方面的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如可多在早餐、午饭或是晚饭后等时间点传播信息,上班族受众可以有更多闲余时间视听新闻信息。另外,汕尾台应当重视与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合作,制作一些地方特色明显的节目在新媒体平台播放,吸引并积累更多用户。例如,成都的宽窄巷子、西安的大唐芙蓉园等都因为抖音或快手短视频而被更多人熟知,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汕尾台应重视自媒体的引导传播力。汕尾市作为一个海滨小城,也被称作“艺术之乡”,主要是因为汕尾是广府、闽南、客家、潮汕等多种文化交汇地,汕尾台可以专门制作“汕尾,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系列报道节目,也可以征集与汕尾趣味生活相关的短视频在快手或抖音等平台播放,借助新媒体平台增强汕尾台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二)制作本土化节目

因为受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的限制,地市媒体在大型节目制作上并不占优势,所以近年来地市节目更注重制作本土化节目,例如汕尾台的很多节目都是用普通话与潮汕话播出,融媒体能够调动地市广播电视台记者的主动性,同时可以在社会范围内征集稿件,一些汕尾市民众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编辑成稿件或是拍成视频,成为节目的通讯员与信息员。汕尾台在成立融媒体中心后,应当发挥各部门的联合协作,尤其是网信部以及宣传部等部门,努力将汕尾台的融媒体平台发展为汕尾市最大的网络媒体,尽可能发展带有自己特点的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与自媒体等。汕尾台的记者收集的信息资料,可以上传到共享数据平台,各个部门可结合自身需求从融媒体数据平台选择对应的素材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制作成相应的节目。在节目制作方面,尽可能制作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保证节目满足市场需求。例如,汕尾台可围绕清明节制作“清明思故人”系列节目,汕尾是侨乡,可以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侨胞在清明时节对祖先的祭拜,呈现侨胞对祖籍的深厚感情。

(三)增强受众参与度

地市广播电视传媒在过去数十年一直处于传媒的“领导地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传媒都是单向传播,传播过程中不考虑受众参与情况,其依旧拥有大量的受众基数[6],但融媒体环境下,大量受众开始由广播电视媒体流向新媒体,这和新媒体的高互动性具有较大关系。因此,汕尾台在发展中应当重视受众参与和互动,打好服务牌[7]。汕尾台应选择市民关注度最高的节目,结合节目自身特色,构建对应的平台,让节目受众能够围绕节目继续进行讨论,受众的评论或是意见可以成为汕尾台受众与融媒体的交接,这是传统传播方式与融媒体模式的互相融合。这一点汕尾台可以借鉴江苏台的节目《南京零距离》,《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非在录播间出现错误的时候,受众能够给出批评,节目的社区行更是和民众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因此,汕尾台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的用户依赖性以及权威性,准备一些受众感兴趣的线下活动,如汕尾台可以举办一场“汕尾渔歌”的新媒体直播大赛,让受众互动、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者,形象化与具体化融媒体的模式,同时提高受众对广播电视融媒体的接受度。

三、激发动力,培养融媒转型团队

地市融媒转型与流程再造都需要知识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全媒体人才的支持,人才是保证传统媒体技术升级的关键所在。广播电视媒体传统的用人标准是专人专用,即人才更多属于专才,而融媒转型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综合性人才可以更好胜任一次采编、多方发布的重任。

(一)重视媒体工作者的培训

汕尾台应当重视媒体从业者工作模式与思维的改变和创新,通过培训和学习让新闻采编者和节目制作者认识到新闻或是其他节目都不是简单的“搬运”,促使从业者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并接受融媒体。为了让工作人员尽快适应融媒体工作节奏,汕尾台可以围绕广电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融媒发展等内容,积极制订符合人才培养的年度计划,通过“走出去”或是“请进来”的培训与学习模式,对全体工作人员展开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帮助工作人员朝着创新型、技术型、知识型人才发展。例如,汕尾台可以邀请广东高校、广东广播电视台等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数字采编设备、新媒体直播、融媒发展趋势等。汕尾台各部门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促使工作人员朝着融媒管理、采编等人才转型发展。

(二)激发媒体工作者的动力

地市融媒转型与流程再造过程中会对媒体从业者的技术、知识体系、能力应用等展开全方位的升级,但地市媒体的工作人员通常存在诸多问题,如技术型人才数量不足,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差异较大、人员老龄化等,所以地市媒体应当通过内部培养或是外部引入的方式,为融媒转型与流程再造注入新鲜“血液”。内部培养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当借助奖励机制激发员工学习与工作热情,同时引导员工认识到融媒转型与流程再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让所有员工,特别是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员工能够突破体制与思想的限制,在较短时间内从传统媒体记者转变成融媒记者。人才的外部引入也同样重要,特别一些思想新潮、网络视角突出的年轻人,更应当作为引入重点,新老人才的思想碰撞,更有利于融媒转型的起步发展。

四、结语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积极拥抱行业变革,坚持走媒体融合之路是传统媒体的必然选择。面对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传统媒体不仅要重视信息传播的速度,更要重视内容质量。坚持内容为王、质量优先的经营原则,才能更好地承担起传统媒体的社会责任,实现融媒体转型和流程再造,这就需要地方传统媒体深度挖掘地方特色资源,重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同时,要坚持贴地飞行,加强地方平台之间的合作,制作具有本土特色的内容,以此来增强受众的认可度。此外,还需要打造优质的融媒体团队,加强对媒体工作者的培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以此推动地市融媒转型的步伐和进度,不断优化传统媒体的工作流程,完善转型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吴生华,陈旭春.赋能授权理论视角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生产流程再造:基于对义乌市融媒体中心的考察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1):29-31+40.

[2] 廖山英.破与守:融媒时代主流媒体转型的挑战与出路:以四川广播电视台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5):26-28.

[3] 张燕青.论地方党报如何以“融合思维”促进转型升级:以包头日报社融媒体建设为例[J].传媒论坛,2020,3(21): 33+35.

[4] 刘净一.融媒时代传统媒体发展转型纪要:以大河报社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7):289-290.

[5] 张慧.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融合转型:以上虞广播电视总台的融媒实践为例[J].当代电视,2019(6):98-100.

[6] 胡滨.论义乌市广播电视台融媒转型和流程再造[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6):28-30.

[7] 沈月娥,许梅.主流媒体加速进入“融”时代:以《人民日报》转型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13):95+117.

猜你喜欢
汕尾广播电视传统媒体
汕尾开放大学
汕尾:工地上有了“村会站家”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汕尾保利金町湾别墅
现代装饰(2018年4期)2018-05-22 02:57:50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汕尾渔歌的考察与研究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0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