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重构”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深度学习”教学实践

2022-04-29 00:44:03张博贺计伟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1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英语

张博 贺计伟

摘  要:“深度学习”强调学习内容的有机融合,高中英语教学中,“文本重构”作为一种新颖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能强化学生的深度学习,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通过文献研究,本研究建构了高中英语阅读 “深度学习”模型,通过“文本重构”的方式促进高中生英语阅读深度学习,并结合人教版必修一Unit5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阅读文本,具体阐述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该模型。最后,对该模型效果展开讨论。

关键词:文本重构;深度学习;高中英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在学科核心素养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体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在培养时需注重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力。新时代背景下,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要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然而,在具体教学实例中发现,许多自称合作性、探究性的英语课堂中,学生忙碌于各种“工具”的使用和“自由”的交流,对学习活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只停留在对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从课堂学习的现状来看,和传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相比,“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学生记忆知识的愉悦程度,并没有体现出对新型学习方式所强调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意识、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视。上述这种过多关注形式,简单记忆和机械训练的学习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较大限制。深度学习强调学习内容的有机重构和融合。即将学科知识融合新旧知识体系,引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并长期保持及应用,同时可采用图表、概念图等方式梳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文本重构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理念,能够将文本内容进行有逻辑的重组,也可以达成学习内容的有机融合,从而在学生的阅读教学中,能够促成深度学习。因此,本文将基于重构阅读的理念,对如何促进高中生在英语阅读时实现深度学习而进行探讨。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运用多样化的学习策略来深度加工知识信息,建立多学科知识、多渠道信息、新旧知识信息等之间的联系,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并有效迁移应用到真实情景中来解决复杂问题的学习。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是个体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也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现实生活的社会建构过程。深度学习要注重知识的批判理解;强调学习内容的有机融合;学习过程的建构反思;重视学习过程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促进深度学习时,可通过在教学目标、课程开发和教学策略上重塑教学设计,同时可通过开设咨询课,灵活安排课时,个性化设计学校文化等方式等活动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文本重构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是基于教材和学生特点而采用的富有创造性的文本处理方式。具体是指教师从不同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编、重组与整合,建构成新的、有实际意义的、有完整情景的语言材料,以适应不同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并组织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和运用所学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文本重构的本质是将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加工建构脑海中的图式,从而达到对文本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认识文本重构的过程中,不可片面地理解成文本重构就是将文章的顺序割裂开来。针对文本重构方式对实际教学的积极影响而言,文本重构能够降低英语文章难度,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进行重构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和语篇的理解;梳理内部文章逻辑体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力。

在进行文本重构的过程中,方法多样,其本质在于打破原有文本的局限性,用创新的形式将文本以一种逻辑可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更为高效地理解文本。具体可表现为:英语文章内容提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合删减,提炼出文章的提纲。教师或学生也可通过结合文章内容和语句情境,将文章重构整合成一小故事、图表或者图画等,用多种表现形式将文本呈现出来。

二、“深度学习”模型建构

本模型建构基于文本重构的理念,为了更好地达成深度学习的效果,需先把握住以下几点原则:1. 整体性。《标准》对文本的主题和语篇有了更深刻的解释,且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搭建起一个相关的语义群,在进行模型建构前,需要将该文本放在大的语言环境中考虑,即该文本在本单元承担何种功能。2. 创新型。文本重构的基本理念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出新颖的逻辑关系,或适当改变文章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达成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所以在进行模型建构中需要采用新颖的呈现方式和处理方式,以求达成预想的效果。3. 渐进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是基于文本的输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更深层次的突破,所以模型操作过程中,切不可急功近利,应把握住渐进的概念,适当给学生支架,让学生理解文本深层含义,继而后期撤掉支架,让学生去独立分析,消化和解决问题。

下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基于“文本重构”的理念对文本进行深度解析,进而达成“深度学习”的效果。

(一)分析主题,把握语篇

文本重构的前提在于教师需把握文本类型,因本模型主张教师首先从宏观层面分析文本的主题类型。若主题类型不同,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也就不同;同时,《标准》中对文本的语篇类型有了更为清晰的指引:为了加深学生对语篇意义的理解,更好地使用语篇进行交流,教师和学生需把握不同的语篇形式、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

本课的文章介绍了中国汉字体系源远流长的历史、流派分支、价值以及对国际的影响等问题。从主题上说,本文属于人与社会;历史、社会与文化;语篇类型为论说文。基于上述对主题和语篇特点的分析,在本文中,需要立足中国传统书法,植根文本,结合当下国内趋势,就中国传统书法体系的发展和变迁进行充分感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感悟主题背景下的相关人文信息,具体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抛砖引玉,多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思路,如“Why are so many students crazy about Chinese calligraphy today?”或者“The ar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has already lasted hundreds of years,what makes it so popular among Chinese?”就文本语篇类型而言,学生在进行充分的文本信息输入后,是完全可以有效产出一些东西,就论说文而言,教师可以在前期的文本阅读中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如“Qinshihuang united the 7 states,and the lesser seal character was regarded as the standard. However,we might notice todays Chinese character has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clerical script. How come?Can you explain that based on your leaning today?”本文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了解中国传统书法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思维品质。基于主题大背景和语篇特点,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促成学生深度学习。

(二)文本重构,拓展资源

文本重构的前提在于教师能够深入浅出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细枝末节,运用多样化的文本重构手法对文本进行重新改组,用一种更适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同时在进行文本重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拓展学习资源,增加文化意识相关内容的输入,从而更好地达成育人的目标。

文章开篇从历史观的角度肯定了中国传统书法的价值,然后就书法的发展和变体充分描写,最后从联结这个点切入,通过中国传统书法体系,将文化与书法联结在一起,语言和艺术联结在一起,中国和世界也联结在一起。在末尾段落高度赞扬和肯定了中国文字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多样,其中涉及了文字演变的一些重要表达,如ancient civilization,picture-based language,into different forms,into one unified country。就例文而言,在把握文本内部逻辑主线时,可以围绕“历史史观”“历史联结”和“历史地位”让学生感知文本潜在逻辑主线,并进行相关的线索拓展,如“Let students draw a time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Spot what Chinese calligraphy connected with. ”和“What expressions can be used to highlight the posi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需要指出的是,在资源的拓展的过程中不可过于随意,可在基于内部逻辑主线的前提下对文本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如“tell students more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varietie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三)活动设计,达成目标

基于前期主题语篇的分析,内部逻辑主线的把握,课外相关资源的探索,本环节将着重阐述在文本重构的方法指引下,用何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文化意识,从而达成最终教学目标。就宏观的方法指导而言,可通过视听、阅读了解书法和书法文化,学习相关表达,并结合听、说、读、写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魅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读前活动设计通过可视化甲骨文图片让学生感知象形文字的独特魅力,并就该话题适当讨论“What makes writing system in ancient time?”学生可透过该表象性问题探究文字存在的价值所在;读中活动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将文本划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并对每一部分进行一定的概括,学生在完成该环节的过程中,能够对文本整体结构进行更深一步的理解。对文本大致划分后,完成该文本的时间线索,即The time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需有意引导学生注意,“The writing system changed greatly in the river of the history. What factors in Chinese history migh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riting system?”学生就上述问题可展开一定的讨论“Economy、Policy、Culture、Geography... cau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读后活动可紧紧围绕“connecting”回到文中细细品味,“What things are connected through Chinese writing system?And in what way?”基于课前及本节课的文本输入,最后留出课后探究作业:“what Chinese character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And why?”文本穿越中国书法的起源、发展及最后的未来,用时间脉络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作。

三、结语

本课例基于主题和语篇解读、教学目标的设定,基于文本重构的形式,对教学文本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进行具体阐述,在围绕文本中对文字的演变和发展进行逐步展开论述的同时,立足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激活学生图式,引导学生探究传统书法的历史缘由、时代变迁及当代价值,同时也在让学生感知书法背后博大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并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运用、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形成都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中,继而促成学生的深度学习。值得说明的是,文本重构的出发点应该是基于文本内部的逻辑主线出发,同时在贯彻过程中还需考虑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加入适度的支架,一步步引导学生充分思考。

教师在进行文本教学的过程中应立足整体,从本单元的主题和语篇切入,且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纵向延伸,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横向拓展。希望基于此模型能够对一线教师的深度教学有所启发,且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达成“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张浩,吴秀娟,王静. 深度学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构建[J]. 中国电化教育,2014(07):51-55.

[3] 安富海.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1):57-62.

[4] 卜彩丽,冯晓晓,张宝辉. 深度学习的概念、策略、效果及其启示——美国深度学习项目(SDL)的解读与分析[J]. 远程教育杂志,2016,34(05):75-82.

[5] 张浩,吴秀娟. 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1+21.

[6] 章锡飞. 对小学低年级教材进行文本重构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01):7-10.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0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2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之路的探索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现代情报(2016年10期)2016-12-15 11:50:53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20:49